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雨子:《我本是高山》本有双赢的机会,但主创失去了“信心”
最后更新: 2024-05-09 03:14:2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聆雨子】
近日,将张桂梅老师事迹搬上大银幕的传记电影《我本是高山》正如期上映。
然而从提前点映起,围绕本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方式,互联网上已是一片唇枪舌剑——说确切些,是一片口诛笔伐的风刀霜剑。
热点模范人物,热点公众话题,从各角度看都该是讨巧并正确的选题。但热点有时也是双刃剑,热点背后,也会埋伏太多的各抒己见:热点的解释权可被各方争夺,热点的变现权也可被肆意消费。争夺意味着观点撕裂,意味着你总难免在迎合某一方的同时,陷入另一方的不满当中;消费则充斥着急功近利的贬义,让你在与热点扯上关系的瞬间,就变得形迹可疑、吃相难看。
电影自我定义为“女性主旋律”,从初始立意上无疑瞄着较高政治站位而去,且理应持有鲜明的性别身份立场。但尤为耐人寻味的是,当下对其最有微词的群体,还恰恰就是爱国热情最突出的那部分,和女权主张最强烈的那部分——一言以蔽之,很多人觉得,该作品“党性”和“女性”都不足,前者不够神圣与真诚,后者不够透彻与坚定。
《我本是高山》电影海报
信仰:平庸化诠释的逻辑谬误
无人否认,张桂梅老师这一路走来的真实历程,本就足以构成一部光芒四射的纪录片:17岁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边;26岁调入当地子弟学校任教;31岁考入大学深造;39岁丈夫去世,自愿前往地处边远的华坪县中心学校,自此扎根;51岁时华坪女高建立,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中学;12年时间里,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该校走出、考入大学,改变了自身命运。
上述动人细节,在一次次报道表彰中,早口耳相传飘入千家万户。
是以这电影首要面对的、必要传递的,正是“张桂梅的丰功伟绩与精神世界早被大众所能默诵”,和“围绕着张桂梅的评价人人心中皆已有正见”。
百折不挠的坚定、不计回报的付出、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将小我献身于家国的义无反顾。这些是“已经有了结论的东西”。这些东西只能呼应和共振,无法冒犯与消解。
电影做出的每种艺术加工、电影尝试输出的每种认知判断,都逃不过在这“已经有了的结论”前,经历显微镜级的检验。
一旦自作聪明、不能参透全社会在张桂梅身上形成的价值共识和信仰公约数,陷入窘境也是早可预见。
电影倒未必真想“冒犯和消解”,但主创似乎真有点“自作聪明”,有点不甘亦步亦趋于“已经有了的结论”。
也许觉得把人所共知的故事再搬演一遍体现不出新意,也许担忧“高大全太过、说教气太重”招致的审美疲劳或逆反心理,总之它相当刻意而急切地,想要为张桂梅建构一种多维性,想要添加更多个体的、私人视角的、“有血有肉”的成分要素。
然后便有了那个被诟病最多的人物动机:“思夫”。对死去丈夫的承诺和怀想,就这般扛起了主创心中“有血有肉”的那个质地,几乎在每次关键时刻,亡夫频繁以闪回形态出现、提供继续向前的能量,这如天启神示般挥之不去的镜头语言,仿佛不厌其烦暗示,什么才是一切的出发点。
然后便有了那些殊途同归的批评:说是女性主义,偏偏要把对一个男人的执念当作核心动机;说是爱国主义,偏偏要用对一个男人的执念替换掉党和国家。简直犯了“双重投降”的错误。
真实里是否就装不下任何高尚,微观里是否就装不下任何卓越,“不当符号”是否就非要一地鸡毛?
说白了:爱人间的情感固然是真实,对党和国家的信仰怎么就不能、不配是真实?
这是一种显著的逻辑谬误。
张桂梅: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图为张桂梅把头靠在“江姐”扮演者孙少兰肩上
在一种日渐趋同的优渥物质生活体验里,在一种日渐趋同的电影认知储备和艺术哲学体认里,今日创作者,仿佛越来越恐惧和没有信心去言说“超验的神圣”,仿佛只有近在咫尺的小情爱、小伤逝、小遗憾,才是敢抓取的部分。
结果即为影视编写思维中大行其道的“平庸化诠释”和“平庸化修剪”:为了说服自己也说服观众,调用廉价的智慧去解读种种道德神话,主动削弱原有的宏大丰沛。
就好像陈凯歌拍摄《赵氏孤儿》时坚持认为“用我的孩子替换别人的孩子去死”是不可能发生的,非要把故事改造为“程婴的妻儿在乱军中被杀、屠岸贾误以为死掉的那个孩子就是赵氏孤儿”(我被动地用我的孩子替换了你的孩子,而不是我主动)。其实,正因为它建立在匪夷所思的选择之上,正因为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最终发生了,这个故事才会有资格流芳千古至今。
就好像戴锦华在讨论《八佰》的史观遗憾时所说:你会有新的角度、新的图景出现,但是你也会遮蔽和抹除了一些历史图景——趋利避害是人性,但舍生取义也是人性吧?而且前者更接近于本能,反而后者才是更高贵的人性。
电影和文艺的存在理由,是因为它能提供“特殊解”,而非“普通解”。
越是在这个充斥着傲慢与偏见、冷漠和虚荣、内卷或拜金的当下,每个暂时无法成为张桂梅但又真心钦佩和景仰张桂梅的普通人,越是渴求呼唤着树立大智大勇、百折不挠、九死未悔……电影却在人性的小心翼翼中,躲开了神性的彼岸关怀,这份犹豫甚至反过来影响了张桂梅的形象本体,片中的她常纠结在歇斯底里与咄咄逼人的焦虑,本该萦绕其周身的“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庞大且专注的慈悲和严厉,消散无迹。
情感 :个体诉求与家国诉求的共存可能
话说回来,试图用私人情感来解答与支撑一切,固然是片面的,但由此彻底否决私人情感的存在,同样也是偏颇的。
一个公众人物(尤其是一个曾经默默耕耘、承载、不求闻达天下的,一个“非自愿成为公众人物的公众人物”),她有决心和信念层面的掷地有声的表态,也有资格存留和反刍自身不愿示人的隐痛。
何况,当我们回看张老师曾经接受的若干次对话,不难发现,她也的确不止一次谈及,自己与丈夫感情至深。
把张老师概括成“一个思念丈夫的女人”很潦草很泄劲,但不允许张老师在某些时刻里做回“一个思念丈夫的女人”,又很蛮横很冷血。
如前所述,思念是一种真实动机,忠诚同样是一种真实动机,爱人是一种真实动机,党和祖国和社会和人民同样是一种真实动机,它们完全可以共存共荣、指向共同的目标,完全可以相互加固、相互成全,而不是人为对立、非此即彼。
虽然这么讲有些和稀泥的嫌疑,但你总该承认,人性、人生、人格,本来就是形形色色的向度“和”到一起的综合物。
无论是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名作,还是这些年取得票房和口碑双重佳绩的主旋律新作,几乎均在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融汇中,采用“双重嵌套、双向奔赴与达成”的有效法则:这才有了《流浪地球》里“拯救人类”和“与女儿团聚”的并轨,有了《战狼2》里“维护世界和平”与“为爱人报仇”的同构,有了《长津湖》里保家卫国与兄弟情的互渗互证。
《我本是高山》原本也是有双赢机会的,但导演大概是对讲述个人情感太过习惯、对讲述集体情感又太没信心,本能地狂用这个、避过那个,最终,哪里都没能抵达。
好了,个人感情与爱党爱国是存在互通可能的,只是电影自己没处理妥当。
那么,个人感情与性别立场之间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陷入“40万买院士”争议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今年都颁给了谁?
2024-05-08 22:03 -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2024-05-08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相关推荐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74“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85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最新闻 Hot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