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猎鹰9号成功发射53颗星链卫星,第13次使用刷新单枚火箭重复发射纪录
(观察者网 讯)SpaceX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6月17日,SpaceX从肯尼迪航天中心使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53颗星链卫星,至此,星链卫星的发射总数已达2706颗。
本次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已执行13次任务,创下单枚火箭重复发射纪录。此外,SpaceX还计划在接下来的2天内再进行2次发射任务。
SpaceX官方网站新闻截图
据美国天文媒体space.com报道,本次发射任务由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承担,使用39A发射工位,火箭离地的精确时间为美东时间下午12:09:20,发射15分钟后星链与火箭分离。倒计时阶段,发射团队曾将发射时间推迟30秒,但未说明原因。
这是自2月受太阳风暴影响以来,SpaceX第一次将星链卫星送到232至336公里高的低空轨道上。之后,星链卫星将使用自身携带的离子推进器逐步移动到离地540公里处的第四轨道壳,进而开始正式运作。
发射实况,视频来源:SpaceX官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射使用的B1060猎鹰9号火箭已执行13次任务,包括3次商业任务和10次星链卫星发射任务,要比设计使用寿命的10次还多出3次,创造了历史纪录。同时,这也是SpaceX第100次成功进行轨道级火箭飞行任务。
SpaceX推文:猎鹰9号一级推进器已成功回收
专门报道特斯拉和SpaceX的媒体tesmanian数据显示,今年以来,SpaceX已进行了24次发射任务,其中15次都是发射星链。截至目前,共有2403颗星链卫星在轨(未计入本次发射的53颗),累计发射的星链卫星更是达到2706颗。
据悉,SpaceX计划今年内部署2200颗星链V1.5卫星,并于近年内完成总计12000颗星链卫星(未说明型号)的部署。
本次发射的星链卫星型号就是V1.5,但马斯克5月31日曾透露说,SpaceX已经开始生产第一批星链2.0卫星,第二代卫星长7米,重1250千克,比第一代更大、更强。他还称二代星链卫星的通信能力几乎比一代(v1.0)高出10倍,测试版已经几乎好一个数量级。
然而,更大、更多的星链卫星已经引发天文学家的担忧。6月13日,美国天文学会(AAS)第240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密歇根大学研究卫星亮度的天文学家Pat Seitzer表示,“星链V1.5的亮度已经接近天文学家设定的不高于7星等的建议,但更大的问题在于V2.0。我们必须和SpaceX谈谈,希望他们最终不会发射一种比现在亮4倍的卫星。”
此外,如果本次发射顺利,SpaceX将于当地时间18日上午10时,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发射SARah 1,这是由空中客车公司为德国军方制造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空客在一份声明中称,“SARah是一种新的作战侦察系统,由卫星和地面部分组成,是替德国开发的。它将取代目前服役的SAR-Lupe系统,提供更强的性能。”
在发射完SARah 1之后,SpaceX还将在19日上午12时30分,于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发射Globalstar FM15通信卫星。据Spaceflight Now报道,Globalstar FM15是Globalstar信息和数据中继卫星网络的备用卫星。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博士认为,目前的规则是太空资源先占先得,作为一个通信强国,中国不能不占,所以我们必须努力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发展我们的空中通信网络和服务能力。
“通过大量研究工作,我们论证了5G网搬上卫星是可行的,后来也搭载了实验来验证。这样一来,卫星全球覆盖就有它的商业运营价值,而不只是一个国家战略,”邓中亮指出,中国航天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研究和应用,最终要过渡到商业航天。
目前,美国一颗卫星从制造到发射约需100万美元,相当于600万人民币,能不能再降低?邓中亮指出,卫星规模化生产,火箭技术成本越来越低,会催生出许多新的问题,一系列的产业支撑、能力建设都需要保障。所以这不单是一个卫星通信问题,要解决一系列从科研、产业到服务能力的建设问题,也将带动一批制造和服务产业的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黄一帆 
-
高温下水稻还能高产吗?中国科学家:能
2022-06-17 08:05 -
我国新一代载人火箭三级发动机整机首次长程试验圆满成功
2022-06-16 15:49 航空航天 -
康宁:华为云将践行“一切皆服务”理念
2022-06-16 13:19 数字化转型 -
传感器数据异常,韩自研火箭“世界”号明日发射计划告吹
2022-06-15 20:39 三八线之南 -
国内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完成设备建造
2022-06-15 15:13 -
共筑数字经济底座,中国算力网——智算网络正式上线
2022-06-15 14:58 数字化转型 -
嫦娥五号月壤新发现,有望实现常温下提取氦-3
2022-06-15 09:55 嫦娥奔月 -
“我相信外星生命存在,人类文明或许正在被它们研究”
2022-06-13 09:44 -
中国移动携手华为等产业伙伴联合发布5G-Advanced产业创新成果
2022-06-06 16:22 数字化转型 -
激励科技行业意味着放松监管?科技部回应
2022-06-06 14:06 观察者头条 -
中科院:中国天眼已向14个国家27个科学项目开放
2022-06-06 11:28 -
神舟十四号乘组任务复杂艰巨: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
2022-06-05 12:59 航空航天 -
神舟十四号发射圆满成功!
2022-06-05 07:30 航空航天 -
-
航空工业沈阳所成立黑科技实验室
2022-06-02 19:51 科技前沿 -
中国天眼开放1%观测时间给青少年,约50小时
2022-06-01 14:03 节日谈 -
我国实现全流程机器人自动化克隆猪,克服原种猪资源“卡脖子”
2022-05-31 15:45 聚焦三农 -
神舟十四号船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近日择机发射
2022-05-29 09:51 航空航天 -
得州拥枪议员为遇难儿童祈祷:他们属于天堂,不要阻拦…
2022-05-26 12:06 美国一梦 -
华为笔记本再发新 MateBook创新再升级
2022-05-24 09:55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打中国牌讨好美国,还有用吗?”
-
交割日逼近 ,“港府正接洽长和”
-
欧盟:备战备灾,存好72小时物资
-
石破内阁预计将不发表战后80年谈话
-
真有极光!韦布空间望远镜拍到了
-
美财长放风,“金融核弹”要撤回?
-
特朗普还没死心,竟称:用TikTok换减税,中国不亏
-
美教授直说:看到中国领头,美国嫉妒了
-
砸了30亿欧元造的最现代化发电厂,德国炸了,还炸呲了…
-
特朗普声称“政治迫害”,白宫攻击:他是反特朗普黑子
-
下载量激增!“快加入吧,有机会被副总统拉进群哦”
-
加总理耍狠:这个价值观,无法与中国共享
-
北约秘书长:别单干,美国人还能信
-
加拿大、欧盟火速“谴责”
-
美媒好愁:说了这是送中国的大礼,你不听,现在咋办
-
鲁比奥“唱反调”:显然是个大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