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基因战争的“阴谋论”,学术界不该如此冷淡
科学家应关注实际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基因战争的“阴谋论”不是反智的没有讨论价值的言论,哪怕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也是科普的好时机。[全文]
-
价格上涨,稀土企业为什么被约谈?
目前来看,新能源产品不使用稀土还不现实,就是稀土供应少了,也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但绝不能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更不能不加限制的廉价供应。必须要利用好这一地底的宝藏,更要为集约化应用技术留出空间。[全文]
-
比中国更依赖西方芯片的俄罗斯,会被科技公司制裁压倒吗
从战略上讲,科技企业制裁不足为惧。但从战术的角度出发,科技企业制裁被霸权主义分子如此青睐,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作为美国的假想敌,中国不能对科技制裁持鼓励态度。如果制裁让俄罗斯都难以承受,科技企业制裁将成为世界和平现实并且严重的威胁。[全文]
-
已经有了杭深线,为何还要呼吁联通“长珠三角”的高铁?
高铁已经没那么稀缺了。高铁依然需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但它不是灵丹妙药,更需理性看待。[全文]
-
被集火的西安“一码通”,为什么给群众添了堵
一切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领导干部的技术水平不提高,技术思想更新的就慢,更不会去想线下业务与线上业务匹配的问题。[全文]
-
紫光重整是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必须以实践检验
紫光一面是非常稀缺的国之重器,另一面却是在前途尚未清晰下不断要追加的持续投入。之所以清华愿意接受零对价出局紫光,恐怕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不缺优质资产的清华而言,如果出局紫光晚了,固然是有峰回路转的可能,但也有反而承担大量债务的风险。[全文]
-
11月稀土出口暴增86.1%,正常么?
中国稀土矿很多是开发难度低的近地表矿,盗挖盗采不易根治,对开采技术要求不高。合法冶炼加工的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没有明显技术差距,也做不了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只有两家企业,也会发生恶性竞争。[全文]
-
知网被起诉背后,我们真的需要一家市场化的文献整理机构吗?
当中文学术文献传播市场失灵了,我们必然对知网收费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在事业单位服务效率和能力已经空前提高的当下,我们真的有必要让下拨给大学的财政费用,通过很低的效率转移给另一家国有企业吗?[全文]
-
阿里剑光闪处,是否会有紫光璀璨?
芯片相关行业,用龙芯总裁胡伟武的说法,后发者往往“既千辛万苦,又九死一生”。从阿里更长远和中国半导体行业更灿烂的发展出发,芯片设计生产值得长期投入,短期内对收购紫光后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要求太高,只能适得其反。[全文]
-
美国强迫半导体产能转移,中国如何抓住机遇?
因此,如果只能看到美国“打自己狗”的闹剧,看不到美国对亚洲地缘的深度介入,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机,无疑是短视的。构建半导体红色产业链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相关工作必须要加速再加速了。[全文]
-
国有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真的得靠自建云平台解决了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某国有企业因云平台的漏洞发生了信息泄露,假设该企业能知道谁写了这个漏洞,而且可以证明没有被他人假冒。如果要想进一步追究相关的责任,还要证明该漏洞系恶意引入,并要分辨是公司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以及是否是社交攻击。[全文]
-
400篇论文涉嫌抄袭 ,为何大部分来自中国?
发达国家的抄袭率低,并非是由于他们道德高尚。而是这些国家的科学工作者虽然保持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经济上并不令人羡慕,因而造假动机小一些。下一任教授的竞争多在师兄弟之间,互相监督学术不端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也限制了学术造假。[全文]
-
“民科”扎堆?是有组织的反科学!
“民科”往往意味着伪科学,但是伪科学并不一定是“民科”。“熟鸡蛋返生”事件的整个过程与“民科”们的研究有很多不同。“民科”最喜欢媒体,“反科学者”反而要避免过度曝光。[全文]
-
阻击战中的华为,何时能拥有“重炮群”?
塔山计划可能确实并不存在,但网络传闻也非空穴来风,华为在半导体方面的种种布局与当时的传闻有相当的匹配度。如果该传闻确实是一则谣言的话,那么造谣者为何一定要选择“塔山”作为这个虚构计划的名称呢?[全文]
-
美国是如何让“讨厌”的网站消失的?
美国在制裁和发动打击的初期,进度非常慢。其实这是判例法国家的特点,对于新主体的性质认定不会那么快。但一旦这套体系认为若干主体的共同性质已经认识清楚了,对于其中单个主体的打击可以适用很多的口袋罪,有时甚至蛮不讲理,速度是很快的。[全文]
-
新能源汽车续航是致命问题?不见得
毋庸讳言,做新能源汽车就是要赚钱,但好的市场绝不应该是“我,新能源汽车,打钱”的市场。要赚钱,必须深入考虑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并且汽车数据要更加透明开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