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Opinion more
-
行业拐点:海水直接电解水制氢突破,成本降至0.3元/立方米
现在,可再生能源极其丰富,极其便宜,风电、光伏制氢综合成本下降到10元/公斤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此外,固态储氢、氢与天然气混合输运、氢制氨等储存运输技术这几年也得到蓬勃发展。经济性和安全性两大瓶颈渐次解决,氢能行业的发展即将迎来拐点。[全文]
-
OPEC+减产,中国油价要涨吗?
还有一个受关注的点是人民币结算问题。我们最近看到,在高油价背景下,中国在中东的地缘影响力同时在提升,这两件事情结合,共同促成了一系列人民币支付的现象。[全文]
-
中国正经历绿色革命,轮到西方紧张了
《降低通胀法案》的气候行动计划还在纸上,世界有可能忽视了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绿色革命。西方领导人担心,就像在化石能源上任由俄国这个能源巨头胁迫,在未来脱碳的世界里就可能被中国压迫。西方不担心中国陷入煤炭依赖,现在转而担心中国将主导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全文]
-
西方制裁紧逼,但普京在能源市场上打赢了
石油市场的胜利意味着普京能牺牲对欧洲天然气销售的收入。今年晚些时候,寒冷的天气、激增的电力需求和飙升的价格,这些因素都可能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那些渴望通过炫耀支持基辅来赢得国际赞誉的欧洲政客们,可能不太愿意解决本国选民的能源短缺。[全文]
-
天然气连年增产超100亿立方,原油将重上2亿吨,如何继续推进关键目标?
今年,国家能源局将更加突出技术创新的重要位置。加快构建国家引领、企业配套、成果转化、示范应用的油气科研攻关体系,重点关注油气地质理论和先进勘探技术创新,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等技术领域,推动资源的更大发现和高效开发。[全文]
-
价格上涨,稀土企业为什么被约谈?
目前来看,新能源产品不使用稀土还不现实,就是稀土供应少了,也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但绝不能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更不能不加限制的廉价供应。必须要利用好这一地底的宝藏,更要为集约化应用技术留出空间。[全文]
-
你觉得油价高了?未来仍有大幅上涨的可能
低碳化带来化石能源的减少是相对全球来说的,对中国来说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依然高达72%,即使电动车完全取代了3亿吨油料,自产石油2亿吨,依然有2亿吨无法满足的缺口。[全文]
-
拉闸限电背后是电力结构问题,转型要软着陆
拉闸限电有它的原因,但不能那么生硬地执行中央政策。现在出现了居民限电的情况,一方面是政策执行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现在城市的居民用电补贴份额特别大。在煤炭价格走高,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有些财政就支付不起了。[全文]
-
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让人觉得不是气候工具而是政治工具
试图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促使其他国家推出气候政策是行不通的,有越俎代庖之嫌。碳边境调节收入也不应计入财政收支,因为这可能让人觉得它不是气候工具,而是政治工具。最安全的办法是建立一项机制,将碳边境调节收入退回出口国,或者将这笔收入合法用于海外气候投资,不失为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全文]
-
碳中和将是一次历史性增长周期,我们必须把碳市场壮大起来
新能源供需是一个体系:生产侧、供给侧有风光新能源;传输有特高压电网,加上分布式能源微电网;消费侧有储能、新能源汽车,如果再加上碳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就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可以抓住新一轮的技术长周期,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全文]
-
华为、光伏与碳中和:《山海情》后来的故事
你们应该和我一样,想象不到这里竟然就是当年娃娃们一心想要逃离的穷山沟,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全文]
-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确保我们的价值观占上风
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都没有尝试。中国正在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今年年初,全球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国、出口国和安装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排名第四。[全文]
-
靠这项技术,可以让光伏扶贫告别“弃光限电”
光伏扶贫,是光伏推广应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三者相结合,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产物。但是光伏发电行业所普遍存在的“弃光限电”现象,如何解决?[全文]
-
美国能源部的这项攻关,2018年我们追上了好几步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技术引起各国的关注,美国在这方面尤其积极,美国能源部于2011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应用领域的“Sunshot”攻关计划,其中就包括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全文]
-
光热发电:中国下一张“国家名片”?
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不过,略有遗憾的是,这次上海电气还只是一个工程总承包。在希腊MINOS 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中,中国光热发电第一次以完整的“技术+设备+工程”模式走出国门。[全文]
-
能源巨头中国将吃得更少、做得更多
众所周知,在过去2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全球能源消费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2017年11月14日最新发布的能源长期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的这一地位至少还能保持约30年之久。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中国这个巨头未来会表现怎样?不仅是中国将如何使用能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如何在能源领域展开投资?[全文]
-
这个中俄天然气项目有多重要,值得普京亲自上阵?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异常复杂,俄罗斯的国际信用水平和建设速度也一直被国际社会诟病,这些风险是俄罗斯吸引外资开发北极的重要障碍。普京总统迫切需要通过“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正式投产,向外界传递一种“北极开发的风险是可以克服”的信号。[全文]
-
板子都打在煤上,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PM2.5雾霾的污染,人们把罪魁祸首指向煤的利用,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实际上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全文]
-
煤改电好,还是煤改气好?
如果不补贴的话煤改电比散煤取暖成本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没计算散煤燃烧导致空气污染的外部成本,没有对散煤征收环保税、“雾霾税”,散煤的价格是过低的。[全文]
-
中德引领全球变革,美国靠边
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已经到来。今天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依靠今天的技术和认知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必须通过以新能源、新通信技术、新交通物流技术为推动力的社会变革,来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化解矛盾,实现突破性增长。[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我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产
-
发改委、能源局:大力支持流域龙头水库电站建设
-
重大突破!青藏高原新发现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
-
土耳其喊话欧盟:他不干,我干
-
NASA:在“死亡之海”,中国建起“能源长城”
-
德国负电价加剧:用电给你钱!
-
1640亿!国家大基金三期首次出手
-
中国电建再签埃及风电大单,刷新最大海外项目纪录
-
“波兰外长,你被CIA收买了?”
-
到期!“欧洲俄气时代终结”
-
河北丰宁!世界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
-
俄方披露:又一条输华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
-
受中国影响,澳企要在稀土加工业务上发力了
-
全国最大!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
日系车抱团,“追不上中国技术,恼火得很”
-
突破“卡脖子”技术,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开工建设
-
美国人学“精”了:直接从中国下单,立省7万元
-
海水制氢!我国首个工厂化项目在青岛建成
-
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
新增1213亿方!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储量突破万亿立方米
-
-
· 能源战略 ·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家的发展咽喉,只有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国家,能源战略的制订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绕开能源瓶颈、应对其它各国的能源战略部署,将对中国下一步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
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
我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开发项目投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今天将全线贯通
-
我国在四川盆地探明千亿立方米大气田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完工,可满足1.3亿户家庭用气需求
-
重大突破!亿吨级锰矿被发现
-
六部门: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组件低于0.68元/W投标中标涉嫌违法
-
我国自主研发!这一千亿元项目正式开工
-
中核集团漳州核电4号机组开工
-
全球最大!关键部件生产制造实现国产化
-
攻克世界级难题、多次刷新纪录!这个“超级工程”如何建成?
-
全球首座!我国海上稠油热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可用上千年!效率最高的辐光伏核电池在我国面世
-
中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投产,开采寿命延长30年
-
“欧委会拟拒绝中方方案”,商务部:深感失望
-
光伏降价潮下,宁德时代策划大并购?
-
应用前景广阔!我国科学家实现全固态电池材料新突破
-
国家能源局: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