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浪费子弹在特拉斯身上,英国自会背刺之
中方毫无必要用军演迎接这位自私,愚蠢,失败,滑稽,摇摆,投机,迂腐,无知,毫无价值,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44日前首相”,这正方便让她上头条,让她兴高采烈地念这句台词——我不会被吓倒。[全文]
-
菲律宾身体在美国队里,但有只脚不安分
站在美国敌人队伍里伸出一只脚踏在美国队里,这是杜特尔特;回到美国队里伸出一只脚踏在美国敌人队伍里,这是小马科斯。[全文]
-
大陆收回好处时,台湾人才知道什么是让利
直白地说,大陆让利这么多年也该验收成果了。挑在台湾政治换届的时候收回考卷,打个分数,也让台湾社会心理有个底,占便宜的这些年,是不是把大陆的示好看得太理所当然?[全文]
-
就快被胡萝卜打死,台湾还只敢小声嘟囔
看“芯片法案”的具体细节,除了美国的蛮横,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个半导体强国的不自信,没把台韩厂栓在脚踝,似乎对中国就全无胜算。而这也说明了张忠谋为何支持美国围堵中国,因为若美国不这么做而放手让中国正常发挥,台积电只会更快被取代。[全文]
-
马英九返乡,对冲了一场“大两岸”的政治危机?
中东若走向和平,俄乌冲突也走向停战,美国所能操弄的下一个战争爆点将只剩台湾,也就是说,世界处处鸽声,台湾反将成为离和平最远的地方,在此危机时刻,台湾谁能搭建两岸和平的桥梁呢?会是马英九吗?[全文]
-
中国大陆的“和平缔造者”人设,对台湾意味着什么?
其实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好战本性,是加速两岸谈判的重要力量。两岸统一事业,不能没有“美国失策”。[全文]
-
这件事上,中印是平行线上的战友
不是引发事件的政策全无问题,而是BBC偏好将读者视线引导至偏离问题核心最远、最极端的方向,蓄意引发族群冲突的同时,还满足了自己的圣母欲。[全文]
-
998833,韩国产业的咒语
这串数字是韩国产业结构“头重脚轻”的密码,即99%企业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了88%的就业岗位,但其生产力却仅为大型企业的33%。[全文]
-
“被逼还手”,大概是今年台海局势的主基调
愈来愈多台湾的观察者认为,展望未来的台海局势,“逼统”才是实况,不过,到底谁逼谁,很值得琢磨。采取被动反制只能抵消对手攻势,主动创造“被逼还手”的环境,既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求借力使力,反制的同时还能向前推进。[全文]
-
为什么说“穷台”不是好主意?
穷台之后,烂摊子还得要自己处理,这里所谓的“烂摊子”,并不止于统一后的重建,还要算上另一笔帐,即统一前台湾将经贸完全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求生存的成本。[全文]
-
2022年的台湾,又被耍了
今年的佩洛西事件是台海问题的历史转折点,美方跨越红线,大陆将计就计,并获得丰硕成果,抹平海峡中线,导弹飞越台湾上空,直接戳破“抗中保台”的欺骗性,证明揭露真相比温言软语有用得多。[全文]
-
米尔斯海默为何建议将台湾纳入美国“核保护伞”之下?
美国核保护伞在台湾问题上是禁区中的禁区,光是搞外交辞令试探可能性,就属于“台湾有事”,是突破所有底线的挑衅。若到了这个地步,中俄商量一下,在阿拉斯加附近部署核武,反操作“台湾有事,就是阿拉斯加有事”,就看谁事大。[全文]
-
美国只是把台积电当宠物,还不让它吃饱
以政府补贴作为饲料,美国养英特尔是养小孩,养台积电是养宠物,差别就在于美国不会考虑台积电的未来,因此饲料是不是足够,端视他什么时候需要你,而台积电甚至在一开始就没被喂饱,还得自己想办法找饲料填饱肚皮。[全文]
-
大陆“硬的更硬”,才使台湾绿营“软的更软”
如果只按照“伤害台湾人民情感”的逻辑决定对台政策,台湾人民反而永远看不到真相,见不到棺材,对统一是阻力,而非助力。[全文]
-
澳大利亚总理一句话,炸开了什么?
在反华与唱衰中国经济的表象下,各国自救的主要浮木还是中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想在中美对抗的中场休息期,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离台湾问题远一点。[全文]
-
台北故宫是谁的故宫?
台北故宫现任院长吴密察在“台独”史观教科书、“反课纲”微调和太阳花运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前任院长陈其南致力于推动“故宫台湾化”。他们对“中国的故宫”毫无民族情感,并大力倡导所谓“本土化”、“多元化”与反民族主义,导致发展不清与管理不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