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总统辩论磨破嘴,问题还是那个问题
特朗普指责民主党煽动暴乱;拜登和民主党则攻击特朗普“无视民众对于警察暴力的呐喊”。两党政客各执一词、相互攻讦,围绕着警民关系这一次要矛盾唱双簧,本质上还是在为了自己的选举利益“煽动群众斗群众”。[全文]
-
5张图告诉你:对美国黑人的经济歧视有多严重
低质量的社区,收入不均,教育市场化,工作歧视这一把把枷锁不知道锁住了多少非裔的前途。的确,美国的法律和公共政策并不歧视非裔,然而美国的劳动市场机制,市场化的教育机制,再加上金融服务机制将许多非裔牢牢地锁在他们现在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动弹不得。[全文]
-
阶级问题变成种族问题,难怪美国黑人找不到出路
失去阶级视野后,身份政治放弃了社会经济议题,把话语和文化权利作为其斗争的主要目标,最后走向对“政治正确”的极端化追求。这种转向完成后,丧失对资本主义根本性威胁的身份政治被民主党驯化和收编,成为民主党主流意识形态。[全文]
-
我经常审核历史教材,发现一般英国学校不教鸦片战争
近来,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压致死让西方的种族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不过,西方的一些媒体和政客并没有积极地缓和冲突,反而对中国在少数民族和香港问题上大加指责,这是典型的“双标”。他们自己应该先学学“有教无类”,并且鼓励人们重视个人成就,而非种族背景。[全文]
-
无组织无领导无目标,这场黑人运动的致命伤
现在,一切(力量)都变得越来越不集中,连激进分子都是如此。目前无组织的游行示威,在我看来目标和动力还算一致。但我担心,在既没有集中诉求也没人出面(与上层)沟通的现状下,一旦激进的示威趋于平息,那些“主流”们将会再度“沉睡”下去。[全文]
-
美国的下一场烈火
鲍德温坚持喊话说,真正需要解放的是“白人”。解放的路径是,他们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whiteness”。他留下很多警醒的文字和话语,对美国社会继续着灵魂层面上的拷问。与鲁迅不同的是,这位美国文化的灵魂级人物,面对的是“whiteness”继续当道的社会。[全文]
-
弗洛伊德事件虽然闹得凶,但社会抗争力量已被驯服
非裔精英主流话语还是希望在既有框架下寻求利益的巩固与扩大。如果弗洛伊德之死是美国悲剧,那么悲剧结尾上演的大概率事件是新一批非裔精英被权势阶层所吸纳,在他们为群体发声后,下一轮悲剧循环又将开始。[全文]
-
台湾现在还有人亲美,不等于1911年去做太监吗?
美国全国范围内发生因黑人遭警察跪杀引发的反种族主义抗议,一向跟随、吹捧美国的台湾岛内亲美人士一时傻了眼:美国民主连自己的人民都不能照顾,还能顾得上台湾吗?特朗普原本想打“两岸牌”,还有暇顾及吗?亦或者这张牌打出去,刚好帮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全文]
-
美国社会撕裂至此,不过是历史问题的延续
很多根本性的社会问题未必能靠选票解决。1619年(即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批非洲奴隶就抵达了今天的美国,距今已有401年。不改变美国的制度本身,黑人还要等多少年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全文]
-
对黑人的歧视“够了,真的够了”
乔治那天没有伤害任何人。他不应该就为了20美元而死。我要问问你们,难道黑人的命就值20美元吗?现在是2020年了。够了,真的够了。那些在街上游行的人正在告诉你们,够了,真的够了。[全文]
-
I can’t breathe!美国社会何以“囤愤”至此?
被触动的人心,并不仅止于深受种族主义压抑的族群,在疫情中感到沮丧的人,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累积愤怒的人,早对警方执法态度不满的人,痛恨美国枪枝泛滥却无力改变的人,失去工作却没有积蓄的中下阶层等等。[全文]
-
如果被杀的是一个华人,会有这么多抗议吗?
黑人受歧视、美国存在结构性的种族问题并不代表他们在美国的政治实力很弱。美国非裔人口占12.6%,在国会里有9.7%的议员;亚裔占总人口4.8%,却只有1.1%的国会议员。拿巴西做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黑人占51%的国度,黑人议员只有8.5%。[全文]
-
自由美利坚 锁喉每一天
为什么10万人因疫情死亡,美国人跟没事一样,海滩照样人潮涌动。但乔治·弗洛伊德的死,却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抗议浪潮?美国人都惊叹,别说阿拉伯之春了,我们正在经历“美国之春”。一定是有火药桶被点燃了。分析一下原因,这背后有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全文]
-
非裔的每次爆发,只因为种族歧视?
笔者曾误入洛杉矶非裔贫穷社区,说实在那是一种很难令人忘却的体验,印象中的感觉就是破败、肮脏、混乱,在路旁一排排冷冷注视的眼光中脊背莫名发凉。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当年洛杉矶治安最差的地方之一。迅速掉头退出后,恍如经历了两个世界。[全文]
-
舆论压力山大,美国警察为何仍然敢开枪
要理解美国警察开枪滥杀的根源,关键是要理解美国社会的暴力传统。不少人在谈到美国的传统时,仿佛就是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中,一群乡村绅士优雅地坐在一起签署宪法文件;而忽略了这个国家本身产生于暴力和战争,并且靠暴力来维系。[全文]
-
夏洛特枪击案:崩坏系统的人命代价
美国枪击案件有增无减,如果归咎于枪支泛滥,那可能并未切中要害。邻国加拿大枪支管制也并不严格,但每年的枪杀案连美国的一个零头都不到。对少数族裔的司法不公普遍存在。扎克伯格曾在参观监狱后说:“整个美国社会都在为这个不公正的、崩坏的系统付出代价。”[全文]
-
亲历夏洛特骚乱,听着枪声入睡
从傍晚起笔者就听见时断时续的警笛声。虽然居住地距离市中心有十多公里远,但是入夜后仍能听见多架直升机的声音,伴随零星的枪响,直到半夜开始下雨后嘈杂声音才逐渐平息。作为中国人,笔者日常没有感受到种族歧视。而这种“政治正确”的表象下,隐藏的某些因素最终还是会导致不同种族间的分歧。[全文]
-
这9个黑人会白死吗?
这些受害者将与那些先前逝去的人一样——成为宪法第二修正案浸透鲜血的神坛下的牺牲品。种族主义与枪支泛滥自建国以来便深深地扎根于历史,它们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2008年奥巴马赢得该州初选时,庞大的多种族人群聚集在州首府哥伦比亚,高喊“种族不重要”,但什么都没变。[全文]
-
美国的种族主义幽灵在东亚徘徊
如今,全球头号强国正在种族主义的泥潭中挣扎,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它真正体现了美国经常表述的“美国例外论”。从本质上讲,这个暗含种族主义的概念傲慢得令人难以置信,它显示出美国甚至不屑于掩饰对其他国家与民族——尤其是非西方世界——的鄙视。直到今天,嘉年华式的美国政治仍然地粗暴地奉行这种政治观。[全文]
-
如果骚乱不在美国,西方媒体咋报道
国际人权组织已经呼吁国际社会为美国黑人提供政治避难。当被问及欧盟是否愿意接纳更多冒生命危险逃离美国国家暴力的黑人难民时,欧盟一位负责人权事务的发言人说:“更多黑人难民?我们正在应付自己的地中海危机,所以现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时机。此外,我们认为美国的问题还是要由美国人来解决。”[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黑人遭警察枪杀引骚乱,美国费城进入宵禁
-
他被撤销三级谋杀指控
-
美国“大众点评”新功能:标记“种族主义”企业
-
美肯塔基州唯一黑人女议员被捕,罪名是“一级暴动”
-
华盛顿市长被起诉:BLM示威可以,教堂集会不行
-
那是示威者的脖子!
-
这三座美国城市被正式定性为“无政府主义”地区
-
国民警卫队军官:驱散白宫外抗议者前,已备好弹药
-
“黑命贵”这把火,烧到了“达尔文”身上
-
示威者假扮记者,美警一点也不手软
-
美国又有黑人被警察压死
· 美国,警枪又响! -
美国,警枪又响!
-
他拒绝承认谋杀指控
-
NBA球队罢赛支持抗议,他这么说…
-
美国白人遭黑人运动抗议者围堵:沉默即暴力
-
7声枪响,美国黑人怒火重燃!
-
美国反白人至上反了2个多月后,黑人警长辞职
-
特朗普叒关电视,詹姆斯:没人在乎,希望大家清楚他啥货色
-
黑人民兵和白人右翼团体持枪对峙,枪响了…
-
美市长带头参加抗议,被催泪弹击中
-
-
· 美国黑人血案 ·
-
他是NBA奏国歌时唯一不下跪的选手,受重伤后被喷“因果报应”
-
防私宅遭入侵,美国白人夫妇枪指示威者
-
白宫外,要建“黑宫自治区”
-
美国抗议的新画风……
-
面对美国暴乱,英国首相打太极
-
执勤中手痒殴打黑人 不料是自家卧底
-
“我们只杀黑人”,美警察因这句话被革职
-
黑人孕妇报警反遭白人警官射杀,家中三幼童在场
-
达拉斯枪手逼得警察首次用机器人攻击
-
去美国前,先看下这段视频
-
美国天后碧昂斯的新专辑 邀请了这两位母亲出镜
-
夭寿啦!碧昂斯居然“黑了”……
-
昆汀抗议警察暴力 警方:你靠幻想暴力的电影赚钱
-
黑人警官救助3K党支持者 黑人网友心里不是滋味
-
警方说,不公布照片的原因是保护这位黑人的隐私
-
美驻华使馆:我们的犯罪率一直在下降
-
他评美媒报道巴尔的摩:“去他妈的”
-
最新一期《时代》封面
-
巴尔的摩骚乱,普通美国人怎么看?
-
巴尔的摩:“反恐”基本靠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