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破西方“市场经济”神话后,中国要建自己的“高水平”标准
新自由主义政策用减税的政治口号大幅度降低政府的财政能力,用不断发动外战的方法来捍卫美元的金融霸权,必然导致虚拟经济挤出实体经济,扩大国内贫富差距和国际的地区差距,不断产生国际金融危机和地缘冲突,最后拖垮美国经济。 [全文]
-
为什么我在美国批评美国?回答真诚发问的朋友
我在奥斯汀留美的老同学问我:为什么你批评美国,不同时批评中国?我的回答是,我一直在批评中国,但是这些朋友们立场不同,听不出来。[全文]
-
从“钱学森之问”到“饶毅之争”
科技部这份调查通报的争议,本质上是回到了一个更基础的命题“钱学森之问”;中国有的是人才,但缺少有效识别科学人才的制度。科学体制不是所有权,而是谁来分配资源,谁来识别人才。鼓励竞争和试错,比单靠道德打假,更能鼓励创新和人才的识别和生长。[全文]
-
拜登的1.9万亿美元未必能撑到夏天,但对人民币的影响……
如果美国刺激经济靠对外发债,转嫁危机,同时能保持零利率或负利率,刺激买车买房,则美元可能继续贬值,刺激大量投机资本到中国和东亚市场寻求出路。这可能刺激中国的通胀和房地产泡沫。[全文]
-
美国要打金融战,咱就从战争学习战争
我问那些金融界大佬,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他们说美国有一句行话,叫银行家永远愿意借钱给不需要钱的人。银行家的本质就是嫌贫爱富,然后你跟我说做金融就能全民富裕,开什么玩笑?[全文]
-
不要幻想中国拿着一堆“白条”,还能养活全世界人口
如果你要跟美国的农业标准接轨,就可能面临跟美国一样的问题。中国现在的农业文明只能跟欧洲、日本接轨,甚至跟以色列接轨,但是不能跟美国接轨。 [全文]
-
赢过美国这个棋手,才能彻底解开香港乱局
中国这时不需忙着开放股票市场,而是应扩大中国的国债市场,以中国基建——如高铁、电网——的收益为依据,给美国的主权基金、退休基金、养老基金发长期国债。只要他们的退休金将来绑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车上,美国还跟中国打什么金融战、贸易战?[全文]
-
我为什么说,中国月入2000元比美国月入3000刀幸福
只讲名义收入,不讲实际生活成本,是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媒体矮化中国社会的主要武器;但是强调“中国威胁”时又夸大中国对西方的竞争力。[全文]
-
类似汇丰银行构陷华为的事情,将来会越来越多
中国在进行外交时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目前看来,中国政府似是要等到最后关头,才可能采取这些严厉措施;可如今不采取,美国这般长臂管辖就会继续为所欲为下去。[全文]
-
就这样的水平,美国还好意思向全世界推销民主?
我跟美国朋友说,21世纪了,了解人民真正关心什么,没那么复杂,找几个靠谱的民调机构做民调,还可以依靠各种大数据,把华盛顿那些游说集团全废掉,美国民主的质量可以成倍提高,现在这个水准太低了。盖洛普公司做美国国会的支持度民调,过去五年没有超过20%的。[全文]
-
在奥斯汀,民众把示威搞成狂欢节…
示威年轻人开始表演音乐,群起跳舞,把示威变成狂欢节。明显可见,青年群体在借示威发泄不满,还没到饥寒交迫被逼上梁山的地步。我怀疑其中大批愤怒青年可能也是吸毒者,通过抗议宣泄自己的怨气和无奈。[全文]
-
美国如此规模动乱,我40年未见
美国暴乱的暴烈程度远超香港。香港某种程度上更像搞派对聚会,而美国是大规模失业加大规模病毒死亡造成的双重恐惧和愤怒,不是“港独”“台独”茶杯里的风波可以比的。[全文]
-
分裂的美国华人,因为疫情有了对话空间
众多中国媒体不了解西方人的心态和文化,用对付国内舆论的办法做外交和外宣,最后极可能得到与预料相反的后果。新闻和外交的反击,如果抓不住西方民众的心理,就只是放空炮,对外宣传最后成了对国内舆论的维稳。[全文]
-
谈谈我跨学科的读书经验
“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北大出版社编辑让我谈点跨学科的读书经验,我也与各位一同分享。我读什么书,都是和各科学问的大家对话过程中学到的。华罗庚讲“读书要从薄到厚,从厚到薄”,我也可以说读书要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还要跨学科……[全文]
-
特朗普妄称“中国病毒”,请他们先说清梅毒哪来的
按西方主流文献通常的说法,梅毒起源于北美印第安人。如果梅毒源自印第安人,那应该传染给谁?西班牙的水手。所以梅毒应该最容易变成“西班牙病”。拿破仑的军队攻占意大利,意大利人就说梅毒是“法国病”,法国人为了自卫,便把梅毒叫成“意大利病”。[全文]
-
华人有一点,远不如犹太裔
大家都知道希拉里喜欢搞人权外交、推颜色革命,专门跟中国作对。但是据我所知,在希拉里和特朗普的竞选过程中,中国的民营资本家几乎全部倒向希拉里,全给希拉里捐款,没捐给特朗普。这是为什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