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两年:中国率先发现的千金藤素离新冠药还有多远?
千金藤素的新发现,实际上是童贻刚团队“老药新用”项目的结果,从学术角度看,千金藤素的开发一路顺风。但在临床开发上,却迟滞不前,虽有适应症专利,没有化合物专利,这方面企业都很谨慎,因此需要政府扶持引导。目前,千金藤素面临的最大压力,在于临床试验,需要社会力量的推动。[全文]
-
裁撤上海开发团队?德州仪器进入“失败轮回”
近日业内传出消息,德州仪器将裁撤中国区MCU研发团队,并将原本的研发业务迁往印度。这或许暗示了德州仪器在中国MCU产业竞争中的落寞。这一结果并非中美碰撞的意外,而是王者下台的必然,它并不影响中国MCU行业的群雄逐鹿,也不代表德州仪器放弃了中国市场。[全文]
-
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从最新的财报说起
华为需要在未来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把成绩拿出来。这个成绩不需要闪耀全场,但是一定要稳定,风吹不散雨打不烂,支撑起华为的生存,支撑起超20%的研发比。[全文]
-
紫晶存储暴雷,“炸”出了科创板的底线
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市场,需要经得起风浪。作为可能的“科创板欺诈第一案”,紫晶存储的爆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全文]
-
为防止大陆企业挖人,拜登又出阴招
美国政府千方百计打压中国科技进步的同时,却想方设法以“逆全球化”的方式将欧洲和东亚的半导体产业回流美国,增强本国半导体产业,提升美国政府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全文]
-
中企买矿,智利反悔;动力电池,无“锂”取闹?
中方企业仅仅做错了一件事:他们不应该参加国外政府换届期间的项目招标。[全文]
-
核能供热,南方供暖有了新思路
由于民间普遍存在“谈核色变”的情况,这使核能供热在舆论上容易受到非议。从全球的案例来看,无论是核电厂余热供暖,还是低温供热堆供暖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国内外都有成功案例,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技术。[全文]
-
想要替换英特尔CPU,必须打“持久战”
若用ARM CPU去替换X86 CPU,只能是前驱狼,后迎虎,用一副锁链去替换另一幅锁链。欧美国家的高科技产品替换难度大,很难通过情绪宣泄式的抵制运动完成本土品牌替换。如果总想着“搭便车”,千方百计融入国外Wintel体系、AA体系,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全文]
-
刚火便开始收割,元宇宙就是这样招人烦的
理论而言,元宇宙应该是公平开放的,但是目前的互联网巨头更愿意依托自身品牌打造封闭生态,这很可能让元宇宙变成“元部落”。[全文]
-
钍基熔盐堆试运行,内陆建核电站在望?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内陆省份也会面临缺电的难题,在火力发电环境污染较大,且遭遇今年煤价暴涨全国限电的情况下,绿色环保的核能必然成为最佳选择。[全文]
-
欧盟也急了,开始补贴芯片企业,但……
如果欧盟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那还是非常有潜力的,但问题就出在,欧盟人心不齐,一团散沙。英国一贯就是欧洲“搅屎棍”,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德国或法国主导欧洲。[全文]
-
化肥市场波动,如何保住中国人的饭碗?
从实际行动来看,“决心”似乎并不站在美方一边。连普通人都可能用不上天然气,急需化肥的美国农民也只好等一等。“如果肥料价格依旧如此离谱,我们就需要采用其他策略——要么少用肥料,要么改种豆类。”[全文]
-
没有日本机床,中国高端制造将一事无成?
刚打开国门时,先入为主的认为国外的技术先进,与其花费巨大精力投入技术研发,还不如中外合资。甚至有工厂的采购人员提到:在当时的氛围下,如果购买国内的零部件出了问题,设计人员会把责任推卸给采购人员,指责产品质量差。如果购买的是国外的零部件,没人敢质疑。[全文]
-
“全城变黄”,基层数字管理顽疾怎么解?
现实生活中的数字城市建设,更多的是瑞丽和黑河这种中等城市的需求。面对这些城市相对有限的财政预算,“数字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平衡会成为一门必修课。[全文]
-
国内公司发力高性能服务器芯片,“自产自销”能破局吗
在全球分工开放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重视并扎扎实实花大力气投入,有望设计出高性能ARM CPU,这也证明国内SoC设计人才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主流水准。[全文]
-
被制止的互联网屏蔽大战:安全,不是垄断的借口
保障合法的网址链接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正当理由限制网址链接的识别、解析、正常访问,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用户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