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公里!中国构建全球首个星地量子通信网
导读1989年,美国与加拿大科学家实现第一次量子通信,传输距离32厘米。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消息,北京时间1月7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的论文。
图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
研究团队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星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地面跨度4600公里的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并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标准化研究以及政务金融电力等不同领域的应用示范。论文是对上述成果的一个系统性总结,证明了广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条件已初步成熟。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科学与技术基础。
按通信信道的不同,量子密钥分发主要有光纤和自由空间两种实现方式。光纤QKD技术的信道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可以实现基本恒定的安全码率,在城域城际范围内可以方便的连接到千家万户,而在超远距离、移动目标、岛屿和驻外机构等光纤资源受限的场景,可以通过卫星中转的自由空间信道连接。将地面光纤和自由空间结合,可以实现大规模、全覆盖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长超过2000公里,覆盖四省三市共32个节点,是目前世界上最远距离的基于可信中继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钥分发干线,于2017年9月底正式开通。建设过程中,研究团队攻关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规模量子网络管控监控等系列工程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建成后,开展了长达两年多的相关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以及大量的稳定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及相关标准化研究,通过了光子数分离攻击、致盲攻击、时移攻击、波长依赖攻击和一些潜在的特洛伊木马攻击等安全性测试,结果表明“京沪干线”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击方案,同时京沪干线网络的密钥分发量可以支持1.2万以上用户同时使用。
“墨子号”量子卫星于2016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学目标。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在优化地面站接收光学系统、提高QKD发射系统时钟频率并应用更高效QKD协议的基础上,最终在南山地面站实现了卫星对地面站的高速量子密钥分发,生成速率比之前的工作高出约40倍。研究团队还成功地将卫星与地面的安全成码距离从1200公里拓展到2000公里,相应的地面站俯仰角跨度可达170°(几乎可覆盖整个天空)。
目前该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已经接入包括金融、电力、政务等150多家行业用户。2019年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于该网络,建立了跨越2600公里、从北京总公司至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的量子密钥分发信道,实现了电力通信数据加密传输,首次从工程上检验了星地量子通信开展实际业务的可行性。在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大量测试结果及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全球三大标准化组织之一ISO/IEC正在基于京沪干线的实践编制国际标准《QKD安全要求、测试与评估方法》,另一国际组织ITU也正基于京沪干线的建设模式起草可信中继安全要求、QKD网络功能架构等国际标准。
本工作发展的相关技术也为量子通信系统小型化、低成本、国产化奠定了基础。最近团队成功研制了重量约百公斤的小型地面站,实现了与墨子号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和国际多个地面站的进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未来有望进一步做到可单人搬运;同时,在保证密钥分发速率的前提下已经成功研制几十公斤的小型化空间量子密钥分发载荷,这些成果也为形成卫星量子通信国际技术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等一系列量子通信重要成果的引领下,欧美等国也陆续加快推进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美国发布《量子网络战略愿景》和《量子互联网国家战略蓝图》,其中《量子网络战略愿景》提出,“未来5年,美国将展示实现量子网络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从量子互连、量子中继器、量子存储器到高通量量子信道,以及洲际天基纠缠分发”;欧盟发布量子旗舰计划《战略研究议程》,提出“3年愿景是利用QKD协议和具有可信中继节点的网络实现全球范围的安全密钥分发,6-10年愿景是使用量子中继器在光纤上实现800公里以上的量子通信”。
目前,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未来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骨干网的扩展,将形成更复杂的拓扑结构,并在基础上构建国家地基授时网络,为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地面网络与量子卫星结合,为超大尺度量子干涉的相关实验提供了有利基础,如探索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融合等问题,为量子引力的基础检验和用于计量应用的大规模干涉测量提供了可能。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山东省、安徽省、上海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基金委的支持。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饿了么”把“饿了吗”告了,法院这样判…
2021-01-06 16:03 大公司 -
寻求5G芯片“供血”,荣耀与高通恢复合作
2021-01-06 15:49 华为 -
“向阳红01”在印度洋首次成功布放洋底综合观测潜标
2021-01-03 16:18 科技前沿 -
华中科大研制并交付使用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
2021-01-03 15:30 科技前沿 -
美媒记者独家探访中国天眼,感叹“核心装备”
2021-01-03 14:12 科技前沿 -
中国航天人这次底气十足!
2021-01-02 10:33 航空航天 -
我国学者成功研制“按需式读取”的可集成固态量子存储器
2021-01-02 09:45 科技前沿 -
在上海张江,世界级光子科学中心正崛起
2021-01-01 18:53 上海新高度 -
我国高质量国际论文数位列世界第二
2020-12-30 08:23 -
和嫦娥五号一起“上天”的水稻种子发芽了!
2020-12-29 07:18 航空航天 -
“响应环保号召”,小米11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
2020-12-26 12:04 手机 -
洛马将收购美国最大火箭引擎制造商
2020-12-22 19:48 -
长征八号首秀缘何推迟?原来是高空风捣乱
2020-12-22 15:57 航空航天 -
长征八号火箭总指挥:未来一年应该不少于20次发射
2020-12-22 15:48 航空航天 -
推动人工智能治理与国际合作 促进建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框架
2020-12-21 09:52 中国论坛 -
新突破!中科大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2020-12-20 14:14 -
没想到吧!这就是属于嫦娥五号的“土味朋克”
2020-12-18 21:19 -
“就算美国用新能源,还是受制于中国”
2020-12-18 16:25 美国一梦 -
用内讧形容中芯国际并不客观,但困局该怎么破
2020-12-18 08:02 -
“可上九天揽月”!毛主席故乡将作为月壤异地灾备点
2020-12-17 16:28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对波音和空客双头垄断发起的挑战” 评论 166商业首飞,圆满完成! 评论 482C919今日商业首飞,130余名旅客率先体验 评论 296这次连西方国家也没站在科索沃这边 评论 345百岁基辛格:美国自诩正义,但其他国家并不买账 评论 302最新闻 Hot
-
她警告:若与中国完全“脱钩”,欧洲不可能实现绿色转型
-
“减少对华依赖”IPEF达成供应链协议,美商业团体:越来越担心...
-
“对波音和空客双头垄断发起的挑战”
-
马斯克回应曾嘲笑比亚迪:现在不一样了
-
“沙特拟加入金砖银行,谈判中”
-
商业首飞,圆满完成!
-
5天来首次直接对话后,麦卡锡抢先宣布“阻止民主党人…”
-
AUKUS开展首次人工智能无人机试验,应对“新兴威胁”
-
“反对新一轮对俄制裁,匈牙利不再孤军奋战”
-
俄罗斯将驱逐数百名德国人,多在文化教育领域
-
土耳其大选第二轮投票在即,埃尔多安民调领先
-
乌军总司令发视频宣称“即将反攻”,只是个“祈祷”?
-
“我认为中美还有机会修补关系,美国首先要…”
-
美右翼组织创始人因“国会山骚乱”被判18年,自称“政治犯”
-
美安全协议引发巴新学生抗议:我们不能被欺骗和霸凌
-
东航:C919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