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Opinion more
-
删去“弟兄”叫“同志”!这部剧终于做到了
“抓住人民性和阶级性来塑造志愿军的群像”,仅就这一点,《上甘岭》就比很多国产影视的表达要高很多!所以,会有坑道里建立支部的浓墨重彩,会有随处可见的教员的画像。博纳公司多次问创作组:突出党组织了没有?[全文]
-
奔赴朝鲜战场时,她只有11岁
“大家都想去抗美援朝。听说部队的女同志大多都被留在了国内,我生怕自己不能参加抗美援朝,所以军队训练时特别卖力。”刘军一见到团长便“死缠烂打”,非要团长答应带着她去朝鲜。[全文]
-
美国篡改曾对中朝发动细菌战历史,意欲何为?
必须承认的是,在这些精心包装的谎言集中出现的、那个“历史虚无主义”横行的年代,国内舆论场没能及时对其进行批驳反击,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至今仍被蛊惑而不自知。[全文]
-
在鸭绿江边,观察员们感知70年前的“战争与和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谈笑有鸿儒,天涯遇知音。“我和他们说,半夜十二点之前大家随便聊”施佬说。[全文]
-
胜利后的70年里,我们是怎样在大银幕上讲述抗美援朝的
你要表现这场战争,就要有配得上它、配得上那些英雄的创作态度。[全文]
-
“过鸭绿江了,现在是晚上9点30分,记住!”
老兵认真比划着当年抢修时的情境。“一人用草绳草袋做成简易背篼,另外两人往里面塞满石头、瓦砾和土块。一个弹坑,通常要填半小时,大家干得全身湿透,双肩磨得鲜血淋漓,没有一人喊过苦!“[全文]
-
“每次我问妈妈照片上的人是谁,她的眼泪就下来了”
美韩占领阵地时,收缴了大量志愿军家信和战地入团申请书,他们希望从中窥探情报。“你要是看了,也能深刻明白为什么志愿军能打胜仗!何谓‘钢少气多’!”[全文]
-
朝鲜停战70年后,新的“围堵”形势又出现了
7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充分享受到了抗美援朝胜利奠定的新华盛世“和平与发展”果实。然而,和平与发展是现实世界的奢侈品而非大众消费品。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最终引爆了乌克兰战争;它的“亚太化”“全球化”趋势又将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什么?[全文]
-
上甘岭老兵:当时我孤身一人,没想到能干掉这么多敌军
“你们非要说我是英雄,英雄这个称号也不是我个人的。”林爷爷强调,“是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把阵地和这个称呼交给我了。”[全文]
-
70年后,这两位上甘岭特等功臣终于“回家”了
在部队八连的荣誉墙上,详细地铭刻着王万成烈士和战友们的光辉事迹,打动和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全文]
-
上甘岭战役亲历者:在电话电线全断时,我接到一个重要任务
邓彰德所在部队,是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3连。1951年,为了参军而“谎报18岁”的邓彰德,奔赴上甘岭597.9高地。这位“一脸奶气”、被战友们爱称为“小鬼”的少年,在那时,还不知道自己驻扎的地方,将成为世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全文]
-
上甘岭老战士:把下一代教育好,烈士的血就不会白流
张计发的墓穴里放入了《上甘岭》连环画,灵堂的灵位前,黄白两色的菊花中,一篮苹果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代代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全文]
-
和美国打心理战,别忘了志愿军敌工部还给美军“过圣诞”
志愿军敌工部还在战斗前线给美军“过圣诞节”。他们将手提宣传袋的圣诞老人置放于阵地前沿,袋上写“来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礼物”,礼物有中国产的香烟、糖果、折扇等等。利用小松树,树枝上贴上各色小旗,另外还挂上各种宣传品(卷成袋或卷)挂在阵地前沿。[全文]
-
“一些战俘会拥抱我,而他们内部却常常内讧”
“主要是针对美国人。英29旅说美军最开始坑土耳其人,坑了土耳其又坑英国人,估计下次该坑法国人了;他们怪美国对朝鲜人惨无人道、连累他们也被战俘营附近的朝鲜人敌视;他们恨美国和英国首相把他们骗到朝鲜战场作战……”此类事情,战俘营里时有发生。[全文]
-
这是一个“家天下”的人,会做的事儿吗?
毛岸英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8年,他虽然身为领袖的儿子,但在他的28年里却几乎看不到“领袖儿子”的痕迹。或许我们可以用这样两个词来概括他的一生:苦孩子,工农兵。14岁前的他是个苦孩子,14岁-28岁的他是工农兵。[全文]
-
援朝老兵:“老帅和我们在一起,你就分不出来哪些是老帅”
“我记得是四个人把我从阵地上抬到做手术的地方,路途中我渴得很,想喝水,他们走几步就在喊我的名字,看我还活着没有。”“他们还在爆炸的地方到处找过我的手,想帮我埋了,但是没有找到。”[全文]
-
抗美援朝“打得不值”?这是一场关乎新秩序的战争
在毛泽东看来,朝鲜战场是中国革命中反对帝国主义因素的延伸,而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则是世界性的。因此,志愿军在朝鲜的行动,尤其是对“朝鲜人民”的态度,应当与“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一群众路线,实际上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全文]
-
“双手融化了,我想这辈子都不能再扣枪了”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新的阵地。”虽然躯体改变了,但是战士的灵魂从未改变。带着这样的信念,很多伤残军人加入了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全身心投入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中,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全文]
-
中东与其欢迎“中国入场”,不如学习“中国斗争”
多年来,中东舆论场追随美国,刻意隐瞒抗美援朝与援越的往事。中东人民也了解不到中国人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东精英们希望美国的退出能够给复兴带来希望,却不知要上西方人把持的谈判桌,只有自己先杀出一条血路。[全文]
-
长津湖老兵:我平生有两大遗憾
“同志在往前冲,我眼睛睁着,就是再爬也爬不起来了”,说到这里,一直平静讲述的周全弟,声音变得有些颤抖,“从下面开始攻啊打啊,但是我就爬不起来了,冲也冲不动,爬也爬不起来了,我就看到战友往前冲,我眼泪簌簌地往下流”。[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美政府越来越多人认为,俄乌或达成类似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
-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国
-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活动在平壤友谊塔举行
-
韩消息人士称朝鲜将于27日零时阅兵
-
李鸿忠将率团访问朝鲜并出席朝鲜战争停战70周年纪念活动
-
抗美援朝一等功臣张群生逝世:吹响令美军胆寒冲锋号
-
上甘岭战斗英雄高晋文逝世,曾率部以3人伤亡代价歼敌800多人
-
尹锡悦在美大谈长津湖战役 中方回应
-
中韩磋商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
-
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崔长海逝世,曾3天内带队歼敌300多人
-
94岁抗美援朝老英雄刘玉玺去世后捐献遗体
-
中朝共同举行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活动
-
我驻朝使馆祭奠志愿军先烈
-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
双20飞行员空中对话公布: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
-
建立档案 专人保管……我国将对烈士遗骸和遗物进行管理保护
-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拟于9月回家
-
长津湖战役中带领小分队爆破水门桥的传奇英雄郭荣熙逝世
-
金正恩参谒中朝友谊塔: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
中韩双方将交接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
-
· 抗美援朝 ·
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知名时评家马平重整与朝鲜战争相关的家族记忆碎片;陈平教授开讲朝鲜战争与“大跃进”的起源;席亚洲眼中的血与铝之歌——朝鲜空战;言兼再读苏联解密档案回望朝鲜战争前传;吴俊回到1950,中国必须跨过鸭绿江;胡新民论朝鲜停战:原子弹是什么老虎?;魏澜告诉你最可爱的人和一个美国兵不同在哪。观察者网特别策划回顾不能忘却的60年!
-
跨越时空 英雄回家 记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寻亲”的故事
-
《水门桥》临时入局排片率近1/3,“害惨”《狙击手》?
-
抗美援朝中的“战俘营奥运会”,姜文要拍?
-
让无名烈士有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搜寻鉴定细节曝光
-
我驻朝使馆赴长津湖祭奠志愿军烈士
-
沈阳市民称叔叔19岁抗美援朝时牺牲,未获烈士身份
-
志愿军战士上战场为什么不怕死,这部《李延年》只用10分钟就说清楚了
-
亲历者讲述长津湖战役:雪地里埋伏三天三夜冻掉四肢
-
抗美援朝电影排片惨淡,导演:我不跪求支持,当年他们都没跪过
-
英雄回家丨那年爷爷二十三
-
四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亲属
-
9月2日,接英雄回家
-
金正恩参谒中朝友谊塔
-
中韩将交接第8批志愿军烈士遗骸
-
电影《上甘岭》连长原型、抗美援朝老英雄张计发今早逝世
-
张艺谋执导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定档建军节前夕
-
信笺里的2020丨总书记这封回信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
-
国防时报:忆峥嵘岁月 英雄岂是虚构?
-
苏贞昌诋毁大陆抗美援朝纪念活动,国台办:居心险恶
-
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