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美国首台E级超算,赢在哪里?输在哪里?
超算是计算机产业的皇冠,超算和民用芯片的关系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只有我们民用计算芯片的宝石足够大、足够多,中国超算的皇冠才能更加璀璨。[全文]
-
面对基因战争的“阴谋论”,学术界不该如此冷淡
科学家应关注实际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基因战争的“阴谋论”不是反智的没有讨论价值的言论,哪怕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也是科普的好时机。[全文]
-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背后:构建未来的制造方式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运用基因操作工具等调节和改造生命行为,或再创生命形式的工程学科,其区别于其他传统生命科学(如基因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的核心是其“工程学本质”——合成生物学最主要的任务,是要按人们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产品”。[全文]
-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基础科学研究?
对美国的科技研发只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追问美国到底是因为基础研究而强大,还是因为应用研究而强大已聊无意义。而且,再把这种视角延伸到中国,来论证中国是应该发展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也失去了意义。[全文]
-
想要替换英特尔CPU,必须打“持久战”
若用ARM CPU去替换X86 CPU,只能是前驱狼,后迎虎,用一副锁链去替换另一幅锁链。欧美国家的高科技产品替换难度大,很难通过情绪宣泄式的抵制运动完成本土品牌替换。如果总想着“搭便车”,千方百计融入国外Wintel体系、AA体系,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全文]
· 英特尔道歉 -
工业软件行业:先来者有肉吃,后来者连汤都喝不到
目前国产工业软件做的最好的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北京数码大方,另一家是广州中望,但这两家的产品还仅限于CAD/CAM领域,在CAE软件领域几乎为零,如果核心软件领域不能国产化,那么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化必将受到重重瓶颈。[全文]
-
没有日本机床,中国高端制造将一事无成?
刚打开国门时,先入为主的认为国外的技术先进,与其花费巨大精力投入技术研发,还不如中外合资。甚至有工厂的采购人员提到:在当时的氛围下,如果购买国内的零部件出了问题,设计人员会把责任推卸给采购人员,指责产品质量差。如果购买的是国外的零部件,没人敢质疑。[全文]
-
中国量子计算到底有多领先,看看这个“桶”…
业内专家表示,实现真正的通用量子计算机首先要攻克量子纠错这个难关,之后是解决大规模系统的集成和控制问题,最后还要探索有实用价值的算法。量子计算机也面临着制造成本昂贵、维护难度大、技术门槛高等实际问题。只有产学联手,各方力量共同加入,才能推动量子计算进入实用化优势探索新阶段。[全文]
-
敢于创新引领,中国当得时无怠
长期跟随的经历,让“与国际接轨”具有了天然的不容质疑的正当性,而不顾那个“国际”到底意味着什么、代表了什么。在持续的“接轨”中,忘记了我们就是“国际”的一部分,而且是“国际”相当大的组成部分。[全文]
-
国内公司发力高性能服务器芯片,“自产自销”能破局吗
在全球分工开放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重视并扎扎实实花大力气投入,有望设计出高性能ARM CPU,这也证明国内SoC设计人才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主流水准。[全文]
-
紫光陷入债务危机,能否走三星之路涅槃重生?
在企业高负债的情况下,重整并不是坏事,因为为了保护企业能够“涅槃”,法律规定了重整期间营业的特殊规定,对重整期间特殊时间段加以营业保护,对某些权利人行使权力进行限制。[全文]
-
美国创新曾经是怎么成功的?中国能学到什么?
美国的经验告诉人们一个经典问题的经典答案,即关键之一在于让足够多的民众从创新中获益,创新带来的收益的分配,至少与促进创新本身同等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美国自身的实践也说明,如果创新的红利最终进入了少数人的口袋,由此导致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全文]
-
每年创造一个世界第一,我们有几手“绝活儿”
我们的第一台港机产品就是出口到国外,先赢得了国外市场,然后才被国内发现、认同。中国人聪明、吃苦,不怕起步弱。我们国内企业应该团结,形成合力,总是窝里斗没有前途。[全文]
-
芯片“卡脖”,我们的电网安全吗?
南方电网公司历经5年研制,国内首个基于国产指令架构、国产内核的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实现量产,标志着我国电力工控领域核心芯片从“进口通用”向“自主专用”转变,电力二次设备核心元器件做到了自主可控。[全文]
-
80%高科技企业失败的原因,在技术以外
产业界的好处,一是目标明确。一定是针对市场需求,目标导向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二是产业界一定是联合攻关的,不像科学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产业界遇到的困难是科学家很难管理。因为科学家总是觉得自己最厉害,别人怎么管?[全文]
-
中国阻止美国半导体巨头的收购,科技战步入下半场
美国围堵中国的中美科技战上半场已经告一段落,在中美科技战的下半场,中国应当一方面发展内循环构建自主半导体产业链,另一方面应当积极粉碎美国试图彻底控制欧洲和日韩半导体企业的图谋。[全文]
-
清华光源对自主光刻机追赶突破意义大吗?
过去我们总是太急,媒体太急,主事者也很急,所以有了这么多烂尾的项目;现在的舆论反过来,赞美一些类似于石墨烯芯片、SSMB光源等还处于研究阶段的成果,本质上也是急切的希望弯道超车,但客观结果可能也很慢。[全文]
-
中国投资新技术标准,外媒大喊“狼来了”
5G没有绝对的主导者,是一份充分体现了各方利益的国际标准,而中国是其中重量级的参与者。但这绝不是西方国家讲文明讲道理的体现。毛主席曾对帝国主义者的形象作了深刻的描摹:“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全文]
-
英特尔出局、台积电三星独大,高端芯片制造更“贵”了
随着英特尔的退出,高端处理器制造的先锋梯队可能很快将减少到两名成员。芯片设计开始百家争鸣,能实际生产的芯片厂商数量却在骤减。芯片制造的资本支出不仅开始回升,并且在以看不到尽头的势头持续增长。[全文]
-
美国只花几千万就对中国“卡脖子”,我们的钱也要用在刀刃上
在“双循环”的新时代,攻关重点都是世界先进的技术,正是外国严密保护的机密,只能由中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技术选择没有前例可循,学术管理单位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高效地配置到最重要、最有前景的方向上,而这刚好是中国政府最欠缺的经验。[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炒作 “中国渗透”,五角大楼要严查自己扶持的美国科技企业
-
十年十倍!“墨子号”实现1200公里地表量子态传输新纪录
-
中科院等科学家实现超导多量子比特纠缠逼近海森堡极限
-
变废为宝!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
-
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图谱发布
-
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
我国首列全自主研发磁浮3.0列车完成调试
-
蔚来换电站,电动车的“加油站”
-
2021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相关注册企业增长72.97%
-
王贻芳:江门中微子实验明年运行,较日本和美国提前4-6年
-
用于外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研制成功
-
我国科学家成功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
-
我国科学家发布6G成果:通讯速率较5G提升10-20倍
-
1056秒!中国人造太阳运行时间突破千秒
-
2022十大科技趋势发布:硅光芯片将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
我国学者在宇宙起源和非线性原初引力波取得突破
-
东南大学团队将校训“止于至善”存入一段DNA序列
-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149人当选(名单)
-
TCL华星赵军:2-3年内,将在OLED领域与韩企同场竞技
-
日媒反思:我们的“智慧大脑”,为何流向中国?
-
-
· 科技前沿 ·
关注观察者网科技频道,人类离上帝更近一步,你就对世界更懂一点。
-
中国跳水队的背后,原来不简单…
-
梦幻联动!中国游泳80分钟夺两金,还有中国航天一份力
-
霍尼韦尔预告3个月内发布最强量子计算机
-
小米意外“引爆”氮化镓快充
-
我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诞生,好吃吗?
-
中国团队首揭示西瓜和甜瓜驯化基因组历史
-
陈纯院士:中国区块链发展亟待突破四项核心技术
-
快递柜刷脸取件被一群小学生破解…
-
颤抖吧人类!
-
35年来首次!国科大官宣,这项世界大奖被他夺得!
-
这个“学霸版吴彦祖”,如何成为了中国油田技术奠基人?
-
黑洞太惨了,这回连国外网友的关注点也歪了…
-
为了与黑洞“一见”,人们花了多少钱?
-
芯片是怎样炼成的?这份科普简直有毒
-
AI换脸这回轮到他,真的不是原片?
-
王羲之华佗“真迹”扎堆出现 量子科技鉴定靠谱吗?
-
谷歌公布云游戏平台,3A大作成“页游”
-
2.8万年前的细胞仍可活动,猛犸象有望“复活”
-
杨幂“换脸”细思极恐 制作方急回应
-
“以前乘的都是外国船,但这次,是中国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