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两会AI答:如何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而企业则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形成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全文]
-
被美国“卡脖子”是什么滋味?我算是尝到了
一时的委曲求全不仅没能换来科研的正常推进,反而导致了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重构供应链和技术路线。[全文]
-
在中美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支持创新该如何发力?
激励创新的前提是,微观上,我们要有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崭新的创作组织形式以及正确的人力资源政策;中观上要有一个“不太积极”的二级资本市场;宏观上要有完善健全的法制环境、健康开放的资本市场以及稳定的宏观政策导向。[全文]
-
中美科技创新能力,到底差距有多大?
从自然指数为代表的高影响因子杂志所代表的科研实力来看,我国已经具备跟美国直接竞争领头羊地位的能力,但从全球高被引学者人数的角度,我们的落后还比较明显。这和我国科研体制鼓励以杂志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标准关系密切。[全文]
-
中国曾经的巨大劣势正变成优势?“李德仁是一种方法”
在中美战略博弈和竞争中,美国看得见,我们看不见,或者美国看得清,我们看不清,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不谦虚地说,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中国建立了完整的遥感观测体系,技术和能力的快速提升,正在让中国曾经的巨大劣势逐渐变成优势。[全文]
-
李政道和杨振宁关于基础与应用之辩,仍具现实意义
李、杨介入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辩,发端于“中国是否应该发展高能物理并建设高能加速器”的讨论。无疑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都非常重要,二者都不可偏废。但这个问题在中国有其时代特殊性。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很多大科学装置的建造都将会被提出和讨论。[全文]
-
这项技术全球只有三条路线,美国、日本和中国
在中国这个LED制造大国,产业从根源上依赖日本或美国的路线,风险可想而知,国内有很多企业多年来采用蓝宝石路线,其中布满了国外巨头精心埋下的专利“地雷”。[全文]
-
中美竞争之下,科教兴国还有哪些瓶颈待解?
今天我是鼓起勇气说这个话的。因为这么一说,马上就有人会批评你,想回到过去吗?回到计划经济吗?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精英主义走到极致了,就会走到反面。在教育方面,精英主义让孩子们围绕着分数竞争,最后都变成了只会做题的机器。[全文]
-
与中国脱钩,就是与世界脱钩
原有的全球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西方所谓边缘国家里最大的国家——中国,拒绝长期停留在全球化的边缘地位,我们开始逐渐向中心移动。[全文]
-
EUV光刻机的局限与半导体产业的未来
2020年,经过17年的研发,EUV光刻机终于开始用于5纳米节点的工艺制造。然而,光刻精度即将达到极限,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未来,人们早已开始寻找其他解决路径,这可以概括为“扩展摩尔”和“超越摩尔”。[全文]
-
中国车企成长之路:老学长拿着图纸走一路哭一路
本土供应商接受的是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看不起这些不知从哪来的企业,而且如果为这些新兴企业服务,也会得罪跨国公司。[全文]
-
中国自主创新企业: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华为、比亚迪等中国企业为何能在政策环境对其不利、跨国公司冲击的背景下实现崛起?与“市场换技术”企业相比,华为、比亚迪这些自主创新企业坚持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全文]
-
未来十年中国发展轨迹?看看合肥吧
地方政府在半导体、电动车、量子科学和生物技术等12个产业建立了企业集团。每个集团都安排有一位“链长”:由一名政府官员负责该行业的宏观规划。比如,2020年,合肥市市委书记担任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链长”,市长则主抓显示屏产业。[全文]
-
“十步流程”教你如何登月
为什么长征十号的运力几乎是长征五号的三倍呢?因为长征十号在起飞时,采用三芯并联结构,在芯级两侧放了两个助推器,三者都是直径5米,底端都有7台发动机,所以共有21台发动机,起飞时可产生2600吨的推力。如今我国空间站的三大舱体,它可以一次性送往太空![全文]
-
176比特“祖冲之”上云,什么水平?
“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总师朱晓波;“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常务副总指挥彭承志在云平台上线当日接受观察者网科工力量等媒体采访。[全文]
-
1.31亿经费,转化率为0!高校科研干啥去了
高校成果“沉睡”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高校和教师想要产业化带来的大量收益,却希望避免资本投入的风险。不到产业化的泳池中试试,是不可能学会游泳的。[全文]
-
半导体基础研究匮乏,我们进入“黑暗森林”
我国各芯片企业通过购买EDA公司的PDK包共享全球半导体基础研究成果,导致我国决策者、政府人员甚至产业界都认为,没有半导体基础研究也可以发展半导体产业。如今,美国已经拧熄了“灯塔”,我们进入“黑暗森林”。[全文]
-
“ChatGPT之父”:“生成式人工智能”会突破资本主义吗?
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说“我要做一张更好的大英百科光盘,放进我的小学的放映机里”,人们只会说“我们已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同理,我思考的不是“我们如何取代输入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的模式”,而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全新的、更酷的搜索方式”。 [全文]
-
超越李约瑟陷阱,如何构建中国的“科学-技术-商业”循环加速器?
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过,崇尚艺术、道德和“琴棋书画”而对战争与武力不感兴趣,是中华文明的典型特征。这个特征必然导致中华文明无法应对遵循丛林法则和崇尚武力征服的西方文明以及变本加厉模仿这种西方文明的日本文明。[全文]
-
我试着“调戏”了下ChatGPT,挺有意思的
我个人觉得,这东西最有意思的就是,它还会胡说八道,甚至你都说不上来它胡说八道的东西到底从哪儿来的,这就感觉特别有人味儿了……[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梁文锋,首登全球富豪榜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
全球首款,正式亮相!-20°C至55°C环境下稳定运行
-
全球首款,研发成功!
-
美媒揪心:中国会像对服装家居那样颠覆科技行业吗?
-
仅重1.7克!我国科研团队成功开发
-
又一大国重器,来了!
-
科技部部长:杭州大批科技初创企业崛起并非偶然
-
全球首例!我国成功帮助渐冻症失语患者重建交流能力
-
我国新添一项世界之最
-
最小仅90纳米!这一领域我国再获突破
-
马斯克超级高铁梦碎,“中国破解了核心难题”
-
我国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新突破
-
这一技术仅五个国家掌握!我国刷新纪录
-
我国在三维世界造出二维金属材料
-
骑车抖腿挠屁股,还会缝葡萄,像人类幼崽一样的机器人来了
-
科大讯飞携手华为,实现基于国产算力的MoE模型推理方案
-
探秘中国五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新突破!我国科研团队解锁太阳能电池“长寿密码”
-
打破纪录、最高水准!中国成功研制“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
-
· 科技前沿 ·
关注观察者网科技频道,人类离上帝更近一步,你就对世界更懂一点。
-
湖北:率先实现车网互动调频 充电桩变身电网稳定器
-
我国最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
我国自主研制AS700D载人飞艇完成首次科研试飞
-
“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冲击IPO:主营家装软件,科创属性存疑
-
填补关键技术空白!我国量子科技研究迎突破性进展
-
国际首个!我国脑机接口取得新突破
-
事关高温超导,中国科学家有突破性发现!
-
本源量子: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破2000万次,境外美国排第一
-
我国在太空成功验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功率器件
-
中国光子毫米波雷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
全球XR市场萎缩,但中国这类产品仍在快速崛起
-
中国科学家领衔,世界首次记录
-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重大突破!
-
全球唯一!中国率先将美国学者设想变为现实
-
中国“人造太阳”配上“赤霄光剑”
-
我国建立世界第一套微波亮温度国家计量基准
-
国内首次!这一技术应用于管道研究,测试完成
-
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汉语实时编解码重大突破
-
上海市脑机接口、人机交互等重点实验室筹建立项
-
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