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贾伊:为什么很难用“文明型国家”理解印度?
最后更新: 2024-05-08 16:57:54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用其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可以开创一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同时在话语上构建一条不同于西方民族国家的理念。
那么,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其他文明古国也可以被称为“文明型国家”吗?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其独特性又在哪里?
继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前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之后,观察者网邀请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董事、印度学者维贾伊·普拉萨德继续探讨“文明型国家”。作为一位印度学者,维贾伊从比较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印度不能用“文明型国家”来概括,以及中国作为“文明型国家”,如何将自身历史与社会主义相结合。
【对话、翻译 观察者网/郭涵】
观察者网:您如何理解“文明型国家”的概念?
维贾伊:“文明型国家”事实上包含了两个子概念,即“文明”与“国家”。“国家”这个概念很有意思,自远古时代就存在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会刻意提及,却下意识地认为,“国家”有一个前缀叫“现代”。所以今天讨论的实际上是“文明型(现代)国家”。我们假设“国家”概念里自带现代性的元素。
应该如何理解现代国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人类逐渐融入一个个越来越大的共同体,其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人们选择接受由国家的形态——而非普通人——来垄断暴力,于是诞生了现代国家:通过各种程序,制定一系列法律规章,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本质上来说,国家就是通过法律规章等程序来组织日常生活的一种治理方式。这是对现代国家的一种通俗理解。其中有些法律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是通过前人的伟大斗争才实现的。
比如,你可以出台一部法律,要求每个人都能免于匮乏,保证民众获取食物、药品与住房的权利。所以有些现代国家带有社会主义特征,有些国家未必。这取决于它们各自国内能够接受的法律规章。
国家的概念,基本上是有关我们如何建立制度、组织社会运转。我认为有必要事先厘清,当张维为老师阐述“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时——我读的是他的英文版著作——他探讨的是现代国家,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国家概念。
而“文明”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把全世界视作整体,人类创建了不同的社会,各有其独特历史,各地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多样性,我们称之为不同的文明。比如中华文明,我们可以讨论它的起源,是否能追溯到上古时代?还是从秦朝开始算起?或者是辛亥革命?
印度是一个如此复杂的文明,包含了50到2000种不同的语言,这些都丰富了印度对自身过去的认识,比如印度文明中的等级制文化形式,种姓制度等等。欧洲存在许多不同的文化,但都环绕着一个根本性的“文明轴心”,也就是“犹太-基督教传统”。欧洲的民族国家体系,也是在罗马帝国以后逐步呈现雏形。
我认为张维为教授发展了白鲁恂教授的观点,两个人讨论的“文明型国家”其实不尽相同。张教授关心的是矛盾与辩证关系。即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与一个绝对有意思的现象——社会主义在名为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与中国社会主义的独有特色,他试图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我对“文明型国家”一词的理解。
普拉萨德博士接受观察者网视频对话 供图:观察者网
但问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事实上,直到1949年以前,我们依然能看见许多封建糟粕。比如,中华文明中的传统文化之一,是要求妇女缠足。正是中国革命废除了缠足等一系列陋习。当毛主席说出“妇女能顶半边天”时,他接下来强调的就是要“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中的一些内容。
有意思的是,我们不应想当然地认为,张维为教授提出“文明型国家”,是一种“向后看”的概念。我的理解,张教授想强调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重塑并延续了漫长的中国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希望强调这一点。对“文明型国家”的概念来说,历史并不是终点,而是一种资源。我们不是要回到过去,张教授非常明智地凸显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文明的延续性。
观察者网:如何看待“文明型国家”概念与西方主流的“民族国家”叙事之间的互动关系?
维贾伊:这是个有趣的角度,我们来说说民族国家的概念。这涉及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大多数国家从帝国的衰亡中诞生。民族国家是它们采取的形态之一。
事实上,自罗马帝国开始衰亡后,从中诞生了许多国家,它们在文化上是多元的。在罗马帝国境内就有埃及文化、犹太文化、亚述文化还有突厥文化等等。帝国这种统治形式并不必然要求文化同质性。奥匈帝国境内非常多元,有不同的民族。沙俄帝国也是如此,所以十月革命以后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当时存在两条路线的可能。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各种小国家纷纷独立。在欧洲,奥匈帝国的解体建立了基于语言划分的民族国家,比如匈牙利、奥地利都是德语人口为主的国家。法国思想家欧内斯特·勒南提出,民族国家必须在民族、语言与文化上具有同一性。在他的影响下,欧洲形成了对民族国家非常狭隘的理解。
而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后,列宁对民族国家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他的主张是,哪怕俄罗斯民族占据了人口主体地位,苏联的境内可以有不同民族共存,比如土库曼族、蒙古族、俄罗斯族等。苏联的实践证明,国家并不是只能由单一的民族构成,多民族国家是可能的。
在民族国家,那就必然得应对国内的少数族裔问题,该怎么办呢?德国曾面临所谓的“犹太人问题”,我们都知道结果是什么,是大屠杀。到某些时刻,民族国家必然要对内处理少数族裔,要么是同化他们,要么是杀掉、或者把他们送到其它国家。
我认为,在所有国家组织形式中,民族国家的概念是极具歧视性的,因为它假设一个国家只能有单一的民族认同。苏维埃共和国与后来的苏联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苏联就是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实践。
有趣的是,如果回到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汉族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中国的社会实验,尽管存在一部分的民族同质性,但在苏联社会主义实验的基础上,新中国对民族问题有严肃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也从来不是单一的文化,而是包含了许多少数民族文化。
当50年代初,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思考民族问题时,他们借鉴了苏联的框架,这很重要。在他们眼里,中国从一开始就不是古代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所体现,中国从一开始就理解自身的多民族特性。
当我们思考文明型国家时,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将文明的概念“文化化”、“民族化”,然后建立不同民族间的等级制度,因为它们本来就不相干。文明型国家中“文明”的意思是,中国历史中独有的、源远流长的部分,可以被吸收、为今所用。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选贤任能,已经有太多人说过了。但老实说吧,如果我们读鲁迅、丁玲的作品,就知道旧社会农民的子女,其实是没有能力参加科举考试的,对吧?地主的子女才读得起书。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选贤任能机制,还是带有一丝阶级的成分。
而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事情,是把这些传统的东西民主化、向大众普及。所以,当我们在讨论文明型国家、中华文明的伟大延续时,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主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把多民族的理念融合进现代国家的实践中。
我认为,人们不应该误解文明型国家的意义,以为这就是简单的回到过去,与历史相联结。现实是,过去被再塑造,以服务社会主义。
毛泽东非常敬重传统文化,他年少时接受过私塾教育,从他日后的诗词作品也看得出来,毛泽东是一个对中国历史传统有深刻理解的人,但他不会接受中华文明中关于等级制的内容。这是理所当然且有必要的,毕竟他们都是社会主义者。我认同“文明型国家”的框架,但我认为也必须十分精准地厘清部分概念。
观察者网:马丁·雅克认为,民族国家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不少西方媒体,也把“文明型国家”视作挑战新自由主义话语的威胁。这是否因为,“文明型国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走自己的路,摆脱西方话语的理论方案?
维贾伊:非常精彩的观察。我们知道,中国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百年耻辱。尽管如此,中国从未体验过非洲、南亚、东南亚与拉美地区的殖民经历。我想做一点解释,你可能有不同意见。
中国的有趣之处在于,你们的语言是完好无损的。不管是大陆、其它中华地区,包括海外华裔,人们的第一语言都是中文,可能有其它的方言,但主要是普通话。你们以普通话的方式思考,知识分子以普通话的逻辑思考与创作。这是民族凝聚力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2022年12月6日在观察者网举办的思想者论坛,主题是“全球政治中的文明型国家”
现在,我们看向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比如拉美,在哥伦布抵达前,当地大部分人口说的是本土族裔的语言,而且分许多种。它们曾经存在过,但今天呢?我们必须承认,拉美的大部分知识分子都在用西班牙语、或者巴西化的葡萄牙语,这些是殖民者的语言。在美国和加拿大,英语是主流,同样是殖民者的语言。非洲大陆上更是如此,大多数知识分子与文化活动使用法语或英语,在某些地方是葡萄牙语。印度曾经有5000多种语言(方言),我童年时就会5种,但文化活动主要就是用英语。
在东南亚,被荷兰殖民的印尼是例外。他们在1948年独立后,发展出了官方印尼语(印尼化的马来语廖内方言——观察者网注)。印尼国父苏加诺,坚持在全国大学使用印尼语授课。在巴基斯坦,乌尔都语是最主要的语言,还有旁遮普语等等。但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都是以英语进行的。
世界上这么多地方,都被殖民主义击碎。在智力领域,与它们过去的文化传统割裂了。我上一次来中国大陆,还是3年前的事,此前我也来过很多次。我会去清华大学访问,与我的好友旺晖教授交流。汪教授是我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窗口,他出版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思想的著作,他没有与过去割裂。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独具优势,因为并没有与过去的传统割裂。中国的知识分子与其他人必须理解,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为了重构文明的概念,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因为在文化层面,他们被殖民的程度远超过中国。
我们正在聊天,你的手机一定放在旁边。如果你打开手机,上面用的是哪些APP?微信、哔哩哔哩?这些都是中文APP,你们生活在中文文化圈中。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打开手机,看到的是脸书、推特等美国APP。就算我在脸书上能用印度语发帖子,可那里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用英语传播的。对世界上许多地方来说,关于文明构建的问题,文化延续性的问题,中国都独具优势。当然中国对于自己的历史,也不宜过分自满。
我认为中国很幸运。当时大英帝国渴望从中国获取茶叶,马嘎尔尼在乾隆时期来到北京,他表示没法继续用黄金买茶叶,可否用其它货币来交换。乾隆皇帝说我们是天朝上国,不缺任何东西,你们拿黄金来跟我们换茶叶。英国人说我们殖民了斐济,那里产海参,是高级的补品。乾隆皇帝同意了,但英国人的供应远远不够。
英国又在1757年殖民了孟加拉,我的故乡。英国殖民者强迫印度农民在那里种植鸦片,然后卖给中国,导致了两次鸦片战争。印度的土地被殖民,本国的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政治体制也被打乱,等等。这就是殖民主义对印度深深的伤害。
接下来,英国人将鸦片买到上海,他们强占了香港,怡和洋行、巴克莱银行纷纷开张,在那里卖鸦片,强迫中国人抽鸦片。但是,殖民者只是占领了中国沿岸的港口,他们的势力从未深入中国的内陆腹地,与广大农村。
你知道吗?中国虽然经历了“百年耻辱”,但在文化形式上多少得到幸存。英国人没有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四处开设学校,即便是清帝国的统治也维持到了1911年。我希望中国人民能够意识到,世界上其它落后地区的文明,东南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都被毁灭了。玛雅、阿兹特克、蒙古帝国早已不复存在。我们这些地方,必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展斗争。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多名乌官员辞职,与多起贪腐案有关
2023-01-24 07:31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加州枪击事件有中国公民不幸遇难
2023-01-24 07:30 美国枪击案 -
俄称在多地打击乌军,乌称打击俄军阵地
2023-01-24 07:09 乌克兰之殇 -
“扭转低迷的生育率,时不我待”
2023-01-23 20:34 日本 -
俄情报机构:乌克兰在核电站藏有美援武器
2023-01-23 19:55 观察者头条 -
“美国只送一辆M1坦克就行”
2023-01-23 19:09 乌克兰之殇 -
北约秘书长下周将访问韩国、日本
2023-01-23 18:41 凉战 -
欧洲最大机场喜迎“中车造”地铁列车,埃尔多安“试驾”
2023-01-23 15:54 国企备忘录 -
俄罗斯宇航员拍下除夕夜景,向中国空间站送上新春祝福
2023-01-23 15:48 俄罗斯之声 -
“中国游客今年春节海外游目的地,日本不是热门”
2023-01-23 14:57 日本 -
-
日本拟对泄露武器装备秘密设定刑事处罚
2023-01-23 14:33 日本 -
德国政治高层重申:不能与中国市场“脱钩”
2023-01-23 14:27 观察者头条 -
枪手自杀,中领馆发提醒
2023-01-23 12:33 美国枪击案 -
韩女团成员因一句“中国新年”被骂到道歉,评论区又要让韩国人破防了
2023-01-23 12:02 -
布基纳法索要求法国一个月内撤军,或选择和俄军合作?
2023-01-23 10:43 非洲之窗 -
“全球第二大货币区”要来了?
2023-01-23 09:57 拉美左翼 -
韩国拟投资67亿元,将2023年作为“旅游大国元年”
2023-01-23 08:47 三八线之南 -
秦刚NBA赛场视频致辞
2023-01-23 08:27 中美关系 -
他俩承诺,将在必要时支持乌克兰
2023-01-23 07:23 欧洲乱局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再回应:不想跟中国发生战争 评论 272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评论 194“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评论 182“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评论 96“伙计们,你们让自己卷入了一场战争” 评论 77最新闻 Hot
-
不装了?以色列防长威胁“永久占领”加沙
-
英国国王要美国加入英联邦?特朗普回应
-
特朗普再回应:不想跟中国发生战争
-
特朗普官宣第六代机,紧盯中国
-
对华关系,欧盟还在挣扎:很吸引人,但…
-
美方:乌克兰同意举行总统选举
-
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
“半场就开香槟的美国油气业,现在却直挠头”
-
在这个问题上,“无论美国做什么,欧洲都必须与中国合作”
-
网易云音乐致歉
-
为了造更多坦克,欧盟想找回“钢铁初心”
-
美国靠不住了,北约急得给“差生”加作业
-
“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
“西方审批十年还没下来,中企都发货了,怎么比?”
-
“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
黄仁勋罕见道歉:我错了,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