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场“会面”宛如一场奇葩的“政治偷情”
佩洛西的“危险地缘政治游戏”只能玩一次,蔡英文没有了去年8月在台湾主场接见佩洛西的存在感和体面仪式,麦卡锡也缺乏佩洛西之旅冲撞“底线”的过山车刺激感。二人会面成了短暂寒暄。[全文]
-
一众盟友山呼“盟主”,美国还好意思吗?
这不仅是Tiktok的生死之战,也是美国民主的品质之战。如果Tiktok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封杀或强制出售,美国民主峰会摆再大的谱,发再多的宣言,也挽不回美国民主异化的全球观感和政治后果。[全文]
-
要想否定英国干预黎智英案的合法性,不能只打口水仗
如今的中国政府会在英国什么首相的什么声明或压力下屈服吗?晚清已经结束100多年了。如果这些国际律师涉嫌触犯香港国安法或触犯《反外国制裁法》,是可以依法立案追惩或由中国外交部门宣布制裁措施的。[全文]
-
重新出发,香港如何发挥桥梁作用?
香港的未来取决于民族复兴的结构性进展和中国走向世界的稳定性成效。香港必须将自身命运和发展牢固锚定在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上,才能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效能及用好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各种政策优惠。[全文]
-
让宪法真正回到中国的历史和大地中
宪法首先是民族的,还是政治的,其规范性无法完全排斥民族性与政治性。八二宪法就不是完全规范的宪法,而是在规范文本中厚植民族性和政治性,是有血有肉的有机统一体。[全文]
-
中美互动规则出现关键性变化
对中国而言,两岸完全统一不能单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更不可能寄希望于美国人民,而必须寄希望于两岸中国人整体。[全文]
-
两岸统一进程,一定是“文武并用”
很多网友“重武轻文”,其实它一方面表现了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爱国主义的道德及热情,我相信其中有真诚的成分,但是广大网友也要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场民族复兴的决定性的斗争,实际上同时又是世界体系重新定义的斗争。[全文]
-
审判黄之锋的安排,有特殊考量
香港国安法不用时时事事去顺应香港的普通法,恰恰是香港的普通法要根据香港国安法的明确规定跟法律原则来调适自己。[全文]
-
乌克兰战争如果再“升级”,会是什么结局?
由于美国缺乏必要的战略节制性和对自身力量限度的清醒认知,乌克兰战争正逐步陷入一种“醉汉战争”,美国被胜利的美酒提前灌醉并添油式地不断卷入,而俄罗斯最低限度需要确保不战败,因此双方必然诉诸越来越激烈的军事手段和战场烈度。[全文]
-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一虚一实”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经过佩洛西事件,我们会发现,美国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一种突破:一方面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践踏一个中国的实质内涵。清醒的两岸中国人都应该看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秉着对民族复兴负责的精神,在更高的高度看待两岸统一问题的破局和未来。[全文]
-
三种史观“打架”,香港青年怎么“补课”
在三种历史观要素中,存在殖民史观和本土史观相互勾连并夹击爱国爱港史观的长期趋势,香港青年由“殖民臣民”被误导转向一种“世界公民”的定位,缺乏获得国民教育的机会,缺乏成长为“国家公民”的本地文化与教育基础。[全文]
-
美国霸权“毒瘾”缠身,更激烈的战略竞争来了
布林肯演讲表面“柔化”,实质“刚化”,为美国的新全球主义“霸权保卫战”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路线。让美国回归正常国家并尊重和践行主权平等的国际法秩序,就像戒毒一样困难。[全文]
-
你的印太,我的亚太:中美地缘政治斗争的无解漩涡?
也许拜登、布林肯等应该认真读一读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而不只是停留于《联邦党人文集》的建国神话与规范自满之中。[全文]
-
香港抗疫是“爱国者治港”的关键测试
香港抗疫过程中出现的指挥不一、责任推诿、执行力不足等现象,反映出特区政府在管治理念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积极作为,缺乏“爱国者治港”的情怀和责任感,仍然存在“打一份工”的消极公务伦理和精致管理与推卸责任的公务陋习,甚至存在对“动态清零”抗疫路线的软抵抗。[全文]
-
俄乌冲突下,福山又来预言了
这是福山信仰的底牌,是福山对美国的“效忠宣言”,也是福山哲学思想回旋退步的标志。福山怀疑俄罗斯,但也暴露出思想的封闭性,其30余年来丰富的经验比较、学术反思以及惊人的公共写作产量,最终并未带来任何结构意义上的思想进步。[全文]
-
香港防疫,还有人想学西方“与病毒共存”?
香港在维护全体市民健康安全以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不存在特殊性、或者必须与西方一致的理由,需要决断而行,与国家共进退,实现港式“动态清零”,为西方世界做出示范,即一个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超越西方一般标准而实现动态清零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