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美国要打金融战,咱就从战争学习战争
我问那些金融界大佬,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他们说美国有一句行话,叫银行家永远愿意借钱给不需要钱的人。银行家的本质就是嫌贫爱富,然后你跟我说做金融就能全民富裕,开什么玩笑?[全文]
-
2020年,香港终于清醒了
香港法例没有公民的概念,因此就会有些以国际惯例看来不合理的现象出现。比如,这一波移民潮将会产生更多美、英、澳、加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他们有外国国籍,交税给外国政府,却又能回香港投票,影响香港的政局。[全文]
-
年底了,和大家说句肺腑之言
大家可知道,现时大湾区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南韩,生产总值达到一万六千亿美元。我希望香港年轻人多走走,认真看看湾区那边的制造基地,创业中心,庞大市场,优厚潜力,那里有一片天下等待你们去探索,有一个时代等待你们去开创,有一个未来等待你们去拥抱![全文]
-
深圳首次招港澳籍公务员,政审和公平不能忽略
看过香港电影《无间道》的都知道,从年轻时就打入对方内部,步下一些闲棋野子,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发挥“奇兵”作用。对此,确实要加强对这些人员忠诚度方面的考察考核力度,让真正可靠的人去干可靠的事。[全文]
-
昔日“逃港”,今日“北上”,这些年两地发生了什么
国家规划的幅度是五年,香港特首选举也是五年一次,但时间上并不重合。香港更多是按照每任特首的政纲和偏好来施政。就香港而言,在“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中,政府没有做充分调研或公众咨询。再者,特区政府因立法会不配合等种种原因,未能全面落实规划要求,中央也难以问责。[全文]
-
议员辞职生效,香港反对派会一蹶不振吗?
反对派深入社区的动作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绝不能只是基层组织就轻视。而建制阵营即使想转型,但议政能力毕竟并非一时三刻就能培养出来。香港要真正“重新出发”,可能留待一年后,才有契机。[全文]
-
再问香港“50年后怎么办”,答案变了
香港问题是一个全球化合作的问题,合作网络的破坏对各方都是不利的,这一点越来越清晰地为西方国家和中国政府所共同认识。香港需要反思的是,自身资本主义制度这一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不要沾染上西方社会的毛病。[全文]
-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深圳上海都难以完全取代香港
中国这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参与资本主义体系,在一些重要领域需要一个结合点来进行衔接。我们1949年在解放完内地之后,完全有能力短时间内拿下香港,为什么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主张保留香港?也是同样的原因……[全文]
-
在立法会当议员:眼见反对派从“温和”到“成魔”
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反对派在社会事件上,也渐渐由“有所本”到“莫须有”,到了修例风波时更是用尽方法制造恐慌和流言。例如宣传品荒谬到声称在内地打麻将可能会被引渡;而部分基督教教会中,也流传着到内地传教会被引渡等各式各样的谎言。[全文]
-
“4+15”议席空缺,香港立法会改变的新契机?
第六届香港立法会将一下子产生19个议席空缺,这在香港立法会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这一决定,或将深刻改变香港立法会的运转模式,进一步强化“爱国者治港”原则,也为彻底解决香港问题迎来了新的契机。[全文]
-
英国的月亮,并不像某些香港人想的那么圆
尽管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亚裔就不得不与各地不断增多的恐华症斗争,但英国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国标榜自己是香港的长期伙伴,可向政治难民敞开怀抱,而英国对这些新来者的无动于衷,会马上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受欢迎。[全文]
-
裁员8500人,国泰航空终于自食恶果
对于国泰航空来说,到今天这一局面可以说是自食恶果。纵使国泰航空将削减8500个岗位,裁员5900人,笔者对这些被裁员的员工很难产生同情心——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全文]
-
我为什么离开香港《南华早报》?
吴佩慈在香港的豪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了自己的熟人。多个地产中介均表示该交易属于私人交情,价格不能代表市场整体的变化。编辑让我继续找,可是仍没有一个中介认为这是市场崩盘。我如实写下采访,却被房产编辑强行写成了“豪华地产迎来历史性崩盘”。[全文]
-
香港“脱西入中论”或“边缘化论”,都不符国家决策本意
深港关系的最终发展方向既不是“大陆香港化”也不是“香港大陆化”,不能在“一国两制”下做简单横向对比,而是“两制”在“一国”框架下互动融合的最佳缩影及试验田。中央文件及习总书记讲话中指向的深圳综合制度性改革,尤其是对标国际化的相关制度细节,深圳向香港的学习余地仍很大。[全文]
-
香港不能且不应“去殖民化”?
“去殖”与否,本身与“一国两制”并无冲突。难道回归时香港赛马会删去“英皇御准”四字,就等于破坏了“马照跑、舞照跳”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吗?回归后“去殖”进程滞缓,但不能就此断定香港难以 “去殖”,更不应轻言“一国两制”与“去殖民化”之间存在悖论,从而放弃对“去殖民化”的思考。[全文]
-
疫情以来首次往返内地和香港,内地朋友都在问一个问题
粤港澳健康码谈了很久,一直是只闻楼梯响。我最担心的是以香港的抗疫进展,很可能在两地部分通关数星期后,内地或香港又因秋冬季迎来新一波疫情而重新封关。香港和内地体制不一样,只要我们相信检测结果准确度,强求一个地方在数据上长期清零才能通关,不切实际。[全文]
-
新冠清零,香港为什么不行?
香港最大的特点是反应慢,大部分措施是收得慢,放得也慢。就以检疫为例,我在内地多个城市,最多人质疑的是为什么特区政府仍然要求内地来港人士隔离14天。 [全文]
-
为将中区军用码头移交驻港部队,特区政府与反对派较量26年
有的提出,当年中英两国协议只订明建造长150米的码头,供军用舰艇使用,因此不应该在码头范围内设置电力供应等附属设施,也不应该划设海上禁区。还有的认为,这是当年中英两国的协议,特区政府根本不是缔约方,有什么资格和义务来移交码头?[全文]
-
多此一举的香港“记协”,谁最需要?
说好的“无党无派”,“保卫民主”,“持平公正”,怎么变成了记协主办评奖,然后发给记协的人掌管的机构,再用这个奖反过来作为记协标榜“争取人权”的证明,自产自销,自投自抢?[全文]
-
现今世界比我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危险
香港回归以来,教育界很大程度被所谓的反政府泛民主派主导。他们巧妙而蓄意地将年轻一代洗脑,令他们反对北京,并宣扬分离香港和祖国的思想,而他们的道德观与是非观也被摧毁了。[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梁振英:香港容不下“去中央化”的反对派
-
公务员接受反华媒体采访是否违誓?港府回应
-
乱港头目李卓人突然卖房,低于市价百万港元
-
美制裁我6名官员 港府:极度愤怒
-
“5人偷渡台湾,已到美国”
-
“最后疯狂”!美国又制裁6名中国官员
-
凶手跑了!目的地都是…
-
去年访港旅客跌93.6%
-
首次!依据香港国安法,乱港网站被封锁
-
今晨,乱港律师黄国桐等11人被捕
-
北京朝阳疫情溯源结果公布:源自香港抵京病例
-
新西兰这次没跟随“四眼” 气坏美媒
-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履新,林郑祝贺
-
香港前保安局长:应取消港人“双重国籍”
-
港府:对英美加澳相关言论感到震惊
-
祝贺“中国人民警察节”,邓炳强致函公安部
-
华春莹:为何在美国不可接受的事,香港就必须接受?
-
还想留一手…
-
付国豪案宣判,3被告遭重判
-
BBC记者为“双标”辩护,梁振英逐条反驳:水平太低
-
-
-
蒙面劫匪打劫香港珠宝店,一分半抢走百万港元金器
-
连住带拿,香港隔离中心内插板、吹风机、泡面都被带走了...
-
知名辩手为涉港不当言论辩驳,人民日报隔空喊话
-
曾前往埃及、印度的香港旅游团多人确诊
-
香港出现5宗印度输入型病例
-
被感染宠物狗的主人,让香港富豪圈慌了…
-
自家潮牌疑似印有涉“港独”手势,余文乐又双叒道歉了…
-
把客人喝过的饮料给另一人喝,黎智英儿子餐厅被调查
· 黎智英被捕 -
红色警示!香港特区今天起禁止韩国旅客入境
-
写“藏头诗”侮辱确诊警察,香港一副校长被停职
-
滞留武汉的香港女模特分享温馨日常,竟被网民恶语相向
-
香港首宗!偷5500个口罩,入狱4周
-
买到又脏又黄的二手口罩,港星怒了:这钱赚得心安吗!
-
日本知名学府聘乱港分子周庭为研究员 遭网友群嘲
-
真香警告!“港独”议员在“撑警”店用餐
-
杜汶泽求蔡英文“救香港手足”,遭台湾网民嘲讽
-
香港“中国冰室”关张,曾是港片最爱的取景地
-
每当他开放评论区,就说明快过年了
-
海报暗藏乱港辱警口号,李泽楷旗下电视台致歉
-
Adidas刚宣布新代言人 店就被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