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贺岁片到“春节档”,中国电影经历了什么
当我出于好奇想追溯一下“春节档”的光辉历史,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业庞然大物的盛会,居然满打满算刚好10年历史,甚至如果把标准再放严格一些,我们今天概念中的“春节档”是2018年才开始真正成型的。[全文]
-
中国科幻电影这一次站在了世界之巅,只不过……
《流浪地球2》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交出了一份让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答卷。但是奠定江湖地位的同时,“小破球2”也留下了不少遗憾。[全文]
-
只有双方都放下“动画片小孩子看”的心魔和执念,中国动画才能变好
内容空洞的宏大世界观、如坠云里的台词、比如说毫无意义强行露大腿根、抖胸、性爱等“擦边”情节……强行证明“我们的东西不是给孩子看的”——孩子确实不能看了,成年人也觉得没意思,最后观众流失了,只剩下小圈子的惊艳和自娱自乐,只能一次次“悲情”地质问大众“为什么不去看”[全文]
-
只有双方都放下“动画片给小孩子看”这个心魔,中国动画才能好
这些人做出来的东西充斥着那种内容空洞的宏大世界观、比如说如坠云里的台词、毫无意义强行露大腿根、抖胸、足控、性爱以及其他“擦边”情节……只是为了拼命证明“我们做的动画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全文]
-
夏日祭事件,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这些因为动漫游戏而深入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的中国年轻人是否就沦为“媚日”一派呢?恰恰相反,在当今国内互联网上,对日本积极“祛魅”,戳穿媚日谎言和“公知”言论的正是这些人;反而是那些不了解日本、把动漫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人,会用自己的刻板印象来编造《夏令营里的较量》这类文章贩卖焦虑。[全文]
-
一条天价马面裙背后,“中国风”服饰的文化困境
我清楚地记得,当本世纪初一群古早汉服爱好者穿着样子很简陋、形制很粗糙的汉服到处晃悠的时候,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绝不是那种“富贵闲适”的小资气息,而是和迪奥马面裙事件中网友面对韩国设计师、国际时尚大牌时一样,充满了愤怒、焦虑,想做点什么却也很无力的感觉。[全文]
-
从“沈逸挨饿”到“复旦暴动”,这轮奇葩谣言背后是什么
虽然到此为止这波谣言完成了它“造谣-传播-辟谣-平息”的周期,但是这些低端谣言能有如此之高的传播效率、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这种“失控”和“失衡”背后反映出的东西非常耐人寻味。[全文]
-
“大号流感”假说为什么不靠谱?一句“只要”前面回不了头的深渊
问题就出在那个“只要”上。“只要……就一定能……”我们在焦虑中往往只看到了后半句“一定能”,却往往会忽视那个“只要”有多困难![全文]
-
“辱华”扩大化?你真的以为“眯眯眼”是在黑你“丑”吗?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别有用心把“辱华符号”扭曲简化成“西方人说中国人单眼皮小眼睛丑”,然后一方面上纲上线搞扩大化满世界猎巫,另一方面又倒打一耙,把中国人黑成自卑保守、盲动误国的“网络义和团”的那些家伙。[全文]
-
大环境下,《长津湖》成“爆款佳作”易,而 “传世经典”难
这一代精英去诠释志愿军、去诠释抗美援朝,主要“燃点”和“泪点”大概率会集中在战友情、兄弟情、残酷的战争、牺牲的惨烈、畅想美好的和平时期,但是,如果《长津湖》要超越一部“优秀商业片”成为“传世经典”,只讲到这个程度当然是不够的。[全文]
-
“韩子昂,高级驾驶员,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
即使是最当红的影帝也不敢保证自己不演烂片,众多像吴孟达这样的曾经怀抱对表演的一腔热情投入圈子,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螺丝钉,只能带着镣铐跳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我拍烂片,但我演的不是烂角色。[全文]
-
盘点三代春晚“小品王”,现在的小品为什么不好笑了
有人说,现在小品的剧本太粗糙;然而如今的段子创作讲究更新快,涨粉快,当年是几个月磨一个本子。有人说,现在的小品演员不专业,甚至都是演员和偶像明星来演;然而如今的春晚巨额的赞助和广告,甲方要的是拿得出手的数据和流量。有人说,现在的小品审查太严,然而当年的那些经典作品放到现在真的能通过网民的审视吗?[全文]
-
为了对抗苏联,好莱坞用古装大片打了十年“圣战”
和大众印象中以科幻为代表的好莱坞不同,冷战期间“新编古装历史宗教大片”一度占领了美国的大屏幕,成为“主旋律”。以“奔向自由”为大纲,冷战时期又出现了一大批相似套路的电影。电影中现实的苦难是真实而绝望,不透一丝空气的,而主人公历经千辛万苦要投奔的自由却是模糊的,看不见具体形象的。[全文]
-
金庸的“梦中情人”?不,她是香港进步电影的“绝代佳人”
夏梦曾在中南海的联谊会上问总理:“请您对我们的工作给点指示?”总理笑着对她说:“你要说‘香港’话,不要说‘北京’话,在香港这个地方,可以做很多工作。用影片团结华侨,宣传爱国主义。”[全文]
-
“大江大河”四十年,那是一个“做题家”改变中国的时代
当部分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个时代开阔的视野与充盈的物质,觉得“做题家”不配和自己同场竞技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时代正是一代以知识改变命运为荣的青年们创造出来的。[全文]
-
当连“起跑线”都没有时,体育能帮你“逆天改命”吗?
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让无数家长为了孩子如何不要输掉与同龄人竞争操碎了心。然而电影《棒!少年》里我们看到了一群虽然资质不比同龄人差,但连站上起跑线的资格都没有,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就已经被排挤到了社会边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