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美国一梦
“美国梦”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五月花”号航行。清教徒要摆脱宗教歧视和贫困,梦想在新大陆建立人间天堂。但这样的美国梦早已蜕变了。国家层面的美国梦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开始,直至今日维持霸权的野心。个人层面的美国梦则分裂为1%的富人梦与99%的穷人梦,底层人上升的渠道几乎被堵塞。虽然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仍有无数人做着“美国梦”,但几十年的称霸和中产大崛起过程与历史长河相比,终究只是煮黄粱的片刻罢了。
-
为何要在反华路上一条道走到黑?起底西方“心魔”
在西方眼中,好像到处都是敌人——他们也确实需要“敌人”,这是一个脆弱、分裂的社会的标志。一个正常人,不会看见谁都觉得像敌人,只有当对方变得跟自己一样时,才把他当朋友。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
美国基层治安崩坏背后的司法“江湖”
在近年来的实际政治操作中,民主党不像真正的左派,把施政重心放在完善基层建设、改善穷人生活状况和教育水平等核心议题,而是着眼于对有色族裔犯罪分子少抓少捕、对有色族裔学生降分录取、对有色族裔应聘者破格录取等小恩小惠。
-
当一位顶级新冠专家的儿子得了新冠
我的儿子应该会没事,但疾病和它引起的焦虑是痛苦的。对Omicron听天由命似乎是不对的,尤其是考虑到再坚持很短一段时间也许就能挺过去了。我仍然认为,对你和你所爱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最好能避则避。
-
如何将种族理念转化成法律,美国倒是纳粹德国的“老师”
2017年在弗吉尼亚的夏洛特维尔市,极右翼团体举着火把高喊“火与土”的纳粹口号列队行进。这一幕场景像及了1930年代纳粹死魂灵的复活。在美国极右翼有可能反噬的今天,如果还有论者愿意把这看作是美国言论自由的象征,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
政治走向极化,美国国父们的设想为什么不灵了?
美国今天的政治极化和党争现象,也许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造,建立起一个大国所需要的权威。美国之殷鉴对中国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坚持“两个维护”,发扬党一贯反对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的优良传统,警惕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的俘获。
-
“我们对这个政府没有信任可言,所以不会接种疫苗”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政府逐步削减预算,并将医疗等基本服务私有化。这对公共卫生有两个影响深远的后果:首先,人们不太可能信任那些对他们没什么用的机构。其次,公共卫生已经不再被视为一种基于社会团结和人们的相互义务原则的集体努力。人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只能靠自己,只对自己负责。
-
拜登搞“民主峰会”,是想“阉割”联合国?
拜登峰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只有“足够忠诚”的人才能进入的“新联合国”——目的是打击所谓的威权主义、腐败和争取人权——美国显然很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民主”的扩张将朝着什么方向进行,重点是俄罗斯和中国。
-
马斯克敢咒人死,只因不再顾及“占领华尔街”?
美国政府在应对2008年金融风暴采用的策略是保大弃小,对“大到不能倒”的企业,美国政府不惜血本出钱救助,而普通百姓就只能自求多福了。诡异的是,此次疫情冲击,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现象。现在的纾困很大程度上就是起着“奶头乐”的维稳作用。
-
美式十字军:用“民主”新瓶代替了“上帝”老梗
美欧一直有居高临下的殖民者的心态,老欧洲殖民主义者曾经把整个世界都变成它的殖民地,它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够代表你自己,你只能被我所代表,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傲慢的种族主义和优势文明的心理。这种极其傲慢的传教方式,必然被所在国人民认为是侵略者。
-
“民主峰会”这四个问题,美国需要说清楚
民主不是可口可乐,“民主峰会”也不是麻辣烫,不能搞一勺烩,什么议题都往里面放。美国在民主问题上根本就不应该有“优越感”。民主是要为民众解决问题的,不是装饰,不是摆设。民主的目标是让人民真正当家做主,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糟糕。
-
美国工会是怎样丢掉理想,成为利益集团的?
“社会主义”之于当下美国的年轻人,是会随着年岁增长而折损消逝的青春理想,抑或是长期的政治信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持续飞涨的生存成本和停滞不前的工资,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生活难以为继。然而在美国,改变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
拜登的执政现状,都写在这本两年前的书里
“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关于原住民的历史教育,或者真正接触原住民……美国教育系统的这一问题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美国人无法批判性地分析所处系统中的政客与媒体的言语和行动……从各方面来讲,尽管大多数美国人会识字,但他们仍然是文盲。”
-
大辞职来临,美国工人真的会觉醒吗?
劳动者“失去枷锁”却不一定得到整个世界,如果不能跳出劳动-资本二元对立的视角,“大辞职”时代的美国人,暂时拿到更多的纸钞也不过是在朝三暮四的游戏中轮回。
-
登月计划再次推迟,美国还能重回黄金时代吗?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天局有预算和政治意愿,并且借助冷战的势头,得以在八年时间内启动登月计划并完成登陆。自约翰·肯尼迪以来的一些总统发誓要回归阿波罗时代,但当时的特殊情况已经消失。
-
我觉得法院这次判对了,但美国还是被撕裂了
“由于当局抛弃了人民,基诺沙陷入无政府状态。那些负责的人,从州长以下,拒绝执行法律。他们站在后面看着基诺沙燃烧……在其他人无法维持秩序的时候,拿着步枪的17岁少年决定承担起这一责任,我们应当感到多震惊?”
-
“黑五”来了,美国还在断货吗?
和我很熟的一个美国土著同学周一照常出现,告诉我,她会自习到周三,然后飞回在外州的老家呆几天,等节后高峰过去、机票便宜了再回来。我问她:“觉得经济会变好吗?”“你永远不要低估拜登把事情搞砸的能力。”她引用奥巴马的话回答了我,虽然骂了拜登,却看不出她是支持谁的。
-
-
资讯 Information more
-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自曝新冠检测阳性,出现轻微症状
-
美国新增确诊83994例,死亡176例
-
美国“奶粉荒”持续:用军机运欧洲奶粉,纽约进入紧急状态
就在美国总统拜登高调开启任内首次“亚洲之行”的同时,美国本土的“婴儿奶粉荒”已将各地官员搞的焦头烂额,只能被迫采取“非常手段”了……[全文]
-
美国新增确诊25484例,死亡27例
-
找新借口针对中国,美国拉盟友追踪所谓“非法捕鱼”
【文/观察者网 鞠峰】5月22日下午,结束了韩国访问的美国总统拜登抵达日本,将于次日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首[全文]
-
美国新增确诊84126例、死亡194例
-
美国为抗衡中国提出的“大动作”,还没公布被曝已经缩水
【编译/观察者网 李焕宇】5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开启“亚洲之行”。由于事先就放出了“印太经济框架(In[全文]
-
G7讨论对俄油施加“二级制裁”,耶伦:落实有挑战
-
“美国没钱给乌克兰,只能向中国借”
【文/观察者网 刘骞】当地时间19日,美国参议院以86票赞成、11票反对的结果,正式批准了近400亿美元的援[全文]
-
美媒炒作拜登亚洲行“对抗中国”,中方强硬警告
俄乌冲突阴影笼罩白宫之际,美国总统拜登20日仍选择启动任内首次亚洲行,试图重振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行前,美方官员和媒体大肆炒作,声称此行是为了将外交重心“重新转向对抗中国”。《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美媒声称,尽管俄乌冲突分散了拜登政府的注意力,但此次亚洲之行表明“对抗中国”仍旧是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