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在特朗普的勒索下,欧盟会和中国站在一起吗?
很显然,欧洲的“献媚”是因为“恐美”,是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断奶”后的痛苦。面对一个“自我优先”的美国,欧洲正在努力学会看清自己。 [全文]
-
极右翼崛起?欧洲建制派们有的是办法
在极右翼政党迅速崛起甚至向战后建立的“防火墙”发起挑战的情况下,欧洲限制极右翼势力发展的一个新模式由之诞生:从资金调动中的双重标准,到对社交媒体帮助极右翼宣传的调查,再到对极右翼候选人及其政党的审查,可谓多管齐下。[全文]
-
抗俄反美疏中,欧洲当下的外交策略为何如此“反常”?
中美的外交战略都是针对对方的。中国所做的一切主要是服务于对美博弈,美国也是一样。因此,这也同样决定了在中美“两极”格局下,法国很难从中美对抗中谋取到冷战时那样的巨大利益,也就很难在对华关系上有大的作为。 [全文]
-
真正解决俄乌冲突需要三场谈判,欧洲现在还没转过弯
至少到目前为止,部分欧洲国家依然把俄罗斯看做敌对的一方。而且欧洲人始终坚持主张,是否谈判还是要取决于乌克兰的意愿,他们认为欧俄谈判与俄乌谈判应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全文]
-
年轻时我也曾幻想欧洲能独立,直到我当了希腊财长……
欧盟的影响力正在减弱,美国不断通过北约推行它的意志,并对欧盟宣示着其作为“造物主”的权威。[全文]
-
跨大西洋联盟终于被“宣告死亡”
乌克兰战争必须结束,因为乌克兰已经输了。现实就是这么简单。乌克兰需要勇敢的支持者,可它得到的却是啦啦队。[全文]
-
特朗普不是欧洲衰落的原因,为什么欧洲害怕他?
如果欧洲的基本经济形势更加坚挺,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如此重要。但经济增长似乎不再是欧洲政治的优先关注事项。今天的欧洲面对一个不确定、可能十分混乱的未来。它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经济增长疲软、科技陷入衰退的地方。[全文]
-
欧洲人要不断回味马斯克带来的难受体验
进入2025年以来,英法德三个欧洲大国首脑都用激烈言辞回敬了马斯克。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同一天批评[全文]
-
这一冲撞,会冲垮欧盟申根协议吗?
虽然欧盟内政和移民事务专员一再强调,《申根边境守则》规定成员国在申根区内部对人员实施检查系“绝对例外”、且应是“最后手段”。但现实中,一些国家根本未能遵循此规定。欧盟委员会也从未正式启动对违反规则国家的惩戒程序,这实际上鼓励了“默认违规”的扩大化。[全文]
-
欧洲 “锂电之星”本可以不死,生路就在中国
他们为何放着生路不走……[全文]
-
西方集体狂怒,但格鲁吉亚大选其实事关经济
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事实:迄今为止,与欧盟加强经济联系给格鲁吉亚带来的都是负收益。这次的选举结果似乎表明,大多数格鲁吉亚人选择了繁荣发展,而不是战争。[全文]
-
“颜革”24周年: 是谁在迫害塞尔维亚,又是谁在守护她?
经历了24年的风雨,如今各类所谓的“颜色革命”尝试,其规模最终被限制在最多约5万人的集会范围内。除非真的出现领导人遇刺这类极端事件,塞尔维亚并不具备“颜色革命”成功的要素和条件。[全文]
-
无论谁入主白宫,欧洲都需要团结一致的对美战略
注重交易性质的外交路线只能带来暂时的收益。持久的合作建立在对战略利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如果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渴望单独与华盛顿建立双边关系,美国将永远在美欧关系中占据主动。 [全文]
-
双双“左转”?英法左翼胜选背后的细节
英法两国政坛三日内的先后变天,不过是执政党治国不力、选民审美疲劳且失去耐心的产物。(中)左翼的胜利,是两国选举周期正常波动的一个节点。如果英国工党和法国左翼联盟拿不出令选民信服的表现,也难免今日对手的失败结局。[全文]
-
在西方眼中,欧尔班的“中立政策”就是一种“亲俄政策”
“如果汽车的四个轮子都爆胎了,那么你就需要把四个轮胎都换掉。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战略,其重点不应是赢得战争,而是通过谈判带来高质量且持久的和平。我必须说,欧盟现在的任务不是发表讲话,站在俄罗斯或乌克兰一边,而是站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这是匈牙利新国家战略的本质。”[全文]
-
从欧洲到美国,“民主”制度的安全阀失灵了吗?
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和引发的政治动荡只不过是欧洲困境的最新表现。从根本上讲,欧洲的危机还是整个西方的政治制度危机。也就是福山说的,政治衰败。[全文]
-
欧洲正在自己的困境中梦游
究竟是唐纳德·特朗普还是乔·拜登赢得11月的美国大选已不再重要。无论结果如何,特朗普对欧洲国家军费开支的看法已经进入美国的主流舆论。北约自己的民调数据显示,欧洲民众对于削减社会福利、增加军费开支的做法毫无兴趣。[全文]
-
躁动的德国预示着欧洲的未来
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说,取缔德国第二受欢迎政党的做法不仅令人震惊,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深远影响,比如可能将德国从危机四伏的政治局势推向引发公民暴力的状态。[全文]
-
冯德莱恩的“去风险化”之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在特朗普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欧洲也在未雨绸缪,最不想的就是在这个当口和中国打贸易战。这一切使得冯德莱恩的新政策不合时宜。[全文]
-
只看风险,不见机遇,是欧盟对华焦虑的重要原因
欧盟的“去风险化”从最初偏重政治和战略层面的定义,强调制度和意识形态上针对中国,到后面越来越所谓的“客观化”,不仅强调政治的原因,也要提经贸的原因;不仅针对中国,也要针对其它国家。[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欧盟外交官:有了90天喘息期,我们应效法佛陀冷静备战
-
欧盟还在“被害妄想”:如果中国…
-
勒庞呼吁支持者:效仿马丁·路德·金
-
绕过欧委会?英国和欧洲多国秘密讨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特朗普发声:勒庞这事很大
-
欧盟:备战备灾,存好72小时物资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都拒绝了
-
“担心特朗普不可靠,欧洲呼吁建立自己的核保护伞”
-
受特朗普重创的欧洲密集展开“对华外交攻势”,效果几何?
-
为了造更多坦克,欧盟想找回“钢铁初心”
-
“欧洲正变得像前苏联”
-
德国1/3的火车永远晚点,“欧洲应该把钱花到更有用的地方”
-
“欧盟的8000亿欧元计划或让赤字爆炸,这个代价希腊熟”
-
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宣布:将退出“禁雷公约”
-
瑞典:欧盟不救助,中国就要掌控了
-
美国靠不住,欧盟想要自己建
-
“欧洲输了,门户向中企敞开”
-
-
· 欧洲乱局 ·
从英法街头的刺杀事件,到瑞典骚乱,到德国的占领法兰克福运动,再到土耳其游行示威,危机中的欧洲沸腾了起来。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依靠高福利维稳的制度越来越难维持。而福利吸引的移民被长期边缘化,在危机中更为贫困,成为动乱的“主力”。同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一样,欧洲多元文化政策也濒临破产。
-
欧盟反击:下月起将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征收关税
-
马克龙:下周召开欧洲防务首脑会议
-
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
-
马克龙:愿向欧洲提供“核保护伞”
-
瑞典跟进:不排除向乌派出战后维和部队
-
马克龙急了,召集欧洲领导人赶忙开会
-
朔尔茨回应慕尼黑驾车撞人事件:所有犯罪的外来移民都应被遣返
-
慕尼黑一汽车撞向罢工人群致28伤,警方:很可能是恐袭
-
欧洲央行宣布再次降息
-
拉脱维亚与瑞典的一条水下光缆遭到损坏
-
涉嫌非法接受竞选资助,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出庭受审
-
马克龙谴责:马斯克正支持一种新的国际性反动运动
· 朔尔茨回击:巨魔 -
奥地利总理宣布将辞职
-
66岁冯德莱恩,确诊“严重肺炎”
-
德国警方:暂无迹象表明袭击事件出于宗教极端主义动机
-
特朗普发“最后通牒”,欧盟回应
-
爱尔兰总理西蒙·哈里斯正式向总统辞职
-
朔尔茨未通过信任投票,将建议德总统解散议院
-
欧盟中国商会:78%受访企业认为欧盟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增高”
-
马克龙接受辞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