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医药反腐不止一阵风暴,背后是一场系统战役
今天医疗领域存在的严重腐败现象,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医疗“商品化”进程。反腐是必答题和先手棋,起到震慑和打开局面的作用,但最终要实现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机制重构。[全文]
-
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制度?
过去我们医改中的极端市场化是不成功的。现在大型公立医院国家财政的投入不到6%,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老百姓和医保。医改到现在并没有改医院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医生的收入大家都知道的,无非还是那几个部分,所以它当然要创收。[全文]
-
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现在的世界没有无限制的免费医疗。所谓免费,不过是国民没有直接付款,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税收付给国家,国家再转移一定的数额给医疗罢了;而且医疗都有形或无形地界定了范围、时间、数量或质量。[全文]
-
医疗腐败花样有多少?普通人根本想不到
原本只有能出门诊、制定住院病人治疗方案的高年资医生有资格接收“回扣”。后来,没有处方权但是有资格决定耗材使用的护士长,也能从耗材回扣中分润。有的试剂厂商甚至弄出了“送设备卖耗材”的把戏,动辄投入价值数以百万计的检测仪器,为的是推销“检测设备专用的试剂”。[全文]
-
“新冠经验几乎为零”,农村疫情怎么样了?
刚开始的设备只有一个体温表、一个血压计、一个听诊器,我自己买了一台氧气机,黄石市卫健委给配了一台氧气机,一共有两台氧气机,其他就没有了。[全文]
-
面对高峰挤兑,我国医疗行业如何不“破防”?
建设一张ICU床位需111万元,但每年运行费用超过440万元,其中药品耗材333万元,人工约111万元。而受限于居民收入,医保人均总量因素,基层医院面临患者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全文]
-
从“赤脚医生”到“健康中国”,我们为世界提供一个新参考
当下正在推进的医疗改革,与“医疗新基建”、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我们一定能创造出健康中国的新模式,为全世界提供新的参考。[全文]
-
一边是看病贵,一边是公立医院亏损,问题出在哪儿?
事实上,门诊复诊病人对于三甲医院来说都是“接一单赔一单”。复诊病人主要是定期开药,现在医院药品“零加成”,倒贴药房成本0差价售药,经济效益远不如检查化验项目多的初诊病人。[全文]
-
三明医改,如何在质疑声中乘风破浪?
三明医改也一度面临着激烈的争论,立场的分歧、视角的不同,都导致对三明医改的不同看法。三明以闻过则喜的态度,理性对待一切评判,不断完善政策,用事实证明了三明医改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成功改革。[全文]
-
集采“灵魂砍价”,患者拿到手的药质量会下降吗?
我们把这么一个需要巨大投入、大量研发的高度垄断行业搞成了恶性竞争的农贸市场。过去的所谓竞争,是你给的回扣多,你就能活下来,这其实极大遏制了我们的研发……[全文]
-
心脏支架降价,为什么还有人担心?
“支架降价这么多,以后还能买到么?”“商家无利不起早,为什么会突然大幅降价?”“支架降价会不会影响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以后需要心脏支架手术的病人就要排长队等候了?”[全文]
-
防疫常态化,医疗经济怎么补短板?
补医疗服务的短板,要聚焦两个领域:医院的建设,医生的培养,但不能走造成短板的老路,而是应该有“后疫情时代”的新思路。2017年,国家开发银行推出了一个“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的绿色债劵,在医疗领域,可以推出类似的“白色健康金融”专项债券。[全文]
-
抢救儿科:不是“能不能”,而是“做不做”
该院儿科的35位医务人员运营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儿科。这是一群走钢丝的人,这是保障一县人民健康的人民医院。一家公立医院,历年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样不落,前后两则“说明”的行文满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何领导班子会麻木、不作为到如此程度?[全文]
-
医保个人账户改革,怎么看反对声?
有的高收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有几万元、十几万元。本来这笔钱都是用于支付自己的医药费,百年后可以让亲人继承。现在这笔钱的来源减少了,换谁都觉得不太舒服。但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本质是“基本”,讲究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舟共济。[全文]
-
这三方面决定了美国疫情的走向
《纽约时报》发文控诉美国前期防疫不利,点出CDC、FDA和HHS三名老大的错误——面对中国发出的警告,没有一个人表示出必须毫不犹豫防御的紧迫性,相反,不断等待检测剂研制,不断限制检测人群,让各大医疗机构难以部署诊断测试。医疗系统官员只是“灯塔国”内部相争的一个缩影。[全文]
-
“利”害了,我们的医疗
大医院运营成本高,存在“小病大治”倾向。而跟风扩张的中小医院,往往容易陷入“盲目扩建——经营成本提高——人员待遇下降——技术骨干流失——医院口碑受损——亏损加剧”的恶性循环,加剧基层医疗的衰败。[全文]
-
感谢中国网友的支持,我在意大利议会的腰板更硬了
当时我带上口罩发言的时候,就感觉到整个议会的会场气氛变得很奇怪。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带口罩。我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我自己,减少感染病毒的几率,也是在保护当时在座的所有人,但是他们当中的很多蠢人不理解这一点,认为我在传播恐慌情绪。[全文]
-
谁在从美国引起公愤的医疗账单中获利?
一位有心脏病的患者被急救车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患者在抢救成功后收到了医院开出的一张10万美元的高额账单,他的心脏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因为那家医院没有进入这位患者所购买的医疗保险的报销目录。[全文]
-
就医形势多严峻?这三个故事也许未来能化解
《卫健法》审议通过当日,是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杨文医生在值班时遭到暴徒残忍杀害的第四天。很多网友在沉痛悼念杨文医生的时候,都期许这部法律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有尊严的执业环境。事实上,《卫健法》对医疗事业和人民健康的思虑远不止于此。[全文]
-
恶性杀医事件,不能止步于严惩凶手
实际上,就以前这些医闹事件来说,按笔者一位朋友,某地卫健委干部的说法,“现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足够让当众辱骂医务人员的人拘留两星期,在医疗机构扰乱秩序的人拘留一星期起步,只要有人执法和保护执法者。甚至工会在发卫生纸之余也可以代理职工的人身侵权诉讼。”[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医院院长副院长被查后痛哭:坐十几年牢,出来怎么养老
-
医药反腐风暴:176位书记院长被查,多名医保局长落马
-
常州一医生家中查出巨额财产?当地卫健委回应
-
广东中山一医院院长被抓后,人均就医成本降1400余元
-
上海专项行动聚焦高值耗材、回扣等医药领域顽疾,10月底前汇总
-
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陆续落地,平均降价56%
-
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即将开启,罕见病、儿童药仍是重点
-
就医体验差、等候时间长?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方案
-
四部门:调整新冠患者医保报销政策
-
第八批国家集采药品平均降价56%
-
“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否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局回应
-
国家卫健委:已有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
-
中国24年前独创“基本医保个人账户”,为何要改?
-
代表委员建言“免费医疗”,实施条件是否已成熟?
-
医保改革引发群众疑问顾虑,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答问
-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
-
连年缴费又未享受医保,能否减少个人缴费?国家医保局回应
-
辽宁一医生遭“枪击” :左眼贯穿伤,嫌疑人是患者亲属
-
医保“灵魂砍价”再现!
-
口腔种植体系统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平均降价55%
-
-
· 医疗改革 ·
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医疗机构,但目前医患关系的恶化愈演愈烈,恶性医闹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挫伤了医生的职业情感。媒体也往往将矛头对准医疗机构,指责以药养医,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因此,医疗改革势在必行。但在改革中,需要兼顾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平衡,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利益,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医保制度的完善。
-
演小品、唱黄梅戏…方舱医院医生感慨:医患关系回来了
-
上海版“药神”今日期满释放
-
孕妇因窗口太低跪着看病?医院:搬了凳子她不想坐
-
老人病危家属4次求救,医生却说等拍完照…
-
“肾脏在心脏里”?
-
你没看错,患者家属带了5个小弟去找医生...
-
这部让人不敢看第二遍的高分纪录片催泪回归
-
一颗心脏,让他们辗转20城狂奔20万公里
· 以大爱之名 -
麻醉医生带病坚持工作,科室主任却写下这8个字
-
网红不顾劝阻执意怀孕 医生:以爱的名义绑架我们
-
孩子左腿骨折 医生包扎右脚…
-
无痛分娩为什么在中国推广难?
-
兑现承诺,他在轮椅上连做3台手术
-
落户上海遇阻后,“医闹”女教师评职称再引争议
-
为病人愿当小丑!网友被这个动作魔性的护士暖到了
-
天津一医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均已病倒 儿科停诊
-
央视还原“榆林产妇坠楼”:本人要求剖宫产因何未如愿
-
15000次按压,医生救回心脏骤停两小时的病人
-
“人若没了,别找医院医生麻烦” 这个家庭感动了医护人员
-
苦寻28年终于找到恩人,对方却说:我该为你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