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州停电是激进市场化的失败,“政府监管”也没用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也能够把握市场的脉搏,不应该只有一种市场化,更何况市场化并非灵丹妙药,可以百试百灵。[全文]
-
中国投资新技术标准,外媒大喊“狼来了”
5G没有绝对的主导者,是一份充分体现了各方利益的国际标准,而中国是其中重量级的参与者。但这绝不是西方国家讲文明讲道理的体现。毛主席曾对帝国主义者的形象作了深刻的描摹:“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全文]
-
图片误用?学术造假谁能动得了
这份最新公布调查通报,对于谁进行了调查,仅仅以简单的“高层次复核专家组”代替。公众对这个专家组究竟由谁组成一无所知,换句话说,就是完全不知道谁应该为这份调查的调查结果负责。那么舆论不相信这一调查结果,不是自然而然的吗?[全文]
-
广东模式和江苏模式,哪个更普适?
粤苏的范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度重视发展工业,尤其是江苏更加重视基础工业的发展。落后省份不发展工业,靠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甚至房地产,可能短时期内在局部会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和全局来看是富裕不起来的。[全文]
-
说好的奔月计划,其他国家为何集体掉队?
2005年前后,世界各国航天界掀起了一股月球探测热。很多国家纷纷表示,要在2015-2025年间将有人或无人的航天器送上月球。随着嫦娥五号的成功落月,中国在这次迈向月球的集体赛跑中赢得了比赛。奇怪的是,其他国家为什么集体掉队了呢?[全文]
-
张裕卿之后,打击学术不端要告别“马保国文化”
侥幸心理虽然顽固,但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术期刊监督机构、学术期刊以及高校都吹起清风,公正严肃的处理学术不端争议,中国的学术界的道德和成就自然能不断进步。当打击学术不端走向必然,真实有意义的学术成果必然能走出来。[全文]
-
中国科学工作者,到了再度组织起来的时候了!
中国已是科研大国,但并非科研强国。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大批工业品处于“卡脖子”的阶段。面对着美国强大的科军工复合体威胁,我们的情况很像是缺乏准备的上甘岭战役初期。要打赢这场战斗,科研工作者应该团结起来,组成高效的团队来进行集体攻关。[全文]
-
没获诺奖,但中国人真正实现了温饱
中国的杰出表现,也得到很多外国人的认可。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工程项目中国首席科学家王大元,在接受DeepTech采访时透露曾经有人向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推荐袁隆平,他也帮忙写了材料,但是被诺奖委员会拒绝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全文]
-
导师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劲太大?其实是重新定义关系
教育部现在面对“改革毕业考核机制”以及“释放研发能量”问题,提出要“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和“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就是要重新定义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学术素养要成为研究生最主要的培养目标,而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也必须进一步规范。[全文]
-
中国发展半导体能“弯道超车”?误会有点太多了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老希望搞“弯道超车”,实质就是不相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科学判断,同时也是不尊重艰苦奋斗创造的美好中国。中国制造业的腾飞,固然有少数来自于弯道超车,但更多的是靠苦干奋斗。[全文]
-
中国9万亿投资半导体,万家企业转型?为何这是一则谣言
事前论证不公开,事中运营不透明,事后处理还希望大事化小,这就难怪会出现这么多涉及骗补的谣言。中国半导体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钱,一个公开透明的半导体投资机制也许同样重要。[全文]
-
想成为“超级人类”? 这边建议您先开个脑洞呢
对于一些新出现的科技名词,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堆砌高科技名词的产品并不就是真的高,而很多貌似来自未来的新产品其实不是能够引领未来的“新生事物”。为什么科技企业喜欢“弄噱头”“造概念”呢?[全文]
-
西方高校濒临破产:教育产业化是主因,反智主义是助攻
如果这些西方国家的政府不救助,疫情结束前后将掀起一波波高校集中倒闭的风潮。有人问,这是不是中国高校弯道超车的机会。笔者认为这对中国高校而言肯定不是坏事,但也不能高估其正面影响。英、美、澳的大学出现的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弊病的集中体现。[全文]
-
强调“未来”的大奖,为什么不奖励给年轻的科学家?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科技力量又有效地塑造着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青年宣传片不再出现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军青年,很难想象新一代年轻人会不会越来越不愿意从事科研,不愿意尝试科研,甚至不愿意成为技术骨干和专家。但是有问题需要解决,也是一个系统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标志。[全文]
-
中文期刊不行,“SCI”有多大的锅
过去以“SCI”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在发展中国家非常盛行,简单来说就是把部分学术评价成本和学术宣传成本转移到学术评价体系比较成熟的国家。就行政管理而言,学术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国家进行公平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宣传的成本高昂,不如从学术评价体系健全的期刊和组织购买服务。[全文]
-
钱学森科技大学选址浏阳,合理吗?
在只重论文,不重授课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不仅与社会需要脱节,甚至也不能完全表现出与受教育水平相当的科学素养。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在电子和软件工程师扎堆的产业园附近,总有卖“防辐射仙人掌”的,且能一直经营下去。因此高校距离普遍能解决“钱学森之问”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