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孩子上了差的大学,还要被学费再次惩罚”
我上大课的时候总要问,哪位同学的双亲都是农民?300人的大课,大概只有两三个同学举手。不仅如此,北大学费25年没涨过,但三本大学学费有些高到8万块一年。谁在上三本?大多是农村孩子。这对农村家庭是一个双重惩罚机制……[全文]
-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还是坚持给老百姓发数字现金的建议
我个人觉得,把着力点放在供给侧这种思路要重新思考,因为我们整个全国的产能是过剩的,生产的东西没人买,我们现在还想让企业多生产,这是不可能的。需求投资上不去,出口贡献是有限的,你还得靠国内需求,国内的消费。[全文]
-
为什么我主张十年义务教育?
公务员报考也不应该限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很多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大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我认为职业教育改革不要去搞类似于普通教育这样的平行体系,这样反而固化了上升通道,降低了社会活力。[全文]
-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还得靠教育
社会流动性降低,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些低收入家庭孩子获得的教育机会,要比城里中产阶级的少,而且我们老说“鸡娃”,那都是中产阶级的事儿。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别提“鸡娃”了,几乎都是“放羊”。[全文]
-
中考分流太早了,建议推行十年义务教育
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十年义务教育可以这样安排:小学五年,再实行中学一贯制,初中和高中合并成五年,上初中随机分配学校,从根本上杜绝择校。这样,学生分布也较为均匀,好学生可以带动后进生。[全文]
-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与政治哲学的重构
中国共产党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但中共的成功奥秘是将西方思想和实践与中国现实和传统相结合。当代中国学者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一过程理论化,在中国文化框架内吸收消化西方思想,创造新的中华文明。如同消化佛教冲击一样,中华文明能否成功消化西方文化冲击的标志是:若不刻意深究,已不会注意到西方文化的存在。[全文]
-
人口老龄化带来冲击,养老金会亏空吗?
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开始补贴养老金和医疗,这源于地区养老金的不均衡。虽然有些贫困地区养老金有亏空,但南方一些省市养老金相对富余。未来全国统筹起来,集中调度,可以保证养老金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有亏空。 [全文]
-
消费端要发力,重点是解决这两大群体的“尴尬”
去年总理说,我们有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块钱左右。其实这数字没什么好惊讶的,只要注意看一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就能了解。所以,中国收入增长和消费增长的重点,是在最低收入的50%,而这部分人基本都在农村。此外,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要起来,面向中间层的消费品是很欠缺。[全文]
-
中国大而不强?这个数据告诉你中国强在哪
FDI流入中国创纪录,跟过去有个很大的区别,现在它们是真正在看好中国。[全文]
-
看看今天中国的成绩单,别再污名化4万亿了
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过去十几年来,美国政府都意识到要搞基建。特朗普也提出过一个1.5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可是他实际干了什么?就花钱修了个墙,其它啥也没干,因为他干不了。[全文]
-
西方既然不服,那就来场和平竞争
新冠疫情将东西方同时放在了一个战场上,制度优劣一较高下。尽管中国在这场疫情中依靠制度优势取得了胜利,但对于西方来说,要承认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做的是说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有这样的优势,让西方跳出传统的“一党专政”思维,真正理解中国体制。[全文]
-
华尔街的狼又来了?我觉得不会
去杠杆整顿对不对?方向绝对正确,但是去得太快太忙,措施太严厉。最高峰的时候,直接金融的占比只有5%。这一年多恢复了一些,到了20%,但是远远不够。刘鹤副总理最近的文章提出,金融下一步改革就是要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因为创新型的国家,必须要搞直接金融。 [全文]
-
破局“十四五”,恰恰不能重蹈美国“技术政治化”
把技术外交化、战略化是美国挑起的,但如果中国也把技术问题政治化,实际上就上了美国人的圈套。不能仅仅为了提防美国“卡脖子”,就把一些本来对我们国家还算友好的国家的贸易合作也切断了。[全文]
-
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四个严峻挑战
1962年-1976年是我国的“婴儿潮”时期,这期间出生的人口约有三四亿,这批人的老去将会给我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老龄化对中国未来30年最大的挑战在于社保,会非常考验我国社保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么数亿人的集体老去。[全文]
-
十年前我们给中央建议:大象难藏身于树后
现在美国采用的是一种流氓手段,我称之为Tanya Hardin手段。Tanya Hardin是1990年代美国的一名花样滑冰选手,滑得不是很好。为了参加奥运会,她买通黑帮把竞争对手的脚踝敲坏了。[全文]
-
化家为国,是中国伟大的制度创新
我认为北宋是中国近现代的拂晓时分,这也是不少现代历史学家的新见解。宋代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顶峰,而且出现了工业文明的迹象。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说得非常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