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国搞文创到国有资产流失,“酷日本”为何气喘吁吁?
究竟什么是“酷日本”,包含哪些行业与领域,始终没有一个明确定义。历届日本政府也一直含糊其辞,只是将其视为一个能吸引目光的政策亮点。在“酷日本”的口号下,各类产业创新沦为为创新而创新的政绩工程,乃至成为国有资金流失的严重隐患。[全文]
-
疫情+丑闻,日本政坛的另一个“战国时代”即将到来?
菅义伟对喊停“Go to”补贴项目倍感犹豫,甚至不惜冒着感染扩大的风险也要继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坚持举办东京奥运的考虑。但眼下东京奥运会似乎将从安倍的最大遗产,变成一颗等待随时引爆的炸弹。如果说奥运会还是一颗未爆弹,那么“赏樱会”丑闻则算是一个已爆弹。[全文]
-
中文自媒体笔下的菅义伟,距离现实有多远?
内阁官房长官的位子非常重要,相当于内阁府大管家,是可以制定内阁府议程的人。菅义伟担任首相后,由安倍嫡系加藤胜信接替其官房长官的位子,说明安倍有能量继续掌管菅内阁的日程安排和一举一动。不过话说回来,菅义伟身上安倍的影子也非常明显。[全文]
-
日本要把“五眼”变“六眼”,可不只是“表忠心”
明面上,日本积极要求加入“五眼联盟”,参与情报共享体制,似乎是进一步贯彻日美同盟的合作理念,看似是在向华盛顿“表忠心”。但在暗的一面,可能是变相向美国索取更平等的情报合作地位。因为在目前日美安保的体系之下,美国完全可以单方面从日本那里获取最新、最重要的情报信息。[全文]
-
“利”与“义”之间——近代以来日本对华态度变迁
他们一边清楚地认识到中日之间的症结所在,却又不甘心放弃日本既有权益,转而希望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来“教化”中国。而正是在这种自我赋予的神圣感中,无数日本人挥舞着兵器在一片刀光剑影之间试图完成解放亚细亚,解放支那的神圣使命,却难以摆脱近乎悲剧的历史悖论。[全文]
-
夏洛特枪击案:崩坏系统的人命代价
美国枪击案件有增无减,如果归咎于枪支泛滥,那可能并未切中要害。邻国加拿大枪支管制也并不严格,但每年的枪杀案连美国的一个零头都不到。对少数族裔的司法不公普遍存在。扎克伯格曾在参观监狱后说:“整个美国社会都在为这个不公正的、崩坏的系统付出代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