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何仅3.9%?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鹏鲲】
近期,《中国青年报》科创版刊登了一篇名为《谁来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的报道,邀请了五位资深科研工作者为高校成果转化难把脉献策。
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研究员司徒国海为一组数据感到既喜悦又忧虑。“喜的是,过去5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2022年增至36.7%,创5年新高;忧的是,其中的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司徒国海认为3.9%这一数字太低了,通过调研,他找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1.目前高校和院所的成果与企业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存在大量“沉睡”专利;
2.从1到10这个“中间阶段”链条不完备,缺乏实施专利产业化的高端专业人才、资金、设备和场地;
3.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产业化率较低的原因,不是专利的技术含量不够,也并非专利技术前景不乐观,而是成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不够坚固,转化环节和链条还不够完备。
参加访谈的专家们对高校成果转化不足的现状忧心忡忡,普遍认为现在最缺的就是既懂科研又懂市场的“经纪人”和“桥梁”。问题真的是这样么?培养一群技术中介,就能实现高校成果转化的老大难问题?
资料图
“沉睡”的成果并不多
通过报道,给人的感觉是高校里好的成果非常多,只是缺乏转化而已。好像有无数个“沉睡”的白雪公主,等待着市场这个白马王子去“治疗”和“唤醒”。
对此,著名科学家、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2014年末的看法却完全相反,他说:“我对基础研究也有一个看法。我们国家非常强调成果转化,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加强转化’。但我想问一句,转化从哪儿来?我们的大学是因为有很多高新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这些高新技术?我认为是后者”。
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大学现在基础研究能力太差,转化不出来,不是缺乏转化,而是没有可以转化的东西”。
为了证明这一点,施一公还列举了包括自身在内的三个例子。他说“十四五年前,有个简单的、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发现,结果被一家公司盯上了,主动来找我。这家公司就像那些缉毒的狗一样不停在闻、在看、在听,他们非常敏感,不可能漏掉一个有意义的发现”。
此外,美国科学家Joseph Goldstein是诺贝尔奖得主,并不妨碍他成为包括辉瑞在内的多家著名生物制药大企业股东。他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中心时,九位医学生的研究改变了美国制药史的例子,说明技术的转化是水到渠成的。
施一公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论断已经过去8年了,但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性和现实意义。一项科技成果能否产业化,与能否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通过哪一级的科技成果鉴定息息相关。
根据相关文献,早在2007年,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就有将近10%。尽管参与鉴定的专家仍以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但加入可行性和产业需求的角度进行考察后,还是能筛选出更适合产业化的技术。
事实上,目前科技成果转化配套的政策已经较为完善了。
例如去年的冬奥会上,能够在极寒天气下快速启动且续航较长的新能源汽车让各国来宾都啧啧称奇。电动汽车能够做到这一步,离不开孙逢春院士团队的成果。“十三五”以来,他们研发的-40℃~60℃全气候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已经实现直接产值超过5亿元。
2022年9月,教育部举行第十五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会上提到:“十年来,高校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突破6.5万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十年增长十倍的背后,是不少像孙院士团队这样的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转化。
那么是不是只有少数团队和少数大学的科技成果得到了转化呢?数据不支持这种看法。2022年6月,《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京发布。
报告中给出了2020年度3000多所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合同金额,其中第1名清华大学的金额为32.15亿元遥遥领先,但第100名华中农业大学也有1.74亿元。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有261家,第1和第261的差距都达不到两个数量级,说明高校成果转化是很普惠的,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科技成果转化前1-5与96-100名合同金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不能转化的成果,其市场前景是值得怀疑的。如果高校的科技成果真的是“沉睡”这么简单,科技含量真的这么乐观,那么高校的校办工厂和企业的利润率一定不会低。然而“疫情三年”中这些企业的压力都非常大,2021年校办企业的标杆——清华紫光还申请了破产重整。
因此,与其说高校成果转化的还不够,不如说高校还没有足够多可以转化的高科技成果。
客观看待3.9%与48.1%
尽管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但绝不能简单地把3.9%和48.1%进行对比,得出高校产业化科研效益不到企业1/10的结论。经过调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研究员司徒国海引用的这一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数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一定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中明确,相关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取得的。针对专利权人,共下发企业问卷16188份,高校问卷只有920份。此外,回收到的有效问卷比例,高校和科研单位明显低于企业。这表明问卷发放方对调查中不同主体的掌握情况并不一致,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
报告中专利权人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此外,企业会倾向于夸大自己专利的应用情况,而编制内的高校教师则呈现出两级分化的倾向。成果转化较好的会进一步夸大自己的产业化水平,而成果转化较为一般的则倾向于说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布局。高校教师的这种心态,将对问卷调查的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全国97%地级以上城市取消皮卡车进城限制
2023-03-21 07:26 观网财经-汽车 -
同比增长39%,拼多多2022年营收逾1300亿元
2023-03-20 19:5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文心一言只是“ChatPPT”?我们和它深度聊了聊
2023-03-20 18:16 观网财经-科创 -
业务大幅收缩的斗鱼,终于减亏了
2023-03-20 18: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美国提名的世行行长候选人访日“拜票”
2023-03-20 13:41 -
海关总署回应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
2023-03-20 12:03 -
娃哈哈董事长回应《狂飙》中的AD钙奶镜头:没植入但我有意见
2023-03-20 11:11 -
瑞银收购瑞信!全球第五大财团只卖30亿
2023-03-20 10:31 观网财经-海外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与5年期以上均维持不变
2023-03-20 09:43 -
证监会现场检查:问题五花八门
2023-03-20 08:06 -
欠9.8亿未还,张兰家族信托被击穿
2023-03-19 21:40 -
中国银行:刘连舸辞去董事长等职务
2023-03-19 19:10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最新发声!提及硅谷银行
2023-03-19 17:43 观网财经-金融 -
全面注册制加速,首次全网测试完成
2023-03-19 17:08 观网财经-金融 -
自曝欠5700万,连亏9年的克莉丝汀人去楼空,所有门店停业
2023-03-19 16:26 观网财经-消费 -
杨元庆: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要求我们加大真金白银研发投入
2023-03-18 22:10 观网财经-科创 -
公开双标?欧洲质疑美国救助硅谷银行必要性
2023-03-18 19:42 观网财经-金融 -
央行县(市)支行将走入历史,去年全国范围内已停招
2023-03-18 13:37 观网财经-金融 -
“现在我们电路板才稳定下来,因为有国产零部件了”
2023-03-18 11:59 观网财经-科创 -
知名游戏公司称“前女高管造假致5亿损失”,曾悬赏千万寻证据
2023-03-18 09: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3300秒!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创新纪录 评论 259香会今日开幕,全球聚焦中美交锋 评论 174商务部: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评论 111小麦渐熟,“烂场雨”下的三夏怎么“抢”? 评论 78“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3300秒!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创新纪录
-
17岁女生婚纱照被盗用,反遭网暴一万多条?当事人发声
-
美国网民:吃瓜吃到自家头上了?
-
泽连斯基“威胁”北约,得手了?
-
金砖国家或设立共同货币,南非:以免成为制裁受害者
-
美国寻求从日本购入TNT,为乌克兰造炮弹
-
“美军正将武器装备分散到亚太小基地,免于中国‘决定性打击’”
-
香会今日开幕,全球聚焦中美交锋
-
“金砖银行”行长打断阿根廷部长: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
法德首脑当面告诉科索沃领导人:尽快重新选举
-
“他想悄悄修复英国对华关系,但又不想被看出来”
-
边境地区遭炮击,俄国防部:击毙50余名乌克兰“恐怖分子”
-
核武条约再起风波,美国将吊销俄核查员签证
-
美参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却被批为“送给中国的大礼”
-
美国波音公司再次推迟“星际客机”飞船载人飞行测试
-
为了“上分”,美军无人机在模拟测试中“打死操作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