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新总统,将如何挽救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不参与地缘政治斗争,也不会与任意一方结盟,我们尤其不想被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全文]
-
美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印度?
可以说,对华共同敌意是美印战略趋近的基础,而美国的意愿——而非印度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美印合作的理论上限,但印度的意愿却能决定美印合作的实际水平。 [全文]
-
印度营商环境越好,中企风险反而越高?
只要它们愿意,任何在印企业都难逃灭顶之灾。[全文]
-
印度为何要对中国手机企业“小口放血”?
不难看出,莫迪政府骚扰打击中国手机龙头企业,几乎已经达到“完美拿捏”的程度。[全文]
-
印度为何对华示强?莫迪执政的两大“引擎”失速
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浓烈的宗派议程和聚焦发展的经济议程是印度人民党的两大招牌,互为补充、交替施力。然而,印度经济未见起色,还因新冠疫情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时宗派政策取得众多突破后已趋于饱和。两大“引擎”失速,迫使莫迪为获取增量政治支持寻找内政新议程。[全文]
-
印度:中国凭什么不拿我当大国?
印度真的是个大国。为了迎合“有印必火”,非主流的局部事件往往被放大后反复炒作,反过来加强了中国人对于印度的刻板印象和错误认知。如果从中国的优势角度俯瞰,中国人自然对这种“迷之自信”不屑一顾,但如果代入印度角度,就会发现这种自信其实并非自大臆想。[全文]
-
印度制造业想要取代中国?可能还要先向中国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冲击中国产业体系,更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威胁。中国供应链的中断使印度被寄予了填补中国空缺的厚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印度填补全球产业链空缺可能只是错觉。它在取代中国之前,必须首先联通中国、依靠中国、学习中国。[全文]
-
扒一扒印度疫情甩锅中国这事儿
印度两个非政府机构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起投诉,本身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政治闹剧。用一个郭德纲相声段子最能说明问题——“一个民间科学家遇见火箭专家,认为火箭上天要用煤,还得是好煤,这个时候只要火箭专家拿正眼看他一眼都算输了。”[全文]
-
印度的疫情治理及其影响
尽管印度率先采取禁运、封国、宵禁等“大尺度”疫情防控手段,也取得了与其人口体量不相称的极低确诊人数,但国际舆论仍对印度“另眼相看”,还非要拉出来和中国做对比。[全文]
-
对着莫迪喊巴基斯坦,我猜特朗普是故意的
特朗普任内首次访问印度,他在艾哈迈达巴德的板球体育场出席“你好,特朗普”大型集会,并发表了讲话,很多人认为特朗普令全场安静的那句,“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好”是一时口误说漏嘴了,但这句话背后也许有很多深意。[全文]
-
谈了7年,印度为何不加入“全球最大贸易区”?
印方很大程度上将由东盟发起的RCEP视为“中国主导”的贸易联盟,在这种话语体系的引导下,不排除印度将退出RCEP的决定作为对美贸易谈判筹码,并通过提出“将美国的贸易协定置于RCEP之上”以讨好华盛顿的可能性。[全文]
-
印度工业化曲折70年,缺少强有力的上层建筑
印度充满曲折的工业化历程说明,后发大国的工业化绝不是机器生产“自然”的普及推广和经济发展“必然”的逻辑推演。恰恰相反,它是一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逆势”斗争,强有力的组织核心、持续的行动能力以及合适的历史社会契机缺一不可。[全文]
-
莫迪如何做到“史诗级狂胜”?
如果“国族重塑”、“政治整合”、“工业化”三部分共同构成了印人党的“印度民族伟大复兴叙事”,那么2019年种姓、阶层、民族造就的身份政治被进一步削弱,就意味着印人党“国族重塑”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而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印人党在选举中势如破竹,博得狂胜。[全文]
-
初尝手机制造“甜头”,莫迪就想泛化推广?恐怕……
莫迪泛化推行制造业促进政策极有可能演变为新一轮“进口替代”运动:以培育国内幼稚产业、加强经济自立、减少对外依赖为名,推行保护主义和歧视性关税政策。在工业化推进不力、创造就业低迷、经济民族主义与印度教民族主义合流背景下,这将导致工业化进程走进新“迷宫”。[全文]
-
为什么是斯里兰卡?
很多追踪南亚时政的观察人士,对这次恐袭的第一反应都是奇怪:针对教堂的暴力活动为什么会波及国际酒店?为什么要用自杀袭击,而不是南亚地区更常见的骚乱和私刑?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完全可以说是一场“非斯里兰卡特色”的恐怖袭击。[全文]
-
总理为何特地往返5小时,来看克罗地亚这桥?
从中标的那一刻起,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就面临接连不断的纠纷和审查。不仅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媒体对中企中标充满质疑,未中标的奥地利公司更是向法院起诉中国路桥“价格倾销”的行为,因为后者提供的价格比该公司低了20%。[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