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车企成长之路:老学长拿着图纸走一路哭一路
本土供应商接受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看不起这些不知从哪来的企业,而且如果为这些新兴企业服务,也会得罪跨国公司。[全文]
-
中国自主创新企业: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华为、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为何能在政策环境对其不利、跨国公司冲击的背景下实现崛起?与“市场换技术”企业相比,华为、比亚迪这些自主创新企业坚持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全文]
-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轨迹?看看合肥吧
地方政府在半导体、电动车、量子科学和生物技术等12个产业建立了企业集团。每个集团都安排有一位“链长”:由一名政府官员负责该行业的宏观规划。比如,2020年,合肥市市委书记担任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链长”,市长则主抓显示屏产业。[全文]
-
“十步流程”教你如何登月
为什么长征十号的运力几乎是长征五号的三倍呢?因为长征十号在起飞时,采用三芯并联结构,在芯级两侧放了两个助推器,三者都是直径5米,底端都有7台发动机,所以共有21台发动机,起飞时可产生2600吨的推力。如今我国空间站的三大舱体,它可以一次性送往太空![全文]
-
176比特“祖冲之”上云,什么水平?
“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总师朱晓波;“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常务副总指挥彭承志在云平台上线当日接受观察者网科工力量等媒体采访。[全文]
-
1.31亿经费,转化率为0!高校科研干啥去了
高校成果“沉睡”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高校和教师想要产业化带来的大量收益,却希望避免资本投入的风险。不到产业化的泳池中试试,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全文]
-
半导体基础研究匮乏,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我国各芯片企业通过购买EDA公司的PDK包共享全球半导体基础研究成果,导致我国决策者、政府人员甚至产业界都认为,没有半导体基础研究也可以发展半导体产业。如今,美国已经拧熄了“灯塔”,我们进入“黑暗森林”。[全文]
-
“ChatGPT之父”:“生成式人工智能”会突破资本主义吗?
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说“我要做一张更好的大英百科光盘,放进我的小学的放映机里”,人们只会说“我们已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同理,我思考的不是“我们如何取代输入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的模式”,而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全新的、更酷的搜索方式”。 [全文]
-
超越李约瑟陷阱,如何构建中国的“科学-技术-商业”循环加速器?
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过,崇尚艺术、道德和“琴棋书画”而对战争与武力不感兴趣,是中华文明的典型特征。这个特征必然导致中华文明无法应对遵循丛林法则和崇尚武力征服的西方文明以及变本加厉模仿这种西方文明的日本文明。[全文]
-
我试着“调戏”了下ChatGPT,挺有意思的
我个人觉得,这东西最有意思的就是,它还会胡说八道,甚至你都说不上来它胡说八道的东西到底从哪儿来的,这就感觉特别有人味儿了……[全文]
-
“悟空”即将问世,离国际领先水平多远?
量子计算的企业都是刚从研发开始往工程化商业化方向前进,目前设立的目标大概是2030年实现。[全文]
-
中国航空航天:突破封锁,开始领跑
2024年以后国际空间站没有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中国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不光是为中国自己的科研服务,也为全世界服务。现在宇航界里掀起一股学中文的风潮,因为这些宇航员上天了以后,要跟中国宇航员交流,要操作中国的空间站,一定要懂中文。[全文]
-
中国量子力学后发,要看将来
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说不屑于跟他们玩了。大家的心态应该是,这个葡萄是甜的,而且我们肯定是能吃到的。几十年之后,我相信肯定会出现一个中国科学家获奖的高峰。[全文]
-
科普需跟一线研究人员接触,传出正确内容
科普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有一个你自己都说不清的地方,你不要想着糊弄过去,肯定会有人来问。技术就看你怎么用,量子计算机也是这样,你可以用它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 [全文]
-
拜登关心的“小芯片”,是中国芯片产业的突破口?
“摩尔定律和Chiplet的讨论,本质是围着DRAM和CPU转。这些讨论成立的前提,是高性能产品发展乏力,需要生产层面的优化。Chiplet发展比较成功的AMD,目标也是数据中心。如果在国内,还是服务器和汽车领域应用更有潜力,继续推广难度也不小。”[全文]
-
美国2800亿芯片法案打上门来,构建“红色产业链”时不我待
这几年来,把国外技术包装成自主研发的事情屡见不鲜,从美国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技术脱钩是大势所趋,那些依赖国外技术授权却被包装成自主技术的芯片被美国釜底抽薪只是时间问题。[全文]
-
美国首台E级超算,赢在哪里?输在哪里?
超算是计算机产业的皇冠,超算和民用芯片的关系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只有我们民用计算芯片的宝石足够大、足够多,中国超算的皇冠才能更加璀璨。[全文]
-
面对基因战争的“阴谋论”,学术界不该如此冷淡
科学家应关注实际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基因战争的“阴谋论”不是反智的没有讨论价值的言论,哪怕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也是科普的好时机。[全文]
-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运用基因操作工具等调节和改造生命行为,或再创生命形式的工程学科,其区别于其他传统生命科学(如基因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核心是其“工程学本质”——合成生物学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按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产品”。[全文]
-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基础科学研究?
对美国的科技研发只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追问美国到底是因为基础研究而强大,还是因为应用研究而强大已聊无意义。而且,再把这种视角延伸到中国,来论证中国是应该发展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也失去了意义。[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
-
“AI使目前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中美必须开展对话”
-
习近平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
-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全分散微球材料,可从废水中回收染料
-
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阵列首台中频天线正式吊装
-
我科考队首次应用SAR现场观测北冰洋海冰
-
我国科研团队为高密度大容量存储器件提供新思路
-
我国科学家提出DNA数字存储纠错新算法
-
开采时间缩短约70%,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稀土开采技术
-
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投入观测并发布仙女座星系照片
-
“中国超算能力可能超过了所有国家”
-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
-
苹果开发布会,外媒却纷纷提华为
-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北极点
-
量子纠缠研究新突破!中国科学家新成果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
-
发现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科学家:没有人知道终点在哪里
-
中国科学院公布增选院士候选人583人,颜宁、石正丽在列
-
国内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研制成功
-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型类脑学习方法,极大缓解“灾难性遗忘”问题
-
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进入工作轨道
-
-
· 科技前沿 ·
关注观察者网科技频道,人类离上帝更近一步,你就对世界更懂一点。
-
中国科学家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
-
我国二氧化碳精准合成己糖技术取得新进展
-
我科学家成功打印出“金属力学超材料”
-
国内首条芯片原子钟生产线在津投产,打破国外垄断
-
国产薄煤层采煤机打破世界纪录
-
美国复现核聚变点火,并突破净能量增益纪录
-
可穿戴!我国科学家率先打造出有弹性的铁电材料
-
“如果超导这么容易做,那就让大家土法炼钢去”
-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全球最大穿梭油轮“诺思先锋”号交船
-
韩国“室温超导”材料是真是假?美顶尖实验室研究称“理论可行”
-
韩团队室温超导开启人类新纪元?3小时提交两篇论文,样品被指有瑕疵
-
室温超导又来了?这次该怎么吃瓜?
-
电动飞机要来了?宁德时代联合商飞成立航空公司
-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
-
国内首台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下线
-
全球容量最大!这个“国之重器”今天正式结顶
-
刷新世界记录!我国实现51比特量子纠缠态制备
-
从0到1的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
全国首例!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验证通信网络优化算法
-
中国研制的国际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通过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