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一定要拼一拼,抓住这次机遇
对于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意识形态领域的左右之争,也有后现代与前现代的分野。习主席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引发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共鸣。[全文]
-
特朗普也许到头了,但特朗普主义没有
那么多人敢闯首都、冲国会,证明特朗普主义在美国很有社会基础。去年7400万人给特朗普投票,他们对大选、对特朗普的评价跟主流社会必然不同。特朗普的政治前途是走到头了,但4年后,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更聪明的新“特朗普”。[全文]
-
管“破”不管“立”,这很特朗普
特朗普执政四年,打破了原来建制派的权威性,确实代表美国中下层表达了不满,这一点是有贡献的,但他只管“破”不管“立”,无法有效解决这种不满。拜登接任,面临这样一个摊子,他能够做的也有限,甚至特朗普留下的有些东西,会成为拜登讨价还价的筹码。[全文]
-
骂总统不等于纠错,美国体制回应社会关切的速度太慢了
一个国家要达到运转良好的理想状态,需要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之间达到一种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平衡。美国的麻烦在于资本的力量过于强大,捕获了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全文]
-
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场“非传统世界大战”
因为新冠疫情是无差别袭击整个人类,人类付出的代价非常大。在疫苗广泛应用之前,很有可能感染数会超过一个亿,死亡数过200万,另外世界经济受创严重,这一切其实就是一场战争的影响。新冠疫情有点像催化剂,把原来我们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了。[全文]
-
“亚洲世纪”加速到来,分裂的澳大利亚如何选择
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谈判,15个亚太国家最终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签署了RCEP。除了增进亚洲国家间经贸的联系,该协定给已经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力量。毫无疑问,“亚洲世纪”正在加速到来。[全文]
-
有些人觉得我们“四面楚歌”,但现在看来中央很有战略定力
如今,除了短期的经济萧条与长期的全球化倒退之外,我们还面对着美国的全方位打压以及其他国家的小动作,内外形势无疑变得更为复杂了。不过,我们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该辩证地认识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并且善于化危为机。[全文]
-
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或是世界变局最大的自变量
近些年世界乱象丛生,而在经历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谓对当今国际局势最好的概括。除此之外,这句话也是中国外交实践的出发点,更是习主席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好好理解其中内涵非常重要。[全文]
-
自信的美国曾想把中俄纳入麾下,但现在……
冷战后的十几年,国际社会是强调合作的,因为那个时候美国自信,要把中国、俄罗斯纳入它的麾下。但现在美国把中国定位为对手,大国关系性质变了,从合作转向竞争,国际团结削弱了。[全文]
-
守成大国可能更危险,新兴国家反而冷静
由于美国话语权很大,所以在过去几十年,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几十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概念,就是新兴大国比守成大国危险。但是,从今年对新冠肺炎的应对、以及特朗普当局的一些表现来看,可能事实是相反的。[全文]
-
西方世界光反思不行,得加两个指标
我长期坚持和论证的一个观点是,世界上的国家如果只能分为两大类,不是所谓的民主还是专制,而是良政或劣政。这某种意义上是对西方学界做的策略性让步,民主这个概念早就被西方“注册”了,只要讨论民主就陷于被动。所以我们干脆换一个范式,讨论国家治理的好坏。这次全球疫情防控再次证明这一点。[全文]
-
为什么美国反共最厉害?因为它自己的价值观很脆弱
在新中国与美国建交后,美国正巧处在历史的高峰。因此,往日的中国精英层是戴着一层滤镜看美国的。近来的一系列问题将美国的真实面目展现出来,我们需要对美国有一个新的认识。[全文]
-
TikTok离开美国,谁是最大受益者?
我觉得张一鸣先生可能脑子里面已经有方案了,比较可能那个方案好像是在美国搞合资公司。现在看来好像微软已经伸出橄榄枝了,要给他搞合资公司。如果他通过股权转移的形式变成一个美国本土公司,TikTok他还是可以保留很大的一个股份,至少他股东的利益还可以保护。[全文]
-
美国对华旧牌快打完了,新牌还不知道怎么出
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全政府对华政策”,就是要协调所有部门来对中国施压。而在其国内矛盾日益凸显之时,美国更是出招频频,试图转移国内焦点。如今,在南海、香港、以及台湾问题上都能见到美国政府掺和其中。但是,美国政府已经把能打的牌都打完了。[全文]
-
美国抗疫,不妨套用公知那句话:“具有低人权优势”
超过一半的美国成年人,其实就是初中生水平,还很自信,所以就出现反智主义的土壤;同时,社会又弥漫着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些愚蠢的“主义”导致傲慢,比如种族傲慢,天然相信他们都不会得病,最后自然就倒霉了。[全文]
-
推出“港区国安法”,说明对美已走向“以斗争求合作”
现在中央政府的在香港问题上要推出国安法,反映了中央政府的决心,管制意愿是非常坚强的。而且还反映出来对美我们现在的政策不是是妥协、退让,而是走向了“以斗争求合作”、“以斗争求团结”的道路。我想中央在预计到了美国反弹的考虑之下决心继续做,说明我们是考虑到对美政策的调整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