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打谈谈,互相要价,成为中美关系的新节奏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可以向世界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两个竞争中的超级大国依旧可以稳定住双边关系,依旧可以有效地管控分歧、维持稳定的方式,以及依旧可以有长期的、全方位的沟通渠道。[全文]
-
相比耶伦、雷蒙多,舒默访华有三大不同
“这样的互访只是走一下形式罢了,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具有突破性的结果。”虽然这样的判断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差错,但可能同样会忽视这次代表团访华与此前拜登政府高官接二连三访华的差异,以及其所带来的特殊意义。[全文]
-
麦卡锡失利,中国能松一口气吗?
原本如果麦卡锡顺利当选,他甚至最早可能在1月中旬的众议院假期中考虑去台湾,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其原有的目标,还能让拜登及民主党触霉头,破坏布林肯访华,以牟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全文]
-
如果国会调查报告是一锅温吞水,特朗普就是水中青蛙
此次调查报告推出得很匆忙,没有提前放风,也没有给媒体或公众提供要点导读,使得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报告具体有什么新内容。这反映出委员会显然是没有时间了,政治形势将迅速变化,众议院马上就要由共和党作为多数所主导,而调查委员会因此也将不复存在。[全文]
-
特朗普开始自救了
特朗普着急参选恰恰反映了他当前的艰难处境,反映了他的“弱”。如果他能呼风唤雨,如果他仍旧是毋庸置疑的共和党的领袖,如果他并不需要通过参选来缓解一些棘手的问题,何必要这么着急呢?[全文]
-
美国中期选举埋下了2024年混乱的种子
2022年的中期选举浓缩了美国党争的一些重大挑战,而这些挑战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两年被总统大选的周期彻底放大。已经埋下种子的制造混乱、挑战制度的操作也很可能会在2024年被更为娴熟地使用。美国的体制将迎来更为猛烈的冲击。[全文]
-
推翻“罗诉韦德案”,仅仅是美国法制和人权大地震的先兆
当前裁决认为“罗诉韦德案”所依赖的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在被通过时并不承认堕胎是根本权利,因此相关权利不受这一修正案保护。一旦这样的逻辑成立、且有了先例后,同性恋的权利、跨种族夫妻的权利、甚至采取避孕措施的权利等等,都有可能因此不受美国法律保护。[全文]
-
有“理论”支撑,极右翼枪击案更无解了
“大取代”理论声称当前美国有人在实施一项宏伟的计划,让有色人种来替代白人人口。很多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本来就将美国的非白人移民归咎于犹太人,所以这个理论的支持者同样也与反犹主义、新纳粹主义的势力汇合。[全文]
-
都成准“战时总统”了,拜登为何还是扶不起?
老布什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都分别使总统的支持度迅速攀升。而从炒作俄罗斯动武算起,到冲突实际爆发并延续至今,美国公开地深度介入俄乌冲突已经有数月之久,拜登的民意支持率为什么反而降到了低谷呢?[全文]
-
国会山事件一周年:“政变”已成功
美国的制度设计本应是垂直问责的,被选举出来的官员、议员主要对自己选区的选民负责。但自国会山暴乱以来,尤其是在共和党内,特朗普一手遮天、议员直接受特朗普这个已卸任总统控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管理政治活动的基本规则与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文]
-
“占领国会山”背后:一天三种“政变企图”
一直以来,外界总有人觉得美国的制度是非常具有韧性的,甚至如果选出来一个非常糟糕的总统,最终结果并不会太坏。而1月6日发生在华盛顿的事件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值得指出的是,当天美国可能经历了三次不同层面的政变企图……[全文]
-
《外国公司问责法》,也许反而为中国股市做嫁衣
法案包含的“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的相关描述其实也暗示了条款制定者的心虚。很显然,这个时间线的设计告诉我们,美国政客们也并不希望法案里的相关条款措施会最终被付诸实践。现在特朗普及共和党已经没了后顾之忧 ——反正出现烂摊子也是拜登的烂摊子。[全文]
-
备战2024的特朗普,正在布局?
特朗普不仅将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持续给拜登制造麻烦,让拜登不会舒服愉悦地过渡,他也同时会在未来数年持续不断干扰拜登的执政与对议题的推进。而另一边,拜登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执政理念和风格,会试图更为理智地面对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关系。[全文]
-
选举可能还远未结束
目前为止,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双方都已经不可能大胜,最终胜者的优势恐怕会较小。拜登给予高度期待的“阳光带”除了亚利桑那外其他已经希望不大,所以焦点都会回到“铁锈带”拜登是否能重新夺回蓝墙。[全文]
-
拜登一句话,特朗普愣了
特朗普在这场辩论上策略很明确,他向拜登不断指出:你是典型的政客,你在奥巴马政府八年都没做成,你现在才来说要做着做那,当时怎么不做?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但拜登的回答十分惊艳。[全文]
-
特朗普为何此时解密“通俄门”材料?
整个线条梳理一下,可以理解为是:特朗普引用自己的手下引用的奥巴马手下引用的俄罗斯报告里引用的对希拉里的描述。归根结底,这是俄罗斯报告里的内容,被披上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外衣。连特朗普自己的顾问们都警告说,这很可能是来自俄罗斯的误导信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