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友笑了、导游哭了、飞行员上班了…这就“说走就走”了?
最后更新: 2023-01-09 11:45:52【导读】 与12月前相比,取消的航班恢复运营,不用再担心黄码和隔离,不需要频繁关注定好的行程中途生变,“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实现难度似乎大大降低。但与三年前相比,“说走就走”又出现了新的风险。时间有没有?口袋里的银子够不够?这些不是唯二需要考虑的事项。
可是,对旅游业者、铁路和民航来说,闸门已开。这不是一架坐上之后立马回到2019年的时光机,但他们为此兴奋: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文/观察者网 童黎 编辑/岑少宇 冯雪】
“家人们马尔代夫选岛求推荐,6月去。”
元旦以来,“三亚近期酒店房间几乎售罄”、“三亚18万天价酒店一房难求”接连冲上多个平台热搜,短时间内阅读量破亿。马尔代夫也不甘示弱,重回网络讨论热点。
社交媒体截图
1月8日,是我国多项出入境政策的关键节点。
5日下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召开记者会,公布香港与内地1月8日“通关”首阶段安排,每日最多6万名港人从海陆空不同口岸“过关”进入内地。
在此之前,内地多个城市的网友反映,有关部门港澳通行证业务预约已满。
这一个月,时空伴随、赋黄码、落地核酸和行程码已经从大众生活中消失,“阳过”、“阳康”成为网络高频词汇,西双版纳和三亚的阳光、温暖似乎恰好符合休养需求。
悄然发生的变化,对游客、旅游业、民航业意味着什么?是否就能回归2019年?我们试图寻找答案。
“12月5日做了落地核酸,7号就完全不查核酸、行程码了”
“新十条”12月7日发布当天,上海白领卢女士正在大理休年假。这是她到云南的第三天,计划去洱海骑行。
规划这趟旅行之初,因为听说时空伴随会导致被赋黄码,她在行前三天退票,从中转昆明改为了中转丽江,并特地购买了机票附带的隔离险。
同事笑称她是最后一批隔离险买家,但也赶上了病例最少、最安全的时候。“我12月5日到达丽江时做了落地核酸,6日去大理古城内出示了行程码,7日以后,就完全没人看核酸和行程码了。”
作为一名“阳康”,她已经打算好回老家过春节。没有隔离这样的困扰,她将恢复之前的习惯,周末就去上海周边景点转一转,长假或考虑海南、川渝等省外游。
“我暂时不考虑海外出游,还是先看一看情况。”她说。
卢女士赶上了出行要查行程码的末班车,第一批“阳康”也出发了。
在社交媒体上,胆大的网友刚“阳过”就搭机进藏,引发评论区一片愕然与关心。
社交媒体截图
大批旅客将海南列为“休闲康复游”目的地。媒体报道称,“新十条”发布后,某别墅度假酒店在几天内几乎售罄,“12万一晚的8人间、8万一晚的6人间和七八千的双人间都被订完。”
社交媒体截图
与其他城市一样,这里的情况瞬息万变。
12月22日,有人发帖提醒慎重前往三亚,酒店外卖柜上都是药品。因为“小阳人”太多,酒店已经不再提供打扫服务,垃圾也要自己扔。
社交媒体截图
12月30日,海南省发布会消息称,海南省每日新增新冠感染人数处于高位波动期,全省预计调查感染率已达50%,三亚、海口整体已过感染高峰。
随着“新十条”之后的第一个小长假结束,1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中心的测算结果: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
其中,气候温润、阳光充足的南方和海岛城市较往年热度更胜一筹。携程2023元旦假期总结报告明确显示,三亚、珠海、西双版纳、大理、厦门、海口、腾冲、北海等地的携程机票预订量增幅均超过一成,抵达西双版纳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71%,增幅第一。
与之相应的是,根据平台数据,元旦西双版纳酒店均价为804元,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7倍;近期大火的三亚也成为住宿最供不应求的城市之一,价格涨幅近三成,酒店均价最高,达到1553元。
铁路方面,国家铁路局12月底发布数据称,2022年前11个月,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5.74亿人次,同比减少35.7%,其中11月仅发送旅客7374万人次,同比减少48.8%。
但在12月30日,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启动以来,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08万人次,较11月份日均旅客发送量增长109%。
出行需求回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旅游者的增多。
6日,交通运输部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29.8亿人次)的70.3%。
“记得‘新十条’发布后,不少旅游人一边流泪一边看完新闻”
随着出入境政策的调整,更多人将旅行目的地定在了境外。“我还在犹豫,朋友圈已经人在泰国了。”
社交媒体截图
近期多个城市的网友反映,港澳通行证相关业务预约已满。
标签 旅游-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童黎 
-
-
“首提地”迈向“最佳实践地”全过程各方面彰显为民初心——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年履职综述
2023-01-09 11:16 上海两会 -
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履职回顾: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为发展大局汇聚力量
2023-01-09 11:14 上海两会 -
【新春走基层】攻克四道难关,长江口再添“亚洲第一”
2023-01-09 11:08 上海观察 -
上海重大交通工程年终盘点,你关心的市域铁路、轨道交通等最新进展都在这里
2023-01-09 11:05 上海两会 -
扬州通报“网传领导干部生活作风问题”
2023-01-09 10:35 廉政风暴 -
河南:新冠病毒感染率近九成,已顺利渡过疫情高峰
2023-01-09 10:31 抗疫进行时 -
真到了“倒奶杀牛”的时候?河北4000万补贴乳企
2023-01-09 10:28 -
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要不要都打?
2023-01-09 08:59 抗疫进行时 -
如何强化监管贷款中介机构?民盟上海市委提出这些建议
2023-01-09 08:46 上海两会 -
胡鑫宇失踪86天,央媒:用实际行动回应舆论关切
2023-01-09 08:42 -
上海人大代表:建议建统一房屋数据底板,形成房屋管理大系统
2023-01-09 08:40 上海两会 -
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致公党上海市委提出了这些建议
2023-01-09 08:36 上海两会 -
菲利蒲:我们年轻一代,要为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发展而努力
2023-01-09 08:36 老外讲故事 -
2022年GDP超两万亿城市已增至7个
2023-01-09 08:28 中国经济 -
中科院:人体内古病毒可复活,并诱发衰老
2023-01-09 08:22 科技前沿 -
网传青大附院发现3例XBB且症状重,院方回应:不属实
2023-01-09 08:20 -
刘世锦:到2035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要上三个大台阶
2023-01-09 08:00 共同富裕 -
甘肃俩落马县委书记的“合作”计划:在各自辖区关照对方弟弟
2023-01-09 07:17 廉政风暴 -
防控政策调整时机是如何确定的?梁万年回应
2023-01-09 07:14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这次连西方国家也没站在科索沃这边 评论 166百岁基辛格:美国自诩正义,但其他国家并不买账 评论 260谈判依旧无果,耶伦宣布“美债违约日”延至6月5日 评论 544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评论 204美官员承认盟友不想被卷入中美冲突,愿给对华接触空间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美国尊重中国制度,才有机会修补美中关系”
-
美右翼组织创始人因“国会山骚乱”被判18年,自称“政治犯”
-
美安全协议引发巴新学生抗议:我们不能被欺骗和霸凌
-
东航:C919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
-
8年前被诬为“间谍”,美籍华人学者诉FBI案终获翻盘机会
-
“不应被美国公司敲诈”
-
“普京是头号暗杀目标”
-
多名网友收到“枪决通知”短信,警方下场吐槽
-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获美FDA批准
-
“干涉”美国大选?墨西哥总统明着来
-
“美欧再也没能力将经济意志单方面强加给亚洲大国”
-
加拿大最大养老金投资机构:依然认为需要在中国投资
-
“俄朝正建立卢布结算系统”
-
“朔尔茨呼吁远离中国,却被德企老板们无视了”
-
拜登将提名他为新任美军参联会主席,“非常了解中国”
-
“这事上,中国做法非常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