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工力量:ARM起诉高通,给中国企业什么警示
最后更新: 2022-11-03 08:24:10【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铁流】
2022年8月底,ARM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地区法院起诉高通,指控高通公司未经许可使用ARM的知识产权。此案源于高通2021年收购NUVIA公司,NUVIA公司是一家从事ARM CPU开发的初创公司,被高通收购后,ARM要求高通公司销毁根据NUVIA与ARM的许可协议开发的设计,或重新与ARM签订授权协议。ARM还表示,经过两个月的谈判,高通依旧未获ARM许可,高通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还将NUVIA的定制CPU设计植入自家芯片产线。
10月26日,高通对ARM发起反诉,主张自己并未违反ARM的许可合同,NUVIA设计的CPU是收购案(高通收购NUVIA)的一部分。
资料图:东方IC
就事件本身来说,ARM希望与高通重新谈判,以获取更高的许可收入。只不过从高通提供的诉讼材料来看,ARM的诸多做法颇为霸道,让高通非常难受,这种做法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特别是会增加ARM主要合作伙伴对ARM的不信任感。有鉴于ARM的业务高度集中,大约五分之一的客户拥有其80%左右的税版,一旦几大巨头转向RISC-V,ARM恐难以承受。
ARM与高通之间的恩怨情仇
时间往回拨20年,ARM还只在嵌入式领域深耕,高性能CPU是X86的天下,ARM能够崛起关键是搭上了手机行业崛起的顺风车。就这趟顺风车而言,2G时代,诺基亚和德州仪器是ARM的贵人。
3G时代之后,高通、苹果、三星、华为、联发科是助力ARM称霸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大功臣。正是苹果在和高通、联发科等公司在IOS和安卓手机上的强势地位,使ARM CPU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台快速迭代,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加上各类嵌入式应用,ARM芯片产量已经超2000亿片,稳居智能手机市场霸主地位。
虽然高通、华为对ARM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当利益矛盾冲突时,并不影响ARM卸磨杀驴。此前,ARM就宣布遵守美国禁令对华为进行制裁,加上台积电也遵守美国禁令,使华为在设计和制造两个环节被卡脖子,导致麒麟芯片“绝版”。本次ARM起诉高通,根源也是利益冲突。
资料图:东方ic
谈论ARM与高通的利益冲突,必须先谈初创公司NUVIA。2019年,NUVIA公司创立,从履历看其高管可谓全明星阵容。
公司的创立者Gerard Williams是ARM和苹果资深架构师,在ARM任职时参与了从ARM9到Cortex-A15的一系列经典CPU架构研发,在苹果任职时主持研发了从A7到A14的大部分CPU,可谓是沙场老将,经验丰富。
NUVIA副总裁Manu Gulati曾是谷歌架构师,也曾经在苹果担任架构师长达8年时间,负责过A5X、A9、A11、A12X等CPU设计。另一位高级副总裁John Bruno曾在ATI任职7年、AMD任职8年,苹果任职5年,在AMD时曾负责APU设计。
有鉴于NUVIA高管的工作履历,使其必然选择ARM路线,NUVIA公司与ARM签订了许可协议,然后着手开始设计ARM CPU,设计的内核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之后,NUVIA被高通看重,斥资14亿美元收购了NUVIA。由于高通行业话语权更强,议价能更强,高通与ARM协商的授权费率比NUVIA和ARM协商的授权费率要低不少。ARM与高通的矛盾就源于此,主要有两个矛盾。
一是授权费率谈不拢。鉴于高通有更优惠的条款,ARM希望忽略高通的授权许可和费率,并试图强制高通为NUVIA的产品支付更高的授权费。高通则认为其与ARM的授权协议可以覆盖NUVIA的产品,也就是按照高通与ARM的授权费率去支付NUVIA的授权费用。
二是NUVIA产品的归属。ARM表示,依据ARM与NUVIA的协议,NUVIA的授权仅针对NUVIA本身,而不是针对高通,且2022年2月1日,ARM终止了NUVIA的许可协议,ARM要求NUVIA和高通销毁所有ARM机密信息,并在2022年4月1日前证明遵守了ARM的要求。
ARM还认为,高通在收购了NUVIA后,如果想要获得NUVIA的设计或权利,应该重新向ARM购买授权许可,将任何NUVIA设计、权利或许可转让给高通都需要ARM事先同意。高通则辩称,获取NUVIA设计和权利不需要ARM同意,因为ARM不拥有从NUVIA转移到高通的IP的任何权利。
ARM起诉高通的根源是现有商业模式无法让资本满意
ARM诉高通主要是希望与高通重新谈判,以获取更高的许可收入。日本软银以310亿美元收购了英国ARM,即便不计算利息,收回投资需要88年。日本软银曾经宣称ARM公司将继续保持原有的管理体制,其商业模式不会受日本软银钳制。但投资人是趋利的,日本软银也急需从ARM身上攫取利润,因此就有了ARM之后一系列资本运作。
先是成立ARM China,然后试图让ARM China上市,只不过未能成功。再是试图把ARM出售给英伟达,只是天不随人愿,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以失败告终。最后是试图让ARM IPO,为了顺利IPO,ARM还空降高管,把执掌ARM China的吴雄昂踢出局。就目前来看,ARM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并没有为投资人带来直接的、可观的回报。
在资本运作屡次碰壁的同时,ARM的成本支出大幅增加,先后开辟了数据中心和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市场,但并未从这些新开辟市场获得多少回报,主要营收还是源自嵌入式和手机这块基本盘。开辟新市场的副作用是人力和研发支出逐年上涨,从2015年到2020年,员工人数翻了一番,调整后的EBITDA从高于总支出变为几乎为负,这就使ARM现有的商业模式无法让投资人满意了,必须要调整授权方式和授权费率,向ARM阵营IC设计公司收取更多的钱。正是因此,当高通在收购NUVIA后,ARM借机起诉高通,要求高通按照ARM与NUVIA协商的费率支付授权费。
必须说明的是,高通收购NUVIA后,将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电子等领域推广NUVIA设计的IP,这对ARM无疑是坏消息。
ARM的授权模式有两种,一种是TLA,另一种是ALA。TLA授权就是直接购买ARM的IP,可对其进行修改,比如高通此前的Kryo架构,ALA授权则是IC设计公司可以基于ARM指令集开发IP和CPU,比如苹果。高通用于智能手机的骁龙系列芯片是TLA授权,高通的Centriq服务器则是ALA授权。NUVIA公司则具有服务器方面的TLA与ALA授权。
由于各个公司的议价能力不同,ARM与客户协商了不同条款,且不得披露许可费用和费率。一般来说,TLA授权模式,ARM获利更高,ALA授权模式下,ARM获利较少。在ARM32时代,绝大部分厂商都是TLA授权模式,在ARM64时代,由于ARM32与ARM64不兼容,为了避免当年英特尔同时维护X86和安腾两套指令集的悲剧,基于尽快推广ARM64和侵蚀X86服务器市场的初衷,ARM对ALA授权模式(64位)有所放宽。
过去,高通曾经试图自主设计CPU核,但高通自主设计的核心市场表现不如ARM公版CPU核,且使用公版核心可以大缩短研发周期快速迭代SoC,多代Kryo基于ARM公版做修改。按照高通的公开表态,计划将NUVIA设计的核心用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电子领域,这将直接与ARM开展竞争,降低ARM的盈利能力。
据StrategyAnalytics的分析师SravanKundojjala估计,高通公司每年销售3.5亿—4亿个芯片组,其中每一个使用ARM内核的芯片组平均要付给ARM大约80美分,如果高通公司用Nuvia设计的内核取代ARM的内核,可能会节省40%—50%的专利费用,高通用NUVIA设计的内核替换ARM的内核,利好高通,但利空ARM。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一鸣 
-
颜宁发文回应归国
2022-11-02 19:05 -
梦天实验舱计划3日实施转位
2022-11-02 07:08 航空航天 -
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末级残骸轨道参数公布
2022-11-01 20:55 航空航天 -
外交部:17国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
2022-11-01 17:24 航空航天 -
梦天实验舱转位后中国空间站将形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
2022-11-01 09:27 航空航天 -
梦天舱的独门绝技:空间站上发卫星
2022-10-31 20:31 航空航天 -
从科技到自然,技术员用技术听“猿”
2022-10-31 18:03 人工智能 -
今冬可能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
2022-10-30 21:48 极端天气 -
我国科研人员深地实验揭示古老恒星钙元素起源之谜
2022-10-30 21:26 科技前沿 -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香港载荷专家选拔收到120份申请
2022-10-30 20:14 香港 -
我国成功在海底布设科学实验站,将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2022-10-30 16:00 科技前沿 -
需求疲软,手机市场后劲在哪里?
2022-10-29 23:00 手机 -
“超宽带5.5G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2022-10-27 22:25 观网财经-科创 -
俄发射“进步MS-21”飞船为国际空间站送货
2022-10-26 14:16 航空航天 -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出发!
2022-10-26 13:50 -
梦天实验舱舱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2022-10-25 10:41 航空航天 -
梦天实验舱将于本月发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收官阶段
2022-10-22 22:16 航空航天 -
中国西北暖湿化,能重回汉唐吗?
2022-10-21 08:31 极端天气 -
突破100万安培!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记录诞生
2022-10-20 19:50 -
上新!神十四乘组在轨拍摄祖国美景
2022-10-20 19:03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评论 140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评论 228“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评论 82“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评论 206最新闻 Hot
-
“豪华黄金周”出境游火爆,中国游客获得“VIP待遇”
-
又酝酿对中国光伏开刀?欧洲业界警告:不要重蹈覆辙
-
得知美国“援乌预算”被搁置,乌克兰连忙降温:我们理解
-
胜选后他明确表态:停止对乌军援,我们的人民正面临更严峻问题
-
佐科宣布:正式启用!
-
“没有中国参与,解决方案难以想象”
-
埃尔多安怒了:再也不指望他们
-
美参议员强行加戏:这样做等同于对台湾宣判死刑
-
iPhone 15热到不能碰?苹果回应
-
英国将首次向乌部署军队?苏纳克急为新防长灭火
-
又一个北约国家,立场要反转了?
-
“生日快乐,中国!”华春莹连发11组对比照片
-
投票关键时刻警铃炸响,“我寻思这是门呢…”
-
“在全球南方,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有替代西方的选项”
-
拜登回应政府“续命45天”:拿不出钱也得援乌
-
欧盟能做,中国做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