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独裁的力量
如果有一天,我们所有人都在由互联网资本创设的“元宇宙”里进行社会活动,在现实世界中,通过为互联网资本及其相关行业工作而获取谋生的基本物资,那么资本将终究会获得主宰一切的终极霸权。俄国这次在“元宇宙”尚未到来之前,也向我们展现了“元宇宙”中战争的可能形态。[全文]
-
美国将全人类重新带回了“黑暗森林”
特朗普政府的各种“退群”行为,无非是撒泼打滚小打小闹。而拜登政府对主权豁免权的践踏,则是从根子上,彻底摧毁了今天国际秩序的基础。[全文]
-
正式退欧两年:历史终结处的悲剧,在英国不断上演
英国早已从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基本转回到了那个令人担忧的跛脚帝国,而退欧不过是自由帝国主义危机循环的必然结果。与19世纪下半叶相比,今天的英国早已没有庞大的世界帝国供其吸取资源。鲍里斯口中的“全球不列颠”,无非只是自由干涉主义的帝国旧梦罢了。[全文]
-
西方是如何拿着利剑,打造民主故事的?
自18世纪以来,给全球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浩劫的国家,无一例外,全都是自称走在人类文明巅峰,或是实现了民主化的国家,他们无一例外,都挥舞着暴力与道义的利剑。[全文]
-
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方案的盲目确信,从未得到彻底反思
陈旧的全盘西化论被许多公知们包装成“启蒙”,在各种知识与舆论生产空间中大肆推销。随之,“威权”“落后”的东方,对应“民主”“先进”的西方,这种陈腐的、充满旧时代帝国主义傲慢气味的论调,披着“现代化理论”与“全球化”的外衣,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全文]
-
抗美援朝“打得不值”?这是一场关乎新秩序的战争
在毛泽东看来,朝鲜战场是中国革命中反对帝国主义因素的延伸,而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则是世界性的。因此,志愿军在朝鲜的行动,尤其是对“朝鲜人民”的态度,应当与“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一群众路线,实际上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全文]
-
拜登在联合国提了6次进攻,中方是0
在拜登冗长的联合国讲话中,一共提到了6次“进攻”,14次“威胁”,8次“盟友”;仅仅3次“合作”,以及1次“多边”。相比之下,在习近平主席同场发表的简短讲话中,“合作”出现了8次,“多边”出现了5次,而“进攻”与“盟友”这类充满军事同盟暴力色彩的词语则从未出现。[全文]
-
9·11,改变了我对世界的看法
在这20年中,我从一名学生变为了一个大学老师。我目睹了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霸主们,从21世纪初南海撞机时的傲慢,到刺杀本·拉登时的骄横;从“阿拉伯之春”时的虚妄,到叙利亚内战时的跋扈;从难民危机时的虚伪,再到新冠流行时的狂躁……[全文]
-
真正的问题不是“为什么美国会在阿富汗失败”,而是……
“你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兴趣。你完全不在乎你的下属……你对任务漠不关心。我无法支持一个腐败的事业,无法支持人权侵犯者与撒谎成性的人。我拒绝再次被玷污。我不再志愿支持腐败的、贪婪的私人承包商,不愿再为自私成性的指挥官卖命。”[全文]
-
G7还在用帝国主义的地缘政治理解世界
我们不需要回顾太久远的历史便可见,美国霸权世界观中不存在真正的盟友,只存在自身霸权目标的临时同谋。以西方霸权者利益为中心的“地缘政治”观无法用来解释中国所追寻的世界秩序理想。一个普遍的体系、一个没有霸权者的秩序必将开启。直至那时,冷战才能真正结束。[全文]
-
西方为何不肯抛弃“种族主义”?这是立国之本啊
作为帝国主义霸权秩序的一部分,种族主义与霸权的世界体系密不可分。它不但保障了帝国主义暴力机器的运转,也创造了能够将世界特定地区、特定人群锁定在压迫链条的底端,确保另一个极少数的群体能够稳定获利的基本结构。[全文]
-
BCI代表“商人秩序”?现在不是1840年
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全球扩张不但构成了一个商品、人员、资本全球流动的网络,也对作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内部政治形成了彻底的改造。要理解新兴工业与金融资产阶级的活动及其全球性网络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例子。[全文]
-
时隔百年,换了包装的“黄祸论”仍在西方阴魂不散
在过去五年里,英美舆论场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黄祸论”。它几乎完全重复了19世纪末的黄祸论,一方面塑造中国非人性的残暴形象,另一方面将中国描述为西方“生活方式”的最大威胁。霸权者们幻想的是旧世界的延续,但今天的中国人和全世界被霸权压迫的人们,视野永远注视着新世界的缔造。[全文]
-
今天,欧美国家怎么也开始“叫魂”了?
今天重读这段故事,它又似乎离我们很近。我们将“1768”替换为“2020”,“中国”替换为“西方”,“十二个大省份”替换为“欧美几个大国家”,“帝王”替换为“总统”或者“首相”,最后把“叫魂”替换为“5G”。随后再读这段文字,便会萌生出一种别样的味道。[全文]
-
拜登还会继续反华生意,但“不怕鬼”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21世纪的那些魑魅仿佛还活在上个世纪初的幻影里。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我们见到了上世纪那个庚子年间当道世界的鬼。然而,相比两个甲子前,世界已截然不同,不怕鬼的人也更多了。[全文]
-
约翰逊让英国人感受到了什么是命悬一线
多年以后,回想善于言辞的小报记者鲍里斯·约翰逊的一生,人们大概会记起他一头金色的乱发,与几段情事留下的六七个孩子。绝大多数人应当不会记得2016年6月末那个上午,在英国公投退欧成功之后,他在电视上颂扬“我们的人民”收回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