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比起“卡脖子”的技术壁垒,中国经济有更重的优势
在国际竞争中,技术壁垒当然重要,但由于美国的制裁屡上新闻,技术壁垒或简单说“卡脖子”的作用被过分夸大,我在此更愿意强调场景壁垒的重要性。[全文]
-
美国无力阻止中国崛起,也不应该尝试
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的决定有点类似老生常谈的愚蠢举动:在马跑空后才关上马厩。现代中国已经多次证明,其科技进步的步伐是不可阻止的。[全文]
-
世界进入“大争之世”,中国有稳到最后的底气
随着实力下降,西方的心态也变了,它觉得不安全了、不自信了。不自信的一个表现,就是什么问题都跟安全挂钩。美国在这方面是典型,一个小小的华为把它吓得够呛,以举国之力打压人家华为。[全文]
-
菲律宾作死?小马科斯就赌自己会笑到最后
小马科斯在美菲军事合作方面对中国的所有保证,都是废言,口头保证一文不值,若中方口头保证,一旦发生台海冲突不会影响菲律宾,小马会信吗?菲国一边口头保证,一边将最敏感的地区军事化,心口不一来自美国祖传,利益相关的各方都别再心存幻想。[全文]
-
中美之间需要一场安静的战略性对话
坦白说,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明绵延不绝的国家,而美国是过去200年来现代化最成功的国家。双方都必须承认对方的伟大,都不应该想象对方会崩溃。[全文]
-
雷蒙多没有谈成什么,但带回去了很多
一方面宣称要沟通,另一方面又宣称不期望有突破,谁都清楚对方的战略目标和决心,也都明白简单的沟通不可能使得对方改变方向。言辞不能改变心态的时候,只有行动才能。[全文]
-
雷蒙多首次访华,中美谈得怎么样?
雷蒙多这次访华跟中方进行了比较充分和实质性的沟通和交流,双方对彼此的政策、立场和诉求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也达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和具体的成果,例如建立沟通机制,推进人文交流、旅游等等。[全文]
-
雷蒙多访华时,不妨认真思考这两个新现实
发展中国家希望在重大国际议题,尤其是关于全球规则、未来多边合作框架的形式等问题上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他们正朝这些目标迈出实际的步伐。[全文]
-
拜登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高层交流,目的是什么?
这些高调与其说是寻求与中国的妥协,不如说是在安抚美国的盟友和伙伴,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尤其是欧洲主要国家都明确反对美国与中国搞对抗,不愿意(也不能)与中国脱钩。[全文]
-
西方,正视现实吧!
“它们做出的这个议题,它们自己是不执行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门槛来限制你。”[全文]
-
“中国能够轻松切断供应,我们该怎么办?”
西方决策者最终需要直面两个相互矛盾的战略重心,并做出抉择:究竟是选择与中国“脱钩”来实现其国家安全目标,还是与中国合作来实现其气候与经济领域的目标?[全文]
-
世界应该惧怕中国吗?
此前,有一位美国空军将领说中国将在2025年入侵台湾,称这是他的“直觉”。这太荒谬了,每个人都有直觉,但不应该把它写在给几千名下属的备忘录里。五角大楼公开斥责了这位将军。[全文]
-
妖魔化竞争对手是个巨大错误,意味着你的头脑并不清楚
在中美关系冰点时刻,约瑟夫·奈接受观察者网专访,谈及俄乌冲突,中美关系,拜登对台军售……[全文]
-
中国造舰能力是美国200倍,就这美国还幻想开战……
二战时期,日本与美国造船能力的差距“仅仅”是十到二十倍,且有利于美国。如果有人认为,就算造舰能力处于劣势,美国依然愿意与中国开战,并能凭借赢得过去的工业战争所用的战术与工具来战胜中国,那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全文]
-
谁会成为下一位基辛格?
美国青年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目前在美国国务院任职的这一代美国外交官。希望他们成为拥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力量。他们也可以向包括亨利·基辛格在内的前辈们学习。但是,谁会成为下一个亨利·基辛格式的人物?让我们拭目以待,至少现在似乎还没有合适的人能替代他。[全文]
-
气候问题谈判,美国到底谁说了算?
美国总统拜登?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美国国内的老牌资本集团?新能源产业集团?还是已经宣布参选的前任总统特朗普?[全文]
-
30余名国际学者激辩:全球权力如何再分配?
我认为“极性”这个概念有误导性。不同国家的友善程度、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都各不相同。当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长达20年的军事占领,却被一个大概排名全球第195位的实体(塔利班)彻底击败和羞辱后,现在可能是时候考虑摒弃“极性”概念了。[全文]
-
“最好不要当装睡的人,这句话我送给美国,还有台湾”
我不认为中美的经济关系真的就那么坚不可摧。不仅美国人可能主动去摧毁中美之间的经济基础,中国人也不会永远接受“美元换商品”的模式,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已经越来越无利可图。[全文]
-
耶伦访华饭局成了大新闻,美国政客一次次来图点啥?
会谈到最后,新闻焦点变成了她下飞机看到的彩虹,没有地毯的长时间握手,第一顿饭吃了什么,然后又和一群什么样的人吃了一顿饭,吃饭时他还煞有介事地发布了一个讲话,还发布了精心裁剪的照片。然而耶伦作为美国财政部长,她的主业是什么?[全文]
-
这才是中美关系缓和的最大障碍
白宫在高端人工智能技术、超级计算机芯片与芯片制造设备方面的对华限制政策也许有利于美国。但像耶伦四月的演讲那样告诉中国,美国此举并不是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这种话语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会导致北京怀疑美国试图避免陷入对抗的诚意。[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中企将在美建电池厂,他又想搅黄
-
华为推出新手机是为了给她难堪?中方回应
-
拜登联大讲话谈中国:不想脱钩,不想有冲突
-
马朝旭会见美国代理常务副国务卿纽兰
-
韩正会见克里:中国始终是坚定行动者
-
“中方提起上诉”
-
中美新一轮战略沟通:议题广泛实质,讨论超12个小时
-
在华美企对未来5年乐观比例最低?外交部回应
-
“中国整类列管后,未收到其他国家查获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物质通报”
-
“应避免与中国武装冲突,不要重蹈大国战争覆辙”
-
涉及台湾,他嘲讽拜登“愚蠢”
-
王毅同沙利文举行多轮会晤
-
美国将成立驻日太空军?
-
“美国没有改变游戏规则的高超武器,中俄遥遥领先”
-
近20家军工企业游说美政府:想领先中国,还得加钱
-
外交部:中方决定对两家美国军工企业实施制裁
-
上海市长龚正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
商务部:美方限制对华出口芯片相关措施,割裂全球半导体市场
-
为应对中国?美军开始砍树了
-
他炒作“后冷战秩序已终结”:中国越来越有力量了
-
-
· 中美关系 ·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国,东岸是新兴的世界大国;如今,西岸是新兴经济体的最突出代表,东岸却显出衰退的迹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遗憾的是,尽管维护、发展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大洋彼岸却总会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
美首次提供台8000万美元军事融资贷款,国台办回应
-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二次排除延期清单公布
-
吴海龙:放松对中国各种限制,美国的日子一定比现在好过
-
外交部:李强总理与拜登进行了简短交流
-
中美省州经贸合作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
“中方已向美方严正交涉”
-
美方调查华为手机芯片,外交部回应
-
美方认定中国从事所谓“非法捕捞”,我外交部驳斥
-
“君有咖啡我有茶,文明差异不应成为冲突根源”
-
“中方将对等反制”
-
国防部:中美两军交往并非处于中断状态,但对话不能没有底线
-
习近平复信史迪威将军后人
-
美商务部长称持乐观态度离开中国
-
她称部分美企认为中国变得越来越不具有可投资性,外交部回应
-
“中美冲突对抗没有赢家,世界不可承受”
-
美商务部长在华表态
-
李强会见美商务部长:望美方拿出更多务实有益行动
-
何立峰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
中国香港籍“振华28” 轮遭美方无理盘查滋扰,外交部回应
-
文旅部部长胡和平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