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强调“第一阶段”可能是特朗普埋的伏笔,我们要警惕
美国可能会找出种种借口,说中国没有执行第一阶段签署的协议,然后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再度翻脸,不履行第一阶段签署的协议,甚至统统否定掉。美国“翻脸不认人”的例子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第二阶段必须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能后退、甚至是用第二阶段来否定第一阶段。这一点必须要和美国把话讲清楚。[全文]
-
我为什么坚持要分类改革国有企业?
如果既要微观效率又要宏观效率,既要利润目标又要社会目标,怎么建立一套与市场体系相对应的评价体系?说到现在国有企业是“既要又要”,实际很多情况下“既要又要”是做不到的。[全文]
-
国企如果效率低,美国还会想“监督”中国国企改革?
当年美国麦道公司想跟中国合作生产中型飞机。这是一个双赢的竞争策略,结果美国政府干预, 强派经济很成功的麦道公司和波音公司合并,使得中国大飞机的研发项目流产了。美国维持高科技的垄断定价,很大程度上也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行为。[全文]
-
新自由主义已经投机,还要如此改革国企吗?
《世界发展报告》早就断言:“中国的国有企业始终是整体经济的负累,虽则它们的效率是在改进中。”这实质上是否定了国企本质上无可救药的说法,究其原因,是一直以来严肃的学术研究文献大都发现,中国的现实情况确实是国企效率在改革过程中持续改进。[全文]
-
该把国有资本“托”给谁?
当前国有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重点并不是各类职能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存在什么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国有经济的顶层制度。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另一个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不到位……[全文]
-
国企效率低的偏见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并不存在任何经济学理论或模型能够证明国企一定比民企的效率低,除非事先就假设国企没有效率。我在美国几乎所有一流经济学杂志上所读过的有关中国国企的文章和理论模型,都喜欢在构造模型之初事先假设国企是没有效率的或比私企低效的,而这个假设从来就不是作为结果推导出来的。[全文]
-
中国目前是“国进民退”吗?
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小,但却起到了市场经济的一个支点作用。设想国家每修建一片电网、一座大桥、一条运河、高速公路、高铁和地铁线路,立马会在沿线和两头吸引和创造多少商机、民企和它们间接拉动的生产与就业?更何况涉及很多工业部门和基础科学的技术创新?[全文]
-
美国指责中国国企,因为他们真懂国企的作用
国有企业的作用就在于弥补市场的缺陷,在那些存在着巨大风险、民营企业不可为的情况下,完成国家所给予的使命。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指责本身就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焦虑:在与美国的竞争当中,中国的国有企业必将起到关键性的加分作用。[全文]
-
20年后,国企仍旧是不可或缺的吗?
只要这个世界还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那国家安全以及国家安全保护的国家根本利益,是要守住的,这是底线。其他领域,该开放、创新、吸纳、包容、鼓励的,那是越开放越活跃。[全文]
-
习总书记调研徐工,给国企改革怎样的启示?
“只有基础工业充分发展,才能成为世界强国。”全国劳动模范、徐工集团起重机械事业部维修再制造分厂调试工孟献群是一名在徐工集团工作了20多年的一线工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让他深有感触。“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全球行业第五,实属不易。”[全文]
-
私企税负远低于国企,这是中国经济的基本事实
所有国企——包括金融类与非金融类的——纳税总额,估计达到甚至可能超过中国每年纳税总额的一半。许多人认为,国企纳税多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国企享受到了巨额补贴,如巨额的低息贷款,令国企享受了远低于私企的融资成本。事实果真如此吗?[全文]
-
救灾害造航母都是国企做,为什么舆论形象还是总背锅
国企形象是重要的,在保障经济运行、保障国防安全中更是不可替代的,卫星上天、航母下海、大飞机问世,都是国企担当重任。但不容否认的是,国企形象却是负面的,垄断、低效、高薪、腐败、封闭、傲慢等形容词总是伴随着国企。[全文]
-
林毅夫的吉林药方好不好 作为东北人我有话说
我曾在东北地区生活多年,也是20世纪90年代激进国企改革的亲历者。当年“下岗潮”的时候,某些领导和经济学家认为东北地区经历的不过是阵痛,挺挺就好,历史证明他们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东北不是遭受了阵痛,而是患上了产业结构不佳等严重的“慢性病”。[全文]
-
悉尼公交私有化,老百姓可不买账
每天都要乘坐公交上下班的市民安吉洛认为私企具有很大风险:“乘公交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将这一服务交给私人公司运营,很难让我放心。再大的私人公司也不如政府可靠。”[全文]
-
取消漫游费:国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一些经济学家指责国内漫游费,认为是国企垄断所致。殊不知正是在电信行业,因为引入私人资本造就了42家虚拟运营商,他们打着牟利的小算盘,迟迟不落实手机号码实名制,为电信诈骗提供了便利。[全文]
-
国企改革怎么搞?我们国资委已经开始行动了
我们国资委现在搞试点,建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已经设立中粮、国投、神华、宝武、五矿、招商、中交、保利为运营公司试点企业,通过股权运作、价值管理,有序进退,促进国有资本管理流动,实现保值增值。[全文]
-
国企拖累东北经济?那怎么解释上海
有人说东北经济的问题,关键是国有经济比重过高。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实际上,我国国有资产占比最高的省份是上海,其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占据全国地方国资系统的1/10、1/8和1/5,如果算上在沪央企,比例更高,而上海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最高、最为稳健的地方之一。[全文]
-
货币超发严重?美联储才是世界最大印钞机
中国部分地方房价上涨,因为货币超发了!中国要告别投资驱动,转为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债务过高,不能再印钞了!这些大众媒体上惯常的流行说法,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姚洋近日一一提出反驳:中国M2大,是因为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比较历年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还没真正开始发钞票呢。真正在全球大开印钞机的是美联储。[全文]
-
万幸,这家东北医院终于卖出去了
笔者很不理解一些评论对龙煤集团医院改制的观点:为什么不选择医院职工持股和向当地群众出售股份?为什么不卖给黑龙江及周边的省份?要选择远在山西的晋商集团?答案很简单,当地的经济命脉长年萧条,职工长期欠薪、欠社保,家里哪还有买股份的余粮。[全文]
-
国资也做风投,究竟行不行?
多数私营投资机构能接受的投资回报周期也就是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人的财务状况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甚至面临财务风险。3年时间足以催生许多变数,实体企业可能亏损,房地产投资可能失败,持有的股票等金融产品可能缩水……但国资投资机构少有“夜长梦多”的担心,制订投资方案时沉得住气、看得长远。[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李克强对南水北调集团成立作重要批示:有序推进后续建设
-
新央企南水北调集团正式成立
-
宝武与太钢联合重组:太钢51%股权将无偿转给宝武
-
中国铁建集团董事长陈奋健坠楼身亡
-
中储粮回应“禁带手机进粮库”
-
中检集团列入国资委监管央企名录
-
国资委印发指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需强化股权激励
-
全国过半央企组团,在武汉签了37个重量级项目
-
长江财险董事长因新冠肺炎去世,湖北国资委成立工作指导组
-
习近平:国有企业是复工复产的生力军、主力军
-
央企一季度营收6万亿元 同比降11.8%
-
中国石化又一熔喷布装置建成投产,有望成世界最大生产商
-
12个方面!国有企业在大战大考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
12天打通口罩产业链!又一个“火神山”速度
-
国资委火速出手稳就业 央企用人招聘打出“组合拳”
-
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央企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
-
国资委:疫情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 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
国资委:年初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任务不会改变
-
战“疫”严防死守 中央企业全力以赴抗疫情稳生产
-
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央企生产型子企业复工复产率超80%
-
-
· 国企备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