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逝世,为什么中国人在纪念,美国人在骂?
我们尊敬基辛格,不是因为他主动做了多少为中国着想的事情,但是他能采取一种务实的方式,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对比较准确的理解基础之上,识别出中国的核心利益,并且强调这对美国也有必要。[全文]
-
中美元首会晤,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向前了一大步
显然,这次中方给出了一个“直球”:你这个不支持“台独”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一次,我们的表态往前走了一步,后面接的那句“必将统一也必然统一”,传递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全文]
-
中美对两国关系承担共同责任,不存在美方那种单向自由
导致中美关系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责任是美方,因为自身国内政治的考量,才造成了今天中美关系偏离了正轨。双方对中美关系良性发展承担共同责任,不存在美方那种单向的自由,就是我负责耍赖,负责非理性,中国则全权负责,这是不存在的。[全文]
-
“《纽约时报》说沈逸是‘反犹人士’,那有些话我必须要说”
若将犹太人跟其他种族平等对待,你就是反犹主义;若是试图批评犹太人,你就是反犹主义;若是不支持内塔尼亚胡,不支持那颗对着医院砸下去的炸弹,你就是反犹主义……[全文]
-
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中国的“数据资源”如何有效治理?
当前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普遍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作为在全球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发展进程处于前列的国家,中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稳固、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全文]
-
以色列最大底牌其实就一句话,你美国政府支不支持我?!
不支持我,就是支持哈马斯,就是支持阿拉伯。但美国有这个选项吗?如果没有,那以色列摆出的就不是一副有求于美国而是吃定美国的架势。[全文]
-
鲁迅的这句话,点透了巴以问题的核心
历史告诉我们,以色列跟哈马斯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复刻了美国和本·拉登以及基地组织的关系,用一种轻浮的工具主义的,同时又自以为是,认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方式试图要多吃多占,从两国方案到以土地换和平的方案都是如此。[全文]
-
中德数字互信是全球数字互信面临挑战与机遇的缩影
中德数字互信是全球数字互信面临挑战与机遇的缩影,解决中德数字互信问题,有助于为解决全球数字互信危机,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的贡献。[全文]
-
华盛顿惊魂96小时,208头“驴”呼啸而过改变历史
民主党成功的创下了一个美国历史,让共和党有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罢免的议长,这对于共和党整体来说就是个耻辱。未来民主共和两党将会演变成彻底的死斗局面,整个华盛顿新一轮的风暴正在地平线上浮现。[全文]
-
不管了,先把麦卡锡投下去再说!
有麦卡锡珠玉在前,新的游戏规则已经非常清晰:任何敢于同民主党交易的共和党人,一定会遭遇共和党死硬派的追杀,同时没法保证民主党到时候来救人,那么交易的空间自然就没有了。[全文]
-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背后,是拜登和特朗普的“工人阶级拉票战”
在真实的产业政策层面特朗普拿不出什么实际的主张,明年的大选对于特朗普来说是在野一方,他只需要指出不满,然后专注这些不满兜售在短期内具有最大化蛊惑效应的主张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全文]
-
阻止“罪犯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需要分几步?
假如因为某些原因特朗普当选了,他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围绕应诉和总统位置的合法性进行司法战斗的美国总统。美国正在经历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党争,而是将一切置于党争之下,这对于美国政治来说可是让人瞠目结舌的“发展”。[全文]
-
“科学”加工与道德绑架,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舆论战
日本处理核污染水的思路自始至终都是处理污染等于稀释,就是一直冲淡到指标合格为止。站在普通个体的角度上来说,日本政府和东电在选择对核污染水的处理方式上就是一个字——省钱。[全文]
-
为什么说“金砖国家”的崛起改变了世界?
我们将会看到西方国家结构性的退场。这不是说西方国家被排斥,而是西方国家没有意愿去投入资源,不愿意提出良性的解决方案。与此相对应的,金砖国家的崛起就是历史的选择。[全文]
-
野火烟尘笼罩下的戴维营,一场热闹但无用的聚会
这种机制能够带来的实质性影响,很明显,且很尴尬地显著弱于此前美西方媒体爆炒的预期,更是远远低于简体中文社交媒体圈内那些被网友戏称为“北望王师”的存在们的幻想。这不能不说是比较大写的尴尬。[全文]
-
限制对华投资,美国资本会答应吗?
如果把拜登这份投资限令放在今天中美战略关系博弈的框架下,可以看到这届美国政府的一个明显特征:它在持续发送相反信号。今天的美国既丧失了尼克松的政治勇气,也没有基辛格的政治智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