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造城再吸引产业和人口?但经济规律告诉我们……
人为规划的新城并不会因为有了城市就会有相应的人口和产业,而是人口和产业潜在增长动力强的地区才产生新城建设的回报。[全文]
-
“要到县城办大学”,指的是哪一个县城?
关于县城发展的意见,让很多人热血沸腾。我建议大家要冷静。最近有人说要到县城建大学,可我们口中的县城是什么样的县城?中国有大约1800个县城,分布在中国广袤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这些县城人口规模的差距很大……[全文]
-
发展县域经济不等于让人口待在县城,要放在全国范围考量
在大中小城市并存发展的体系内,不是不要县域经济,也不是县城不需要人口,但也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人口就在县城里待着,而无需向大城市、中心城市及县城所在的地级市市中心集中。人口流动方向主要由市场决定,同时国家考虑人口较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置,兼顾效率和平等。[全文]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重回计划经济,央地关系也需重新改革
这个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中央的“条线”这一块,在制定规则时常常是领先于现实的,但执行层面是渐进的,实际上就相当于把很多执行层面的权力交给了地方政府,比如户籍制度改革,改革进度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这个节奏是把握在地方政府手里的。[全文]
-
整治学区房、教培行业,能否真正促进教育公平?
近期一系列新政希望降低教育、住房等领域给民众带来的负担,初衷是好的。但我们在面对民生乱象时存在思维误区,即往往限制需求,而没有更多考虑供给侧。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市场端的供给,允许通过市场机制满足部分政府公共服务无法覆盖的个性化需求。[全文]
-
如何认识中国人口的现状及未来?要抛弃几个幻想
我认为中国今天应该抛弃幻想,不要以为现在人口流动趋势出现任何意义上的逆转,改革要下决心,比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国范围内探索建设用地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投资、做好收缩城市和农村的减量规划。[全文]
-
如何缓解人口困局?眼下有个“一石数鸟”的办法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整盘大棋。单独地去看生育率下降、农民工进城、提升教育、老龄化等问题,都找不到良好解决办法;只有综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全面的方案。而方案的根本,是深化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制度改革,如市民化、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等。[全文]
-
如果我们“好心”地把农民困在农村,还能实现现代化吗?
整个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问题,是城乡关系问题在土地问题上的表现。这是由于我们在整个城市化道路上的不坚决,导致农民左右选择、难以取舍。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城市化阶段,速度降低,农村人口进城规模也在下降,接下来关键是城市怎么对农民,而不是农民怎么对城市。[全文]
-
这个大问题想明白了,东北振兴、中西部发展的思路就清晰了
最近到一个西部省份调研,当地说要搞大数据产业,但从全国分工来看,只有几个人力资源、高校集中的地方,才能真正把高科技产业做起来。这不是说别的地方不要发展,而是要认识到国家的产业发展前沿是面向整个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生搬硬套,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各地的比较优势不是政府找到的,而是企业试错试出来的。[全文]
-
国内大循环怎么搞?先找出内需迟迟不能提振的原因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9位专家现场发言,对“十四五”建言献策,陆铭教授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日前,陆铭教授接受观察者网独家采访,深入剖析中国经济的升级方向。[全文]
-
地方政府对宅基地的一些做法,对国家立法提出紧迫要求
目前地方政府有很多做法已对国家层面的立法提出紧迫要求,比如针对大量事实上空置的农村宅基地,至今没有一个很好的法律制度来规范。最根本的是,城市化进程中要逐渐取消户籍和城乡分割制度,让长期在城市稳定居住就业的人转化为市民,获取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能总是依赖农村来消化城市经济的冲击。[全文]
-
借疫情爆发批评大城市发展路径,有道理吗?
新冠疫情发生在武汉,到目前为止,大量信息仍表明跟食用、交易野生动物有关,除非你认为大城市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拥有更多野生动物使用和交易,这样城市人口规模和此次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建立起来。但其实不然。[全文]
-
疫情之下,打击涨价也不能一刀切
疫情期间,由于各种成本加剧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有一定合理性。像有些地方对涨价一概以罚款处理,结果可能是,为了避免受罚,生产者不生产,销售者也不销售,从而市场出现更为严重的短缺。因此,合理的涨价可以保障和激励生产,还可以让民众不在短期内囤货。[全文]
-
动钱还是动人?中国经济布局与全球化的“赛跑”
过去我们很少谈的一个问题是,这场全球化的进程对于中国经济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以及内地少数大城市,人口也是这样流动。但由于我们要追求所谓的平衡,即经济均匀分布,所以将大量资源调配到远离大港口的地方,恰好与全球化的驱动逻辑相悖,导致投资回报率偏低。[全文]
-
再提放宽落户,京沪会爆棚吗
社会各界有一个根深蒂固误解,就是把城市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高房价、拥堵、污染等,简单地和人口总量挂钩,并认为城市承载力有限。但这些观点都经不起推敲,“城市病”与人口多少没有特别强的关系。但若不彻底纠正,就仍存在用行政管制力量来控制人口的观念。[全文]
-
中国房价泡沫,比你想象的小得多
国土资源部曾有一位官员讲过,据他所知,全国范围内不存在住房短缺的问题,这句话还真的有点道理。但是这是全国范围内不存在住房短缺的问题,问题出在哪儿?大量房子造在中西部,当地人口还在进一步往外流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