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土地财政”之功:确保“和平崛起”成为中国模式的内置选项
中国之所以能“和平崛起”,原因恰恰离不开“土地财政”这种融资模式,这使得中国不必借由外部征服,就可以获得原始资本积累所必需的“初始信用”。[全文]
-
“要到县城办大学”,指的是哪一个县城?
关于县城发展的意见,让很多人热血沸腾。我建议大家要冷静。最近有人说要到县城建大学,可我们口中的县城是什么样的县城?中国有大约1800个县城,分布在中国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些县城人口规模的差距很大……[全文]
-
越共放弃政权、官员财产公开?我一一求证了关于越南的网络传言
网上关于越南所谓政治民主化相关话题的传言,大多是错误信息或虚假谣言。有些是断章取义,有些是望文生义,有些是故意虚虚实实夹杂在一起,混淆视听,以达到影响舆情甚至含沙射影地否定中国改革进程的目的。[全文]
-
要真正理解毛泽东,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
当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是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社会主义奠定了生产资料的基础。他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全文]
-
宅基地入市、小产权房转正,这些“激进改革”都没成
在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舆论一直期待很高。但放开宅基地入市,赋予宅基地“金融”属性的激进改革方案,没有被采纳。如果让宅基地入市,就破除了宅基地保障农户居住条件的原则,而且不符合农村土地规划。[全文]
-
深圳土改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破解“香港问题”?
如果大量土地增值收益私有化,深圳市在城市投入中的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就会进入少数占据较好区位的城郊农民手中,那么也就意味着深圳在经济发展还没有起飞的时候,就要像香港一样养一批“天天不用工作,就有的食”的食利者。如此,深圳的奇迹就不一定会发生了。[全文]
-
土地制度存在问题,但真的需要大修吗
农村宅基地不是因为属于建设用地就天然值钱。试图让农民变现宅基地以获得进城资金,或是在农村宅基地上进行商业开发,只在少数地区能够实现。对于那些远离城市、缺乏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一般的农村地区,不可能凭空产生出财富。[全文]
-
为什么“十栋楼收租”的土豪成不了真正的“城里人”
不同地区农民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扮演了不同角色。珠三角地区的农民控制着土地权利,变成了“食利者”。苏南农民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工业化进程。浙江地区的民营企业家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承担市场风险,获得市场利润。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则成为“中国制造”所需的庞大产业工人。[全文]
-
亿万农民救了中国几次?
70年代任何引进外资的发展中国家包括拉美和亚洲的国家,都普遍出现了债务危机,中国也同样出现了,直接表现为1978年、1979年财政赤字突破200亿。就和毛泽东当年土改一样,邓小平也给中国农民分了一块地,内容是一样的,但叫法不同。[全文]
· 感谢农民 -
改开为何能释放人口红利,起码要从宋朝讲起
改革开放给中国几亿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们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哪怕离乡千里之外也要出去打工。他们为什么这么拼命努力工作?他们又是为什么能够适快速适应非农业各种岗位的技术要求?横向对比其他国家,只有中国的劳动者做到了这一点。 [全文]
-
“三大战役”70年了,有些人却忘了当初为什么要打仗
三大战役国民党为什么失败?蒋介石自己也有反思。1949年初,蒋介石回到故乡待了三个多月,他在日记中写道,20多年了看到家乡一点变化都没有,自己也感慨当政多年对改善民生未曾着手。但是,他对外是不承认这一点的。[全文]
-
部分农民“进城不退地”,是新一轮的社会不公
农民群体复杂化,不同类型的农民进城后继续保留承包地有不同的影响。已获得城市户籍的农民继续保留承包地,既产生严重的社会不公,也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能笼统地主张“进城退地”或者“进城不退地”,而是需要分类治理的思路。[全文]
-
穆加贝“两大遗产”救得了津巴布韦吗?
穆加贝的教训给世人至少三大启示:遇到问题就要进行改革、不能以意识形态和道德为由实施激进的政策、建立和平的制度性权力交接。这也是穆加贝以惨痛的国家和个人悲剧留下的最为宝贵的遗产。[全文]
-
津巴布韦土地改革: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
关于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土地一旦从白人转移到黑人手中,必定会生产率下降,甚或逐步荒废。经过10多年的观察,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大部分人,尤其是长期研究的西方学者,均承认了获得土地的黑人的劳动生产率更高。[全文]
-
专访| 西方总是负面报道津巴布韦,其实没那么糟糕
我有好多当地朋友都拿到了土地,他们周末到自己的农场去种地,周一给我们带来玉米、地瓜、土豆,会很高兴地跟我们说:你看,我的农场有产品了。这个时候他们所展现的,完全是那种翻身做主人的自豪感。[全文]
-
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 但进口绝不能全放开
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即使国际市场的粮食全部被我们买进来,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还会背上扰乱国际市场价格的骂名;另一方面,进口粮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一定要慎重。[全文]
-
没有土改,中国难以度过这几次重大危机
东亚的日韩,中国大陆、台湾,还包括越南,都叫做稳态社会结构,为什么?因为尽管日韩没有毛泽东,越南也没有,但是他们都做了一件事,跟中国一样,就是平均分配土地。[全文]
-
《软埋》埋不了“土改”的大历史
我们丝毫不否认《软埋》中涉及四大地主家庭在土改中遭际的可能真实性,那一场运动镇压了200多万地主。但也无法否定“土改”让1.5亿农民获得土地。所以,不能以“土改”中有冤假错案为由而否定“土改”的历史真实和历史整体性。[全文]
-
羡慕城中村拆迁户吗?
在缺乏一部关于土地的基本法的情况下,《物权法》似乎扮演“土地法”替代角色,但土地制度并非单一民法物权法所能涵盖。保护农民的财产权,是一句彰显政治正确的口号。但在实践中,让土地顺利进入财产制度体系,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全文]
-
说好的农业改革“二次飞跃”,是时候落实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不是纯粹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分”。但多年来在指导思想上没有凝聚形成共识,是否还要坚持集体经济,即“统”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不仅是“三农”问题,也关系到整个社会基础的稳定,是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方向的问题。[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人民日报: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是重大宣示
-
中央重磅意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
农业农村部: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
新土地管理法通过 将这样影响房价
-
上海宝山“地王”现状:感受到“面粉贵过面包”压力
-
“下乡资本”跑马圈地“烂尾”频出
-
供地不垄断,小产权房会合法吗?房价又会怎么变?
-
国土部: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 宅基地三权分置
-
去年全国300城土地收入破4万亿 同比增加36%
-
环保部批海南向海要地:看卫星图变了多少?
-
宅基地也能卖了!国家出钱回收,农民手握巨款养老无忧!
-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30年
-
侠客岛:雄安新区不搞土地财政,其他城市呢?
-
台北政府讽刺垃圾不分蓝绿 市议员:我就是垃圾
-
大嘴柯文哲称"被强暴比被诱奸便宜"
-
国土部:目前“城里人”不能交易买卖宅基地
-
疑因反对占地 村民遭推土机活埋身亡
-
70年产权到期怎么办?中央要求研究续期法律安排
-
韩长赋:土地集体所有制坚决不能动摇
-
五部委:允许进城农民有偿转让宅基地
-
-
· 土地博弈 ·
目前中国人口呈现三元利益结构:49.7%城市居民、2.5%有征地机会的城郊农民和47.8%无征地机会的广大中西部农村人民。城郊农民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占比最小却拥有最大的利益空间。理解这一格局,也就能理解失地农民抗争、上访等利益博弈行为,理解中国土地制度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