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正在做的这件事没太多先例,但我们有一个“秘方”
我们今后10年的高质量发展,没有太多先例可参考。那么为什么中国可以,为什么我们有信心?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中国有一个“秘方”,包括三个元素:中央战略、地方引导和市场活力,三者加在一起是一套“组合拳”。[全文]
-
中国人都应记得,这三年我们是怎么过来的
对于三年内刚刚发生过的一切,西方已经开始大规模地篡改历史,国内的公知也积极配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绩,再自信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全文]
-
世界进入“觉醒年代”
中国的“朋友圈”模式碾压美国的“包围圈”模式。中国“朋友圈”模式着眼于改善民生,互相提携,和平发展,结果是得道多助。美国的“包围圈”模式依赖美国人自己都不相信的那套所谓的“普世价值”,制造分裂对抗,搞得世界不得安宁,结果只能是失道寡助。[全文]
-
七成越南人对中国发展表示担忧?中越关系的大势其实是…
阮富仲总书记对中国历史性的访问表明中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也关注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他们的基调是“美国失去了越南”。这种带有一定偏见的报道或者概括,可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国企图通过越南来遏制中国的做法又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全文]
-
今天,拜登可能也悟出来了……
我们代表的是人间正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搞你的包围圈,我搞我的朋友圈,最后后悔的一定是美国。[全文]
-
美国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民主受损,还是本就没有真民主?
今天美国人民所感受到的痛苦困境,到底是因为美国民主受损了,还是因为这种所谓的民主本身就不靠谱呢?[全文]
-
江泽民同志的点滴怀念
1984年12月4日,江泽民以上海市领导的身份会见来沪参加“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前景与中国的四化”讨论会的中外嘉宾,我担任翻译。当时我已经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我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工作的一位老同学打来电话,说江市长英文非常好,知识面非常广,对翻译要求极高,这个会议专业性又特别强,希望我能来帮助一下。我就这样专程到上海参加了整个讨论会,并担任了这次会见的翻译。[全文]
-
中国引领的全球汽车革命
中国引领的这场全球汽车革命,其产生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电动车的普及率最终可能会决定自动驾驶产业的成熟度,这方面中国将越来越具有制定全球智能汽车标准及其相关交通标准的能力。[全文]
-
“文明型国家”话语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政治叙事的影响
“文明型国家”理论认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现代国家结合起来的国家的崛起、一个不同质的国家的崛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的崛起、一种独立政治话语的崛起,这一切都包含了许多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突破。[全文]
-
走标本兼治之路:从消除贫困到共同富裕
我有一个体会,中国凡是做得特别好的那些村庄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好的带头人,基本上就是村里面的党支部书记。那么,什么是好的带头人呢?两个特点,对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内,是一个有情怀、公平公正,有意愿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人。[全文]
-
“我们要将不自信的帽子丢给西方”
我比较相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给节目的定位比较高,即国际眼光、原创研究、一流产品,这种定位可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我一直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迅速走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央的文明型国家,必须有一台经得起国际比较的思想性政论节目。[全文]
-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普遍性里边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中国人的贡献,比如说这种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理性化,这个东西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的,而且是西方学者也承认的,比如像福山承认是中国的秦汉建立了人类最早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全文]
-
崛起中的中国就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
中国是“八大菜系”文化,美国是“麦当劳文化”,两者不会趋同。有些人可能被西方话语一时忽悠了,但慢慢会觉醒,会认识到中国文化是独特的、超大规模的、超悠久的并且没有中断的,这背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全文]
-
今天,我们有必要前瞻性思考“两种世界之命运”
“斗争”这个词在中国政治话语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对矛盾进行有力量的处理。有人把斗争描述成青面獠牙,不是这个意思。它可以是激烈的,也可以是心平气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一种斗争。展示强大的硬实力,强大的软实力,把事情说清楚,这些都是斗争。[全文]
-
西方话语全方位围剿中国,我们应该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回击
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剿是全方位的、直来直去的、极具攻击性的,所以我们的话语反击也应该是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也就是当年毛主席说过的,用侵略者听得懂的语言来对付侵略者,军事上如此,话语斗争我想也是如此。[全文]
-
中国航空航天:突破封锁,开始领跑
2024年以后国际空间站没有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只能靠中国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不光是为中国自己的科研服务,也为全世界服务。现在宇航界里掀起一股学中文的风潮,因为这些宇航员上天了以后,要跟中国宇航员交流,要操作中国的空间站,一定要懂中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