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竹:朝鲜战争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寒竹】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各国学界和政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经过近70年的研究,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客观进程和所有战役都有了相当详细的分析,对参加这场战争的四方(朝鲜、韩国、美国及中国)派出的军队数量和伤亡人数也有了相当准确的统计。
目前,各国学界关于这场战争的分歧主要在于政治层面。参战的四方在战争中究竟得到了什么?四方在战争中的利弊得失如何?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各方观点并不一致。对于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得失,笔者在过去做过详细的分析,本文不打算再做分析。
但是,朝鲜战争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朝鲜半岛。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亚洲的战略态势,同时也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常,人们谈到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指二战结束时由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起来的集体安全体系,联合国是这个国际安全体系的核心,跟WTO(前身关贸总协定)、WH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教科文组织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共同构成了战后国际的基本秩序。
人们常常以为,战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防止了世界性的大战爆发,维系了世界的基本和平。其实,这个说法过于表面化,而且也不够准确。
事实上,战后国际秩序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浅表层,这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一系列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一个伪装的集体安全体系;另一个则是深层次的战略均势,主要表现为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包括美苏两大集团在冷战中的对峙和逐渐形成的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力量平衡。
战略均势分析
笔者以前多次谈到,抗美援朝只是朝鲜战争中的一部分,尽管从军事上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以抗美援朝为口号参加的这场战争,既与输出革命无关,也与朝鲜半岛的统一无关。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8月23日北朝鲜军队发动“釜山战役”,接近统一朝鲜半岛时,中国只是作为朝鲜半岛的近邻高度关注。
1950年7月2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对当时的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谈话时讲到:中国出兵的条件是北朝鲜战败,美军跨过三八线。10月7日,美军正式越过“三八线”,大举向北进攻,到了10月中旬,战火已经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军队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朝鲜战争转变为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五次战役,中国与“联合国军”胶着在三八线一带,双方边打边谈,最后在1953年7月27日,中国、朝鲜和美国的代表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视频截图
从抗美援朝战争来看,中国是胜利者,美国是失败者。因为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打击侵略者,保家卫国,而非统一朝鲜半岛。中国的战略目标显然达到了。而美国越过三八线后改变了初始的战略,试图帮助韩国统一朝鲜半岛,这个战略目标显然没有达到。
对于1950年10月下旬开始交战的中美双方来说,战争的开始是在鸭绿江边,停战时是在三八线,中国军队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这是评判中国获得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根据。后来,时任“联合国军”司令官的克拉克上将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朝鲜战争的这个结局震动了整个世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竟然没有能够战胜装备简陋的中国志愿军。中国经此一战,迅速地走上了国际舞台,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国际关系学界的普遍认知不同,笔者认为1945年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联合国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国际安全体系。这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在本质上与国联一样,并没有强制性的执行力。
为了防止联合国像国联一样因为大国的退出而崩溃,联合国在成立之日就赋予了五大国在安理会中的否决权。但五大国的否决权保证了联合国的存在,同时也使得安理会的决议在很多时候难以达到五大国的一致同意,从而使得联合国难以成为有效的集体安全机构。
所以,战后的联合国体系保障了战后70多年的和平,这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尽管威尔逊当年试图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理由,是欧洲各国的战略均势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二战后的世界和平仍然还是靠战略均势而不是靠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系。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峙的战略均势,后来美苏中三足鼎立的战略均势基本上防止了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北京在碰杯,台北在撤旗”
-
秦刚:中方愿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
乌克兰:收到了,@英美德
-
以色列总统罕见发声:立刻停止司法改革,恢复理智吧!
-
美军高超导弹测试再次“未能完全成功”
-
“内塔尼亚胡或同意叫停司法改革”
-
马来西亚总理将访华,新隆高铁项目或将重启
-
克宫回应“俄罗斯有点羡慕中国”
-
“这太法国了”
-
基辛格警告:若中美发生第二次冷战,将比第一次更危险
-
普京:我在马里乌波尔只违反了一个规定
-
新加坡宣布:李显龙将访华
-
她的第一条TikTok就反对封禁:有些事不对劲
-
哈里斯任内首访非洲,白宫坦言:中美竞争不是啥秘密了…
-
俄称境内击落乌无人机,距莫斯科200公里
-
北约回应白俄将部署核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