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科技到自然,技术员用技术听“猿”
最后更新: 2022-10-31 18:10:35【导读】 四十年间,极度濒危的海南长臂猿从1980年仅存不到10只繁衍到2022年的36只,保护自然,人类并非需要突破人与自然的界限。在ICT技术的进步下,技术员们用技术听“猿”。
(观察者网讯 文/周昊 编辑/张广凯)从1980年仅存不到10只到2022年增至36只,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所有长臂猿物种中最为濒危的一种。目前,这一物种仅分布在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狭长的十余平方公里片区内,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定为极度濒危。
海南长臂猿 图片来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谈论起守护这36只长臂猿的价值,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副局长钟育飞说:“海南长臂猿对研究人类起源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它的四肢、五官、内脏、血液,包括生成代谢各方面都和人类比较相似,而且它的心理、生理、情感各个方面都跟人类很相似,所以保护好长臂猿,对研究人类的进化起到一定的学术价值。”
南国有猿鸣
相关资料显示,海南长臂猿平均每2年才能繁衍1只长臂猿,而未成年的长臂猿要等8-9年才有生育能力。由于种群规模太小,人工干预养殖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目前的保护工作重心为让海南长臂自行繁衍生息。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7至9只发展到现在的36只,这四十多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长臂猿生活的霸王岭栖息地 图片来源:华为
保护好海南长臂猿的家园就是最重要的任务。从2003年至今,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已经扩大了四千多亩”,钟育飞向《观察者网》表示。
霸王岭位于海南岛北纬19.22°附近,充沛的阳光和降雨让这片原始森林树木葱郁、气候湿热。十多名保育员工常年需要在这里克服山路险阻、高温多雨、蚊虫侵袭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一边保护长臂猿、一边兼任着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由于海南长臂猿天性机警且常年生活在树上,因此想要通过常规的手段来观测长臂猿非常困难。但长臂猿的鸣叫富有特点,通过声音可以判断其包括数量、分布、健康状况等最直观的变化,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分析长臂猿的啼鸣声来开展保护工作,这无疑是一项艰苦的挑战。
比如最初工作人员只能靠眼睛来估测树木的高度,然后是测高仪、激光雷达等高科技设备的应用。而各种传感器的介入有助于工作人员对各类信号的采集,然后通过网络信息的传输,AI智能的识别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海南长臂猿 图片来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
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韦富良就回忆到:“监测队员都是要很早起床,夏天我们甚至要在三、四点前赶到监听点,而且也不是去了就可以检测,也需要靠运气。说不定今天叫的时候,我们的监听员离它比较远,它叫十几分钟,我们没有赶到之前叫声就停了,找长臂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021年,长臂猿保护声学监测项目启动。来自海南师范大学的汪继超教授团队对5个长臂猿家族群栖息地进行了生物声学的监测,并布设了45台传统声学监测设备收集数据。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人类的力量开始变得渺小,开路甚至需要借助镰刀这样的初级工具,而传统的声学检测设备更需要定期回收并进行电池更换。
保护区工作人员提到,同一个监测站点平均每3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可监测设备只能存储大约15天的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整个霸王岭的监测设备,超过80%的时间无法正常收集声音,这也给濒危动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ICT守护自然
在项目进行当中,华为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一并参与了进来,声学监测设备将相关的数据通过网络回传至终端,并进行云存储,这个过程极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华为自然资源领域首席架构师郑夏平向《观察者网》表示,海南长臂猿声学监测项目主要涉及两个核心技术,其一是网络的传输,比如在声学监测层面要将采集到的声音及时传回后方分析,这其中主要是通过5G和基站实现数据的及时回传;
其二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这其中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三大最核心的因素。华为和海南师范大学以及中山大学一起合作,研究从声音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因素,构建了对应的算法;利用强大的算力基于算法实现自动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最后,通过数据不断的积累,将算法训练的更精准,再返回到实验室使得算法更为准确。
保育员接受《观察者网》采访
郑夏平提到,根据从科研院校合作得到最新的数据,海南长臂猿目前的声音的识别的准确率高达近97%,“项目核心目标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生态进行保护,通过联网的声音设备,实现对长臂猿24小时实时监测。这让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提升了好几倍的信息收集能力。”
华为方面也表示,基于华为的AI框架,接下来可以实现猿声的机器识别,为每个长臂猿建立唯一的“声音身份证”。大量采集的数据整理自动归类,可以掌握长臂猿家族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而保持长期的跟踪、保护。
用技术保护自然,海南长臂猿只是华为涉足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华为把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应用于野外红外相机照片物种识别中,这也是首次基于国产AI框架的开源模型对物种识别的运用。华为和合作伙伴在合作中开发出单张推理展示页面和批量推理工具,处理了超过28万张红外照片,能够识别包括雪豹、赤狐、岩羊在内的10个在三江源红外数据中常见的物种或物种类别。其中,雪豹在验证集中整体识别和测试数据整体识别这两项指标中准确率均在95%以上。
从高原雪线到热带丛林,华为致力于用ICT技术来提高生态保护行业研究和行动的效率。这一系列行动背后源自于华为在2019年提出的“TECH4ALL数字包容”倡议。该倡议围绕公平优质教育、保护脆弱环境、促进健康福祉、推进均衡发展四个领域,华为希望发挥自身在技术、应用和技能的关键能力,助力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
“科技守护自然,科技是工具,最后还是要看我们的人,其实人和自然是有非常好的界限的,这个界限我们不一定去突破它,而是默默守护这个界限,这个大森林也好,河流也好,大自然也好,是屏障,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华为中国媒体事务部部长刘景洋表示。
- 责任编辑: 周昊 
-
今冬可能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
2022-10-30 21:48 极端天气 -
我国科研人员深地实验揭示古老恒星钙元素起源之谜
2022-10-30 21:26 科技前沿 -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香港载荷专家选拔收到120份申请
2022-10-30 20:14 香港 -
我国成功在海底布设科学实验站,将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
2022-10-30 16:00 科技前沿 -
需求疲软,手机市场后劲在哪里?
2022-10-29 23:00 手机 -
“超宽带5.5G是迈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
2022-10-27 22:25 观网财经-科创 -
俄发射“进步MS-21”飞船为国际空间站送货
2022-10-26 14:16 航空航天 -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出发!
2022-10-26 13:50 -
梦天实验舱舱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2022-10-25 10:41 航空航天 -
梦天实验舱将于本月发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收官阶段
2022-10-22 22:16 航空航天 -
中国西北暖湿化,能重回汉唐吗?
2022-10-21 08:31 极端天气 -
突破100万安培!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记录诞生
2022-10-20 19:50 -
上新!神十四乘组在轨拍摄祖国美景
2022-10-20 19:03 航空航天 -
欧洲航天局也“鸽”了
2022-10-20 17:08 观网财经-科创 -
“创生之柱”最新图像公布
2022-10-20 16:52 航空航天 -
最高推进时速1030公里!我国成功运行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
2022-10-20 14:50 科技前沿 -
中国天眼发现迄今宇宙最大原子气体结构
2022-10-20 06:51 天文 -
国内推力最大真空型液氧甲烷发动机完成首次全系统试车
2022-10-19 21:47 航空航天 -
暴揍人类玩家,AI改变游戏未来?
2022-10-18 14:11 人工智能 -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数字引擎”
2022-10-17 16:08
相关推荐 -
红色预警!上海或迎来75年来最强登沪台风 评论 58在中国,什么“吓到”了福特CEO? 评论 143非法滞留仙宾礁的菲海警船撤离,中方表态 评论 282北约高官下场:乌克兰要求合理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在中国,什么“吓到”了福特CEO?
-
为了让移民离开,瑞典政府拿出巨额奖金
-
非法滞留仙宾礁的菲海警船撤离,中方表态
-
北约高官下场:乌克兰要求合理
-
他为新日铁站台:美日别窝里斗,一起对抗中国
-
梅德韦杰夫:当我们没有耐心了…
-
想把中国踢出局,美国又拉欧盟“使坏”
-
300家德企催她:签证得快,在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
他声称:为获“中方军援”,俄正对华提供军事技术
-
遭美施压,他喊话美大使:武契奇给你开的工资?
-
“西方主流媒体并不提供新闻,他们只写他们想写的那套”
-
普京警告“冲突质变”后,他俩推迟决定
-
“几名美国前官员打电话,都来问我普京这句警告什么意思”
-
美国再次宣布制裁,RT:我们的爆米花快没了
-
“反华周”癫狂通过25项法案,美国两党还嫌不够
-
欧盟对华“知错不改”,欧尔班:摇人,得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