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举吊瓶赶地铁的女生发声:不想浪费钱打车,行为不妥勿模仿
最后更新: 2023-05-31 09:24:59近日网上有一段“女子举吊瓶乘地铁”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
5月28日,有网友在上海地铁站内遇见一名女子,她右肩上挎着包,右手高举吊瓶,吊瓶里还有一半的药剂。
29日,拍摄这段视频的熊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晚上10点多,他吃完夜宵换乘地铁,下扶梯时看到该女子。刚开始他以为是饮料瓶,仔细一看,发现另一只手还扎着针。
他猜测女子是在医院打针,有重要的事情去做,才会举着吊瓶坐地铁。
“就感觉在上海生活挺不容易的,看了挺难受,有点心酸、心疼。”熊先生称,幸好这位女子旁边有一个朋友帮她拿东西,不然这种左手打针、右手举吊瓶的情况下,真不好用力。
5月28日,有网友称在上海地铁站内遇到一女生手上扎针高举吊瓶下扶梯
视频发出后,有网友认为无论什么事,都没有健康重要,爱惜身体应该放在第一位。
但熊先生表示,非常能理解她的行为,女子肯定是权衡之后,认为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去做。他还说,如果自己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可能也会这样做。
他称,自己的工作比较辛苦,目前也面临着买房买车、娶妻成家等现实压力,能理解该女子的选择。
“有一些不好的揣测或评论,不想过多回应,每个人经历不一样,认知就不一样。拍下的时候,我就是感觉大家都不容易。”
记者注意到,网络上有疑似视频中举吊瓶的女生“东东”现身,留言称“赶最后一班地铁,住的(得)太远了”。
疑似视频中打吊瓶的女生“东东”现身。网络截图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网络上有疑似视频中举吊瓶的女生“东东”现身,留言称“赶最后一班地铁,住的(得)太远了”。
5月29日晚,“东东”发帖称“真的是怕没地铁了”,并附上前一天(5月28日)的朋友圈截图:一名身穿灰衣的女生在某工作室内打着吊针,配图文字为:“最拼打工人,忙到十点怕没地铁,还带着输液瓶上了地铁,好丢人。”
“东东”发布了朋友圈截图
5月30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与“东东”取得联系。她告诉记者,5月28日晚上10点左右,在地铁站内举着吊瓶的女生就是自己,最近生病高烧了三天,目前已经退烧。
“我第一天是在医院打吊针的,打到了凌晨两点,就让医生开药签字带回家了。”“东东”告诉记者,目前是一家舞蹈工作室负责人,创业初期每天下班很晚 ,如果去医院输液要折腾到半夜,第二天一早又要起来去工作,“工作室我必须盯着,所以没办法再去医院输液。”
“东东”在工作室输液的画面。受访者提供
“东东”透露,因为以前从事过医护工作,之后两天她都是给自己输液,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是前天在工作室给自己输液以后赶地铁的画面。她住的地方距离市区20多公里,当时不想浪费钱打车,也不想浪费药水,又不是很清楚地铁到几点结束,夜里怕赶不上,于是举着吊瓶直奔地铁站。
视频在网上传播后,“东东”注意到很多网友在关心她,称她很努力,很不容易,“我很感谢网友的关心,很温暖也很感动。”东东坦言,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是容易的,工作都很辛苦,“大家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
“东东”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她表示,输液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太多,大家千万不要模仿,“生病就应该去医院,健康最重要。”
网友:生活不易
网友纷纷表示心疼 感叹生活不易
输液时要注意什么?
为防止发生发热、空气栓塞、过敏反应、跑针等输液突发状况,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留在病房或输液室。但在临床工作中,常能看到患者在输液时“坐不住”(尤其是儿童患者,被家长带出去),四处走动,有的甚至走到室外。这样脱离监管的“自由”存在危险。
有些药需要避光。让输液瓶暴露在阳光下,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硝普钠、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等需要避光的药物成分容易受到破坏,药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输液时要注意避光,更不宜走到室外阳光强烈的地方去。
妨碍对输液过敏者的观察和抢救。患者体质及病情不同,对于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即使皮试阴性,也应在静滴过程中严密观察。过敏体质的患者和儿童,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较大,若在远离医护人员的地方出现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能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
增加感染风险。如果输液时离开医务人员巡视,一旦发生输液针头脱出、移位、漏液等现象,会导致药物外渗,皮下肿胀、疼痛甚至静脉炎,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治疗。
输液本是无菌操作,自己挂着吊瓶或家长带输液患儿出入医院的各个角落,一是空气中含有粉尘、微粒及细菌,如果没有达到完全封闭式输液,四处走动可能导致环境中的致病菌及过敏原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增大过敏的风险;二是医院作为公共场所,随意走动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本来是来医院治病的,结果又增添了新的疾病,得不偿失。
此外,输液中如果有胰岛素等特殊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患者不宜走太远。若因为发热、肝炎、肠道传染病等需要在门诊治疗的患者,应隔离输液,以防止交叉感染。
(观察者网综合澎湃新闻、东方网、北青网)
- 原标题:上海地铁里,“女生深夜举吊瓶赶地铁”引全网关心,本人发声
- 责任编辑: 邵婧 
-
河南南阳再回应“收割机运输车辆高速滞留”:已无车辆滞留现象
2023-05-31 08:00 -
河南“百日冲刺”: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和长期未就业毕业生“动态清零”
2023-05-31 07:39 -
处长在地铁猥亵他人被拘12日,已免职并调离公务员队伍
2023-05-30 22:57 基层治理 -
陈吉宁会见美国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戴蒙
2023-05-30 22:31 -
陈吉宁今天会见美国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
2023-05-30 22:20 上海观察 -
丁薛祥出席新开发银行第八届理事会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2023-05-30 21:54 中国外交 -
国家网信办发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指南》
2023-05-30 20:32 国家安全 -
陈吉宁今天会见英国怡和集团执行主席班哲明·凯瑟克
2023-05-30 20:27 上海观察 -
习近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2023-05-30 19:32 -
团中央第一书记贺军科,履新职
2023-05-30 19:02 高层人事 -
神十五神十六乘组顺利完成“太空会师”
2023-05-30 18:22 航空航天 -
赖清德称想见大陆领导人,毛宁:这不是外交问题
2023-05-30 18:12 台湾 -
非法收受财物1883万元,辽宁原副省长郝春荣一审被判12年
2023-05-30 17:46 依法治国 -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一次排除延期清单
2023-05-30 17:45 中美关系 -
成品油价迎年内第四涨,加满一箱油多花4元
2023-05-30 17:19 油价 -
神舟十六号到站!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3-05-30 16:40 航空航天 -
降雨基本结束,河南:紧急下拨2亿元用于小麦烘干
2023-05-30 16:37 聚焦三农 -
2023进博故事全球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2023-05-30 15:11 进博会 -
中文“分级阅读”标准要来了
2023-05-30 14:27 -
“祝贺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为国家航天事业感到自豪”
2023-05-30 14:13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亚运会首金!中国赛艇队姑娘夺冠 评论 53开幕式总导演:我们选择的点火方式是充满自信的表达 评论 74习近平宣布杭州亚运会开幕 评论 65他在联大怒批日本:应立即停止 评论 111“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外,非常乐意合作” 评论 213最新闻 Hot
-
他在联大怒批日本:应立即停止
-
“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外,非常乐意合作”
-
美对华芯片限制“护栏”最终规则公布
-
“乌克兰已头脑发热,美国应让他们冷静冷静”
-
“拜登已对泽连斯基承诺,将提供远程导弹”
-
“中国唤醒成功了,但印度还没收到月球探测器信号”
-
“俄罗斯明年将大幅提高国防开支,至GDP的6%”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
学起乌克兰,俄罗斯鼓励民众用APP报告来袭无人机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韩国要求美国解决问题
-
刚果(金)驻以色列大使馆将迁往耶路撒冷
-
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92岁默多克卸任福克斯和新闻集团董事长,长子接班
-
是否会公布证据?特鲁多回应
-
乌放话“对薄公堂”,欧盟考虑为三国辩护
-
波乌闹掰,立陶宛凑了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