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印度又嗅到了遏制中国的“天赐良机”
印度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当前整个国际体系中的位置,使它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据说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不知道风口上的大象能不能飞起来。[全文]
-
小米在印度遇到税务麻烦,出来混迟早要还
对外投资的时候,企业股权构架不要仅仅考虑眼前的利益,大量通过避税地来节约税款,也更多地要考虑如果在被投资国受到不公平待遇,其构架和利润模式是否能够获得母国在国际法框架下的保护,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失去强大的保护伞。[全文]
-
亚洲的团结可能吗?
旧的有毒的竞争意识已经渗透到我们的世界,却对我们时代的根本问题没有提供任何答案。对于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来说,开启一场新的进步的泛亚主义的严肃对话是有益的,这种新的社会主义世界的大陆设想将超越人的贪欲,着眼于人类经验和情感的更广阔的领域。[全文]
-
“中国对印度的担忧是什么?”“你们想多了”
中国关切印度的担忧,但印度的担忧有时是无道理的,比如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密切关系。如果我提出印度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印度会怎么说?[全文]
-
中印关系即将迎来转机?
王毅外长同印外长苏杰生会谈了三个小时,涉及方方面面共同关心的议题,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印度却故意对外显示,访问似乎没有改善中印关系。而且印度还多次明确表示,此次访问是中国主动要求的,印度也没有正式对外宣告,最早却是印度媒体透露出来的。[全文]
-
印澳自贸协定即将落地,能否减少对华依赖?
与和澳大利亚耗时11年的贸易谈判不同,印度2021年才与阿联酋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然而,专家表示,印澳贸易协定的最大优势可能恰恰在于长时间谈判。现在印澳两国关系成熟,而不是一见钟情。[全文]
-
印度搞“税务恐怖主义”,把中企当“软柿子”?
在中印关系步入历史低谷,印财政部亲自赤膊上阵,直接出手对中资企业查税搞钱的行径,被外界视为印度主动谋求对华经济脱钩、努力打造本地产业,旋即在中国国内引起一轮风波。[全文]
-
印度希望缓和印中关系,但提了一个条件
两国对实控线的具体位置在很多地方并不清楚,印度的高级将领就曾表态说,“如果中国方面越境50次的话,我们就会有100次。”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两国之间的这种摩擦可能仍会不时出现。[全文]
-
印度为何再次挑衅中国?
前几天刚曝出美军核潜艇在南海撞到不明物体,可见美军在我国周边地区,特别是东部、南部沿海活动很频繁。看到中国在东部、南部沿海承受压力的情况,印度觉得又有“可乘之机”了。[全文]
-
如何应对印度对华舆论信息战?
印度制造虚假信息抹黑中国的行为对我国国内基本不能形成威胁,但对我国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印度制造涉华虚假信息抹黑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其将中国定义为主要敌人和竞争对手,如果印度不能改变这种认知,我国就会长期面对印度方面的污蔑和抹黑。[全文]
-
面对中国,印度还想“得寸进尺”
最近,我和印度智库进行了几次线上对话,感觉他们的口径没有任何变化,他们仍然坚持说要解决现在这种僵局,中国必须改变在边界地区的强势态度,恢复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他们并没有反思。[全文]
-
河谷冲突一周年:印度负担不起和中国打全面战争,该怎么做?
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现实的策略来处理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必须考虑三个因素:第一,如今的印度应该负担不起和中国打一场全面战争。第二,我们担忧我们与中国存在一些重大且持续的信任问题。第三,印度不可能成为任何国家的“卫星国”,这绝不可能发生。[全文]
-
莫迪不抱团抗疫,反抱团“抗中”?
印欧合作并非一片坦途,以最为迫切的抗疫为例,印度是全球“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倡议的发起国之一,而欧洲国家对此整体持负面态度。在经贸投资领域,八年前“逼停”双方谈判的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全文]
-
中国援助印度,会变成新版“农夫与蛇”吗?
民间多有反对援助印度之声,其实并不奇怪。多年来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积极推行印太战略,印度自已也认为是战略机遇期,频频与美国“眉目传情”。所以中国为什么要帮助印度?是否以德报怨?是不是在上演21世纪农夫与蛇的故事?或者成为“欧美版圣母”?[全文]
-
做“东方小北约”的马前卒,美国很想要,印度难做到
印度会不会就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作为美国来讲,毫无疑问他是这么想的,但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个问题。邻居是搬不走的。跟一个很遥远的大国结成准结盟的关系,来对付一个直接的、力量远远大于他的国家,这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全文]
-
这次,印度对中国制造中心地位的挑战是认真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印太”框架下,印度确实拥有极佳的发展机遇窗口……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如果印度内部改革取得突破,就能大举借重美、日、澳联动之势,撬动自身跨越式发展所需动能,不断朝取代中国的总目标迈进。[全文]
-
龙象相处之道在于保持安全距离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是不幸的,但不应构成中印关系恶化的分水岭。相反,它应带来有用的警示:要想龙象相安无事,共存之道是保持安全距离。[全文]
-
当包容的印度文明不再包容,暴力和流血便愈演愈烈
虽然传统印度社会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但向现代转型中,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冲突日渐暴力。究其原因是印度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当传统影响力大的时候,不平等可通过宗教观念加以合理化而被容忍,但对于步入现代的印度,这种传统合法性正越来越受到挑战。 [全文]
-
印度为何“屡败屡战”?
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北侧一带,战略地位居高临下,中印边界西段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并不遥远,因此,印度也感觉到自己时刻受到威胁,毕竟他志在成为南亚大国。其实这只是印度的“被害妄想”,中国军队从来没有主动越过实际控制线。[全文]
-
真想吸引中国投资,印度必须先做到这两点
一些中国企业在印度所受的是“三等”待遇,不仅享受不到印度的国民待遇,也享受不到一些西方国家企业和资本所受的待遇。我们是被印度人列入“另类”名单的,有些领域我们是进不去的。[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多个邻国深陷危机,印度既头疼又面临机遇”
-
世卫发布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印度强烈反对
-
外交部:印度留学生返华工作已经启动
-
印度开会“破译中国”前,先找20多国情报部门攒局
-
印媒称:为对等,印度暂停中国公民旅游签
-
印度暂停中国旅游签,印媒称此为“以牙还牙”
-
印外长硬了一把:我们还担心美国人权呢
-
布林肯罕见批评印度人权
-
印度外交压力山大,前驻华使馆参赞有新任命
-
王毅晤印外长:不应用边界问题影响双边关系发展
-
王毅会见印度国安顾问:提出三点思路
-
日媒散布“中国将在孟加拉国建导弹维护基地”,我大使驳斥
-
中印第十五轮军长级会谈:同意保持西段地区一线的安全与稳定
-
外交部:中印第十五轮军长级会谈将于3月11日举行
-
商务部:对在印中企和产品受打压表示严重关切
-
印度外长指责中国应为边境冲突负责,外交部回应
-
印外长替澳大利亚叫屈,含沙射影控诉中国…
-
借口国家安全,印度再禁54个中国APP
-
Quad讨论起中印边境,印度还称是“国际社会合理关切”
-
紧随中国,印度与中亚五国开会
-
-
· 龙象之间 ·
佛家认为水行者中龙力大,陆行者中象力大,故以“龙象”喻修行者中有最大能力者。不知何时,“龙象”被安到了中国与印度头上,仿佛两者真要角力一番。中印虽然在边界问题上仍有分歧,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毕竟同为金砖国家,应当搁置争议,加强合作,为构建更和谐的全球秩序而努力。
-
机密视频会议遭黑客袭击 印度竟甩锅给中国
-
我们为什么不会抵制印度货?
-
印度右翼竟称:我们会挨家挨户去搜中国货,然后烧了它
-
哈佛预测8年后印度赶超中国 印度人自己可能都不信…
-
印媒:抵制中国货很幼稚 亏的是我们
-
青藏铁路将延伸到尼泊尔,印度网友不淡定了
-
“莫迪总理你自拍躲那么后,在黑我们家强哥哈”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国宴菜单现拼写错误?
-
晚上请莫迪吃了什么?来看菜单!
-
我从西土天竺而来 求东土真经
-
印度的雾霾太严重 莫迪不得不宣战
-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距 想给上海颁“安全奖”
-
刘铁生:我在中印、中越前线拍摄战争
-
毛派强硬 尼泊尔议会“打”起来了
-
担心泄密 印度空军禁用小米手机
-
我军西藏边境巡逻队将不再“邋遢”
-
习近平会见柯棣华家属并颁发友谊奖
-
柯棣华医生和他的中国夫人
-
彭丽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