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里程碑如何展现中国模式的历史逻辑?
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不仅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也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全文]
-
中国改革开放究竟做对了什么?问题简单,但回答正确的人不多
中国改革开放究竟做对了什么?简单地用政府、市场等概念来解释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改革本质是促进社会解放和公平正义。[全文]
-
感慨民企步履艰难的人,未必真的知道民企的需求
有人说,现在民企发展遭遇瓶颈,资金短缺,都希望政府给予援手,不知是否有数据支撑?有多少民企在伸手向政府求援,尚并不清楚,但民企要求一视同仁的市场待遇却有很多事例。仅以企业的融资贷款为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便是一个世界性、长期性难题。[全文]
-
民营企业是中国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吗?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根源是否根源于民营企业呢?从中国富豪榜看,身家上亿的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家。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并不仅仅是所有制,而跟社会二次分配有很大关系。非公经济本身并非构成中国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全文]
-
为什么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被看成是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夺得政权,所谓“新纪元”就是指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也可以说是开辟的人类社会的新纪元,未来社会主义的希望在中国。[全文]
-
催生40年改革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已经酝酿了大半年的时间。从1978年春开始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给全社会带了巨大活力,推动着全党、全军和全社会冲破思想束缚和政治窠臼。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政治成果。[全文]
-
中国社会主义救灾机制的历史渊源
乾隆年间,山东省遭遇水灾,邻近的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甚至关外的辽宁都大力援助。今天,人们通常把中国政府在救助灾区时采取的“对口援助”和“对口建设”理解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实,中国社会的这种全国统筹的社会主义救灾机制在历史上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渊源。[全文]
-
近代中国如何以共和形式重建中央集权?
由于苏俄革命的成功,由于共产党开始在中国发展,由于与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发生激烈冲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后放弃了在中国建立联邦制的构想。20年代中期,中国南方的革命党人终于聚集在北伐的旗帜之下,走向了用武力重建中央集权大一统的道路。[全文]
-
这种双重运动,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
中国古代有很强大的私有制与商品经济,所以中国经济总量一直是很强大。但是土地私有制和发达的商品经济,孕育了一个不断分化的社会,这两个相反的现象构成中国社会复杂的面向。如果政府不管这个的问题,社会就会出现动乱。整个中国两千年一直有这么一个双重运动,今天也是存在的。[全文]
-
中国作为“早熟”国家的优点与缺点
中国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早熟的国家。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文官考试制度、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意识的产生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前面。但由于这制度和观念都产生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古代社会,因此太过早熟而无法在社会内部产生出典型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全文]
-
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立?福山又说错了
最近,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今天的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因为一方面中共仍然是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但另一方面中共又有意愿复兴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福山认为,这两大意识形态不一定互相兼容。福山能这么说,一定是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全文]
-
一下台就入狱,西式政党政治在亚洲遭遇滑铁卢?
亚洲很多国家政党政治的建立与国家主权的建立几乎同步,精英集团内部从来没有形成过基本共识,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常常势若水火,西方政党政治中的“忠诚的反对派”概念很难在亚洲国家生根。在这么一种社会条件下实行西方式的竞争性多党制度,无疑会加剧社会的分裂。 [全文]
-
机构改革——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的范式革命
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一直处于动态的改革过程中。 这一次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过程来进行,决定了这次改革的广度与深度具有根本性的突破。 [全文]
-
西方政党的“初心”,应与中共比较一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原因无他,在于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初心和广泛的代表性。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理解中共的初心,需要从中共产生的历史来看。[全文]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特色”意味着阶段性和暂时性,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特色二字最终是要去掉,这跟中国社会主义最终要告别初级阶段一样。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没有变,所以,特色二字还不能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还必须坚持。[全文]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辩证哲理
之前曾有学者提到,我们现在按照汇率计算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所以中国已经迈出发展中国家行列,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进入中级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不要坚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