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正经历绿色革命,轮到西方紧张了
《降低通胀法案》的气候行动计划还在纸上,世界有可能忽视了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绿色革命。西方领导人担心,就像在化石能源上任由俄国这个能源巨头胁迫,在未来脱碳的世界里就可能被中国压迫。西方不担心中国陷入煤炭依赖,现在转而担心中国将主导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全文]
-
西方制裁紧逼,但普京在能源市场上打赢了
石油市场的胜利意味着普京能牺牲对欧洲天然气销售的收入。今年晚些时候,寒冷的天气、激增的电力需求和飙升的价格,这些因素都可能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那些渴望通过炫耀支持基辅来赢得国际赞誉的欧洲政客们,可能不太愿意解决本国选民的能源短缺。[全文]
-
天然气连年增产超100亿立方,原油将重上2亿吨,如何继续推进关键目标?
今年,国家能源局将更加突出技术创新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国家引领、企业配套、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的油气科研攻关体系,重点关注油气地质理论和先进勘探技术创新,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等技术领域,推动资源的更大发现和高效开发。[全文]
-
价格上涨,稀土企业为什么被约谈?
目前来看,新能源产品不使用稀土还不现实,就是稀土供应少了,也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但绝不能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更不能不加限制的廉价供应。必须要利用好这一地底的宝藏,更要为集约化应用技术留出空间。[全文]
-
你觉得油价高了?未来仍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低碳化带来化石能源的减少是相对全球来说的,对中国来说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依然高达72%,即使电动车完全取代了3亿吨油料,自产石油2亿吨,依然有2亿吨无法满足的缺口。[全文]
-
拉闸限电背后是电力结构问题,转型要软着陆
拉闸限电有它的原因,但不能那么生硬地执行中央政策。现在出现了居民限电的情况,一方面是政策执行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在城市的居民用电补贴份额特别大。在煤炭价格走高,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有些财政就支付不起了。[全文]
-
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让人觉得不是气候工具而是政治工具
试图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促使其他国家推出气候政策是行不通的,有越俎代庖之嫌。碳边境调节收入也不应计入财政收支,因为这可能让人觉得它不是气候工具,而是政治工具。最安全的办法是建立一项机制,将碳边境调节收入退回出口国,或者将这笔收入合法用于海外气候投资,不失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全文]
-
碳中和将是一次历史性增长周期,我们必须把碳市场壮大起来
新能源供需是一个体系:生产侧、供给侧有风光新能源;传输有特高压电网,加上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消费侧有储能、新能源汽车,如果再加上碳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就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可以抓住新一轮的技术长周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全文]
-
华为、光伏与碳中和:《山海情》后来的故事
你们应该和我一样,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就是当年娃娃们一心想要逃离的穷山沟,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全文]
-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确保我们的价值观占上风
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都没有尝试。中国正在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今年年初,全球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国、出口国和安装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排名第四。[全文]
-
靠这项技术,可以让光伏扶贫告别“弃光限电”
光伏扶贫,是光伏推广应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三者相结合,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产物。但是光伏发电行业所普遍存在的“弃光限电”现象,如何解决?[全文]
-
美国能源部的这项攻关,2018年我们追上了好几步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技术引起各国的关注,美国在这方面尤其积极,美国能源部于2011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应用领域的“Sunshot”攻关计划,其中就包括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全文]
-
光热发电:中国下一张“国家名片”?
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不过,略有遗憾的是,这次上海电气还只是一个工程总承包。在希腊MINOS 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中,中国光热发电第一次以完整的“技术+设备+工程”模式走出国门。[全文]
-
能源巨头中国将吃得更少、做得更多
众所周知,在过去2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全球能源消费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2017年11月14日最新发布的能源长期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的这一地位至少还能保持约30年之久。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中国这个巨头未来会表现怎样?不仅是中国将如何使用能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如何在能源领域展开投资?[全文]
-
这个中俄天然气项目有多重要,值得普京亲自上阵?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异常复杂,俄罗斯的国际信用水平和建设速度也一直被国际社会诟病,这些风险是俄罗斯吸引外资开发北极的重要障碍。普京总统迫切需要通过“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正式投产,向外界传递一种“北极开发的风险是可以克服”的信号。[全文]
-
板子都打在煤上,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PM2.5雾霾的污染,人们把罪魁祸首指向煤的利用,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实际上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全文]
-
煤改电好,还是煤改气好?
如果不补贴的话煤改电比散煤取暖成本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没计算散煤燃烧导致空气污染的外部成本,没有对散煤征收环保税、“雾霾税”,散煤的价格是过低的。[全文]
-
中德引领全球变革,美国靠边
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已经到来。今天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依靠今天的技术和认知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必须通过以新能源、新通信技术、新交通物流技术为推动力的社会变革,来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化解矛盾,实现突破性增长。[全文]
-
从60秒跳到101秒,奔向“人造太阳”这步迈得够大
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在现有的大型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上,这是第一次,也是世界纪录。此次试验的成功,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未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全文]
-
可燃冰前景美好 但还有一项制约因素
从目前公布的新闻消息中,并没有关于可燃冰开采成本和价格上的任何细节,唯一能知道的是在超过一周的连续出气过程中,日产量最高达到过3.5万立方米天然气。这样的产量可能还无法带来天然气价格的巨大变化,或者仅仅是能保证开采平台本身不亏本而已。[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河北多地反映天然气限购、停气:做饭都成问题,很多人冻感冒发烧
-
时隔四年,首批委内瑞拉原油将运往美国
-
国资委:推进双碳,要坚持先立后破
-
中国页岩气开发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
我国商用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投运,扫风面积4.7个足球场
-
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库布其沙漠开工建设
-
8866米!四川盆地油气直井纪录被刷新
-
中石油全年油气当量创纪录,大庆连续8年产油超3000万吨
-
创历史之最!新疆油田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700万吨
-
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有六项“世界第一”
-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
国内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管道气正式外输
-
美国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商用聚变发电依然相当遥远
-
中国石化携手沙特两巨头,再签炼油化工大型合作协议
-
日产1亿立方米!我国苏里格气田破纪录
-
全球量产最长风电叶片在福建福清成功出口
-
国产亚洲最大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投用 可回注封存二氧化碳
-
印度对德国说“不”
-
俄油限价令生效前夕,欧佩克+:维持减产
-
雪佛龙重返委内瑞拉采油,委石油部长:重要,但还不够
-
-
· 能源战略 ·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家的发展咽喉,只有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国家,能源战略的制订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绕开能源瓶颈、应对其它各国的能源战略部署,将对中国下一步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