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保尔森:美国对华政策行不通,因为没有国家真正愿意遏制中国
最后更新: 2023-02-02 11:59:17【导读】 近日,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评论拜登政府的现行对华政策,指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大国,世界各国都无意与中国脱钩。保尔森在点评美国对华政策的同时,也对中国多有议论,对其个人观点看法,我方尊重但不一定赞同。观察者网编译此文,仅供参考。
【文/亨利·保尔森 译/观察者网 由冠群】
尽管人们一直在讨论如何进入一个新全球时代,但过去的一年却与2008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2008年,俄罗斯与邻国格鲁吉亚发生战争,美国与伊朗、朝鲜的关系持续紧张,当时的全球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然而,一个明显差别是中美关系的状况。当时,虽然存在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安全利益冲突以及对全球经济抱持不同看法(对人民币估值和产业补贴),但中美两方为维护各自利益仍有展开合作的可能性。我当时担任美国财政部长,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与中国领导人合作,一起防止危机蔓延,尽量减少损失,恢复宏观经济稳定。
今天,这样的合作是不可想象的。与金融危机期间不同,新冠疫情并未能激发中美合作,反而加剧了日益严重的中美对立。中国和美国互相指责,互称对方的政策糟糕,并在两国以及全球经济仍未复苏之时,彼此讽刺挖苦。
世界显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一个截然不同、更加自信的领导集体。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规模扩大了两倍多,现在有了更强的能力去推行对抗性政策。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开放力度却远未像许多西方人倡导和预期的那样。同时,美国的对华态度和美国政治一样,都变得非常消极。然而,不变的是,如果美中关系不稳定,那两国就不可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世界局势也将变得动荡不安前景黯淡。
亨利·保尔森呼吁中美两国管控分歧
与2008年不同,在2023年,中美两国几乎都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审视两国关系的各个层面,甚至包括曾被认为是两国积极面的事情,比如互相投资以创造就业机会或共同研发突破性技术。北京认为美国旨在保护本国技术的出口管制措施威胁到了中国的经济增长,而华盛顿则认为任何可能提高中国技术能力的东西都有助于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崛起,并有助于北京进行咄咄逼人的军备建设。
中美两国正从一种竞争激烈但时有合作的关系,一头滑向一种几乎全面对抗的关系。因此,美国面临着这样一种前景:相对于盟友的公司,美国的公司将处于劣势,美国公司商业化创新成果的能力将受到限制。美国可能失去其它国家的市场份额。对于那些担心美国对华竞争失利的人来说,美国的行动可能会让这种担忧成为现实。
“同志联盟”
美国正试图将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联盟,特别是亚洲和欧洲的民主国家,以制衡和施压中国。但这一战略没有奏效,反而伤害了美国和中国。从长远来看,美国人受伤害的程度可能还要超过中国人。很明显,中美两国在某些领域展开合作或互相补台,美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有益的经济关系,都符合美国的利益。
尽管许多国家都和华盛顿一样对中国的政策、做法和行为感到反感,但没有一个国家会在解决这些隐忧时效仿华盛顿的做法。诚然,几乎所有主要伙伴国都在加强对敏感技术的出口管制,审查并经常制止中国的投资,并谴责北京的强制性经济政策和军事施压行为。但即使是华盛顿最亲密的战略伙伴也不准备像美国那样广泛地对抗、试图遏制或在经济上瓦解中国。
实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与美国强硬派的呼吁背道而驰。尽管多国为了预防中国可能的施压,已使其商业活动分散化,在它国建立新的供应链并降低了最敏感领域的对华开放度,但这些国家非但没有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或切割,反而仍在深化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尽管美国警告多年,但中国还是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欧盟对华进出口规模都有所增长。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于2022年11月访问了北京,受此刺激,亚欧多国领导人现在似乎已迫不及待地要去叩开中国的大门。菲律宾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已经成行,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乔治•梅洛尼如顺利到访中国可能会使访华之旅蔚然成风。
而在发展中国家,华盛顿“驱离中国”的做法表现更糟。中非贸易额在2021年达到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长了35%。美国大力驱逐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退出各国电信主干网建设,这一做法对欧洲和印度较有成效,但在世界其它地区却几乎都无功而返。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该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其《2030年愿景》改革计划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和华为)是否愿意与其合作,甚至是在华盛顿紧盯的敏感领域进行合作,如人工智能和云服务。华盛顿一直谋求拉拢印度尼西亚这个亚洲民主大国去平衡中国的影响力,而实际上印尼却已将华为列为其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甚至政务系统建设的首选合作伙伴。
随着中国重新向世界开放,美国的这些努力可能会更加失败。为了应对华盛顿的“驱离中国”策略,北京正推出本国的“团结多数孤立美国”战略。
北京正转变其严格的防疫政策,重新开放边境,并寻求外国资本和投资来华以重启其经济。去年,习近平开启了自疫情爆发以来的首次外访之行,前往中亚和中东,突显其有意加强中国与全世界的联系;三年后再次出国访问,在每一站都做出新的承诺,将加强中国对外国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联系,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华盛顿、而非北京,会很快感到沮丧不安。
贸易规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17年,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六年后,华盛顿显然无意重新加入。但北京现已申请加入这个改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条约。中国还批准了《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与厄瓜多尔和新西兰等国更新或开始谈判新自由贸易协定。现在,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全球近三分之二国家的对华贸易额超过对美贸易额。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推行“以劳动者为中心”的贸易政策,这看起来非常像保护主义。华盛顿提出的“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也在相比之下显得非常保守。该“框架”目前处于勉力维持状态,主要原因是它拒绝再让某些国家进入特定市场,只因为这些国家加入了华盛顿回避加入的贸易协定。
华盛顿有可能在逆势而为。美国已经成功控制了某些最敏感的技术,包括先进的半导体技术。但如果其预设策略是与中国在技术领域更全面地脱钩,那它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没有效仿它的做法,它们最终可能会随机应变。
这些将中国拒之门外的做法肯定会伤害中国,但也会伤害美国。美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为此付出代价的是美国消费者。改正这一问题的一大明智做法是限制加征中国输美消费品的关税,加征关税只会让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多的钱来买这些商品。这些措施在政治圈很受欢迎,但它们却不是明智的经济措施。这些措施伤害了中国,但也伤害了美国那些创造就业机会的普通公司,这些公司依赖中国供应商,应变能力有限,且已被通货膨胀和高额的能源账单压垮。不过,美国不应在未获回报的情况下取消这些措施。例如,华盛顿应推动中国遵守《中美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其中就包括要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农产品。美国还应要求中国向更多的美国商品开放市场。
标签 中美关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由冠群 
-
22万“打工人”托起的中智股份拟主板上市,近半募资用于买房装修?
2023-02-02 11:34 观网财经-金融 -
我国最大粮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210亿元
2023-02-02 08:01 -
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鲍威尔:远未达到目标
2023-02-02 07:46 美国经济 -
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全部出炉,武汉超越杭州
2023-02-01 22:32 观网财经-宏观 -
如何理解“以工代赈项目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国家发改委解读
2023-02-01 19:14 观网财经-宏观 -
因“限制投屏”被起诉,爱奇艺回应:认真审慎对待
2023-02-01 17: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刘强东现身北京冲上热搜,名下实控企业超300家
2023-02-01 17:0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国—巴西玉米航线长江首航顺利抵达
2023-02-01 16:49 观网财经-海外 -
存储芯片历史性下滑,韩国存储双雄业绩暴跌、出口遭重挫
2023-02-01 16:30 观网财经-科创 -
微念退出李子柒公司,视频尚未复更
2023-02-01 15:4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抖音做超市,天猫京东怕不怕?
2023-02-01 14:4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曾被上交所罚停3个月的新湖期货拟主板上市,业绩能否逆风上扬?
2023-02-01 10:03 观网财经-金融 -
多家央企公布高管薪酬:最高年薪90万
2023-02-01 09:41 国企备忘录 -
强势开局!1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2.8%
2023-02-01 07:13 观网财经-海外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完成!
2023-01-31 21:42 国企备忘录 -
李克强:去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
2023-01-31 20:33 观网财经-金融 -
主流面板价格持续下滑,京东方去年净利润预降超70%
2023-01-31 18:35 观网财经-科创 -
厦门、珠海等市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最低3.7%
2023-01-31 18:28 观网财经-房产 -
净利润下滑超70%,龙芯CPU今年能走向开放市场吗?
2023-01-31 17:52 观网财经-科创 -
苏宁预告:2022年营收下滑47%,净利减亏73%-78%
2023-01-31 16:55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评论 65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评论 160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评论 641“46.1%!在东盟这一市场,中国超越韩国跃居首位” 评论 164“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评论 572最新闻 Hot
-
“美欧步调不一,涉华措辞反复删改”
-
波音CEO谈C919:三足鼎立也不是坏事,过度焦虑很愚蠢
-
华春莹讽刺对华“去风险化”:就像小溪偏要孤立长江黄河...
-
俄安全局:美国利用苹果手机监视多国驻俄外交官,包括中国
-
俄方辟谣:金砖峰会或改在中国举办的报道不实
-
“世纪审判迎来惊人结局!”,澳“兵王”输了
-
“美官员本想牵头美中共建一带一路,但错失一生最大政治良机”
-
北约秘书长:700名北约士兵进入科索沃,但……
-
“正考虑请中国主办”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
说到中国登月计划,他又泼脏水:我们要抢先,以防被“抢水”
-
路透、彭博、华尔街日报记者禁止参会!他的主意?
-
印度5月日均进口俄油196万桶,沙特份额被“蚕食”
-
马克龙:西方得改主意了
-
美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票数倒挂被批“笑话”
-
布林肯:跟中方见不上,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