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晓晨:中国援外很多“只做不说”,吃了不少亏
最后更新: 2023-05-31 09:14:41日前,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签署《防务合作协议》,扩大美国在该国的军事存在,在巴新国内引发多场大规模抗议游行。
尽管代替美总统拜登赴约的国务卿布林肯声称协议“与任何国家无关”,但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此举旨在“抗衡中国在太平洋的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向南延伸,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愈发密切,合作范围也不断拓展。以美国、澳大利亚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日益不安。
中国在南太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来美、澳哪些担忧?巴新总理称巴新不会被用作发动战争的基地,这一表态透露了哪些信息?美、澳等国在南太深耕多年,中国近年来和这些太平洋岛国共同开展的合作项目,与它们的项目相比,有什么区别?
观察者网围绕相关话题,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国别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晓晨。
·地缘博弈
观察者网:最近有一则关于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闻引起中国网友的关注——中国援助巴新修路搞基建,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走过这条路,和巴新政府签署了《防务合作协议》,协议允许美国扩大在该国的军事存在。看到有不少网友为此愤慨,称这是“中国种树,美国摘桃”。
实际上不止巴新,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开展了100多个援助项目,提供了200多批物资援助。而很多岛国选择经贸和中国合作,军事国防依靠美国或澳大利亚、新西兰。您如何看待它们的这种抉择?
陈晓晨:不光是太平洋岛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少国家都会一边跟中国进行经贸合作,一边跟美国加强防务合作。“中国种树,美国摘桃”这个提法很有意思,但我觉得肯定是不正确的,可能用另一句俗语来形容会更合适,那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也就是说,中国种下的是以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民心相通等等的种子,收获的是和太平洋岛国合作的不断提升。而美国从一战之后,甚至是从美西战争(1898年)之后,一直以地缘政治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地区的价值,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推进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存在——在它认为安全的时候,就忽视这个地区;当它认为这个地区出现了另一个大国来挑战它的势力的时候,它就要在这些岛屿加强军事存在。美国在这里种下了加强军事存在的种子,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对《防务合作协议》签订的反对来看,收获的自然是以军事介入形象示人的果实。
换言之,中国种的树,我们和南太平洋岛国的人民共同摘果子;而美国种它的树,摘的也是它自己的果子。
5月22日至23日,巴新芒特哈根,反美国-巴新安全协议抗议活动现场(图/《信使邮报》)
观察者网:巴新总理詹姆斯·马拉佩对媒体表示,巴新不会被用作发动战争的基地。其实这种说法在美国其他一些海外军事基地也存在,比如菲律宾。不过即使协议上这么写了,大家也会质疑,若真到了紧张时刻,美国要强行从这里发动(对华)进攻性军事行动,他们是否有能力阻止。您认为呢?
陈晓晨: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方面,南太地区自二战结束以来,一直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家的势力范围,这些岛国位于三家势力范围之内,实际上难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或者可以说,不是它们选择美、澳作为防务合作对象,而是别无选择。
所罗门群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去年所罗门群岛在和澳大利亚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防务合作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和中国的以警务执法为主的安全合作,这一动向就引发了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担忧。时任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非常直白、挑衅地直言,说如果中国在所罗门群岛建立军事基地,将触犯澳大利亚的“红线”。
所以,现在南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实际上仍是延续二战后整个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其基底是1951年签订的《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澳新美同盟条约)》,而这条约下还有一个密约,即《拉德福德—柯林斯协定》。
该协议大体上把今天的北太平洋三国,即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这些位于赤道以北的南太地区的岛国,明确划作美国的势力范围;把西南太平洋即赤道以南的美拉尼西亚四国,即巴新、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斐济,划归澳大利亚“管辖”;东南太平洋的岛国,如汤加、萨摩亚、库克群岛,原先划给英国和新西兰,在英国退出这地区后,就实际上成为新西兰的势力范围。
虽然新西兰后来因推行“无核化”政策,事实上退出了澳新美同盟,但《拉德福德—柯林斯协定》的法理效力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这个协定的本质就是美国位居幕后,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控制这个地区的秩序。
资料图
如今整个南太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之所以亲自下场,从幕后走向台前,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澳大利亚已难再承担起对该地区特别是美拉尼西亚四国的秩序维护——在太平洋岛国里,国际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美拉尼西亚四国所在的西南太平洋地区。说直白点,美国的“代理警长”澳大利亚现在开始搞不定了,不能有效地掌控这地区的秩序了,因此美国不得不亲自下场。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推动和多个太平洋岛国签订海上安全合作协定,尤其是“随船观察员协议”。这也是美国推进和巴新的《防务合作协议》的背后逻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美方制裁13个中国实体与个人,我使馆强烈谴责
2023-05-31 09:01 中美关系 -
朝鲜宣布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
2023-05-31 08:38 朝鲜现状 -
把俄罗斯当战败国制裁,《凡尔赛和约》后的灾难会重演吗?
2023-05-31 08:06 -
英外相称乌克兰有权因自卫而打击境外目标
2023-05-31 07:59 不列颠 -
普京称莫斯科遭袭是恐怖主义,打击乌军事情报指挥部
2023-05-31 07:50 俄罗斯之声 -
韩方称朝鲜今晨发射卫星
2023-05-31 07:31 三八线之南 -
俄外交部决定减少与芬兰的相互领事存在
2023-05-31 06:58 俄罗斯之声 -
伊朗最高领袖:伊朗欢迎与埃及恢复关系
2023-05-31 06:53 -
“世界在前进,美国就此掉队却一无所知”
2023-05-30 22:46 -
摩根大通CEO时隔4年访华,“凸显美企在中国的努力”
2023-05-30 22:01 -
发射前这一举动引外媒热议:展现了中国的自信
2023-05-30 21:48 航空航天 -
莫斯科遭遇无人机袭击后,绍伊古表态:尽可能最严厉回应
2023-05-30 21:45 乌克兰之殇 -
越南交通部长:希望学习中国铁路发展经验
2023-05-30 21:39 中国外交 -
武契奇召见美英法德意大使:给你们孩子讲讲道理!
2023-05-30 19:34 -
“不会攻击俄罗斯领土,争取建立正常关系”
2023-05-30 19:18 乌克兰之殇 -
“是否继续对华加征关税?拜登政府正复审”
2023-05-30 19:08 中美关系 -
马来西亚称“中国船只涉非法打捞二战沉船”,外交部回应
2023-05-30 18:17 南海局势 -
香会期间,日美澳菲拟举行四国防长首次会谈
2023-05-30 17:19 -
美国想在这份公报中增加对华强硬措辞,被欧盟外交官删了
2023-05-30 17:14 -
“俄和北约爆发战争是最糟糕情况,但这并非不可能发生”
2023-05-30 16:34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参众两院两党对立严重,美国政府“关门”成定局? 评论 82“进校园”争议背后,预制菜被“妖魔化”了吗? 评论 524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评论 105国家统计局: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 评论 97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评论 307最新闻 Hot
-
韩媒担心:这样下去中国游客也不来了…
-
中方表达强烈不满后,他辩称:有“足够初步证据”
-
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
克宫:和其他西方武器一样,美国坦克也会燃烧
-
拜登老是摔,怎么办?策略竟是换鞋穿,少走路…
-
绍伊古:9月歼敌1万7 将在25年实现行动目标
-
宁德时代迎面撞上美国政治风险
-
“展现中国技术自给自足雄心,华为又给苹果压力了”
-
美越F-16军售大单能成吗?对中俄有何影响?
-
“正讨论建立对华热线”
-
以牙还牙?俄罗斯宣布通缉
-
“到2027年,法国将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
-
“中国伟大又谦逊,感谢中国网友关心”
-
古巴驻美使馆遭恐袭?白宫回应
-
愈演愈烈!加拿大摊上事了
-
“今天堵汽车、明天堵化工,每一步都让世界更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