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建宗:港青“北上”,靠港府工资补贴鼓励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更新: 2020-12-12 10:16:55导读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原定于10月14日发表的报告为何押后?林郑解释,香港经济要恢复,离不开中央支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民众要平衡的是,想不想有一份更有内涵的《施政报告》?
但与此同时,香港立法会反对派议员的揽炒闹剧仍在上演,新一轮疫情再次袭来。
对此,观察者网采访了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探讨施政报告与国家规划的关系,对近一年香港发生的重要事件做总结。
何建宗先生从实际经历出发,详实地谈论香港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问题与前景。
今日港人“北上”的情景,也不禁让人想起四十多年前内地民众“大逃港”。今年正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此时间节点,更值得思考内地和香港发生了哪些巨变。
【采访、整理 朱敏洁】
观察者网: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报告原定于10月中旬公布,但当时以访京为港争取惠港措施为由,港府决定押后公布《施政报告》,并表示“想不想有一份更有内涵的《施政报告》”。事实上,在报告发布前不久,林郑去了北京讨论惠港措施,就此份报告来看,其内容是否如预期中那样“更有内涵”,为什么?
何建宗:这份报告增加了不少中央支持香港的措施,都跟融入国家大局和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包括香港入股珠海机场、放宽香港汽车北上等等。在支持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方面,特区政府也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支持2000个港青到大湾区就业,并提供工资补贴。除了具体措施,跟过去几份施政报告相比,特首林郑更多着墨于一国两制,尤其是“一国”的论述。
观察者网:10月底,中央政府公布十四五计划相关建议。从《施政报告》发布时间和内容来看,是否与之有相呼应之处?如果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十四五计划是国家发展的长期计划,是接下来五年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内地各省市以此为发展目标;而施政报告一年一份,相对短期,这几年港府时常说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抓住国家发展机遇,不知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未来会如何改善或在施政报告中落实相关精神?
何建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也直指“一国两制”下香港政府要如何调整思路更好融入内地发展的问题。香港是在2007年左右开始参与国家“十二五”规划(该规划是2010年颁布),是由当年的特区政府智囊中央政策组推动的,我当年作为中策组研究员对情况比较了解。国家规划的幅度是五年,香港特首选举也是五年一次,但时间上并不重合。香港更多是按照每任特首的政纲和偏好来施政。
因此,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发布的五年规划是一个为时至少两年、全国上下及各部委通过大量调研论证所得出的约束性文件。所谓约束性,就是如果不达标是要被问责的。但对于香港而言,五年前的“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政府做过多少调研或者公众咨询。不过,如果特区政府因为种种原因如立法会不配合等,从而未能全面落实规划要求,中央也难以问责。
澳门在五年前的2015年,率先发布对接国家五年计划的澳门五年发展规划。这个做法值得香港参考。尤其是最近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有关港澳的第57段描述比过去更具体、更具针对性,香港政府对此必须有更积极的回应,并将其落实在未来五年的施政方针里面。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图自香港特区政府网站
观察者网:粤港澳大湾区是十四五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注意到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青年的就业、教育工作,您能否结合一些案例和数据详细介绍一下工作内容、进展?目前的不足和问题?
何建宗:作为青年智库,一国两制青年论坛早在三年多前就已经开始对港人在内地的读书就业待遇问题进行研究,并在香港发表首份报告,提出的多个建议也得到中央政府的采纳。
我们对在内地读书和毕业的香港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事实上他们大多集中在大湾区,是港人融入大湾区的主力军。我们今年初成立了“内地港澳青年学生之家”,在广州大学城设立了办事处,为有兴趣到内地读书、正在内地读书、以及已经毕业的香港青年提供支援和服务。最近我们还研发了“港生内地升学网”,是全港首个集收生数据、国内外排名、大学和学科排名的网上平台。
2019年,我们对在内地院校毕业不久的香港青年进行调查,发现在内地和香港发展的比例各半,就工资来看在内地发展是香港的56%,与同类研究结果相仿。
我们觉得,过去无论是两地政府或商界,都把创新、创业作为青年大湾区发展的重点。事实上,适合创业的青年始终是少数,而懂得创新科技的更是极少数。根据我们在大湾区的实地观察,香港青年还可以在非创新产业有很好的发展,例如广告业、会展业甚至甜点制作。
此外,如何鼓励港青在大湾区就业,发挥所长其实更加重要。香港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产业单一,主要都集中在金融地产和其他传统行业。日后香港应该探讨如何把大湾区各市的重点产业和香港的人才进行配对,让香港年轻人在更大的市场和天地发挥自己。
观察者网:今年《施政报告》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给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实际上,我们也经常看到香港内部关于大湾区争议,部分市民、青年的不了解、反对派的污名化相互交织,您在是否碰到过类似困境、有什么解决方法?另外,内地普通民众也有一些质疑,比如资源、房价等问题,您怎么看待两地出现的不同心态?
何建宗:首先,我觉得特区政府把重心放在就业、而不光是创业上,是正确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鼓励他们回去就业。现在用工资补贴的方式可以鼓励一批人,但不能持久。最近有智库指出,香港青年不愿意到大湾区的主要原因是工资比香港低。说实话,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新的发现。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提供足够的咨讯和数据,让香港年青人自己来做选择。
比如,我去年的报告发现在内地的工资是香港的56%,但如果扣掉生活和居住成本后,在大湾区工作的青年每月能够存起来的钱不一定比香港少。如果有买房或者创业打算的话,未来5到10年在大湾区实现的机会肯定比香港大。这还没有把大湾区的经济和市场前景考虑在内。
至于所谓“污名化”,我觉得就让事实证明,让数据证明,让亲身经历的年轻人去证明。个别人要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不愿意接受大湾区快速发展的事实,我们也没有办法。
我觉得未来香港要融入大湾区,有两个方向很重要。第一,是大大降低香港和大湾区的通关手续、时间和成本,必要时对交通进行补贴。我们说一小时生活圈,如果通关就用了半个小时甚至更多,那这个圈就是虚的。因此,要香港真正融入大湾区,必须把通关手续和时间减少,交通费用尽量降低。试想,如果日后深圳开往香港中环的大巴班次和票价跟新界的天水围或者上水差不多,那么很多人会考虑搬到深圳居住、香港上班。政府对两地交通费的补贴可以促成某种意义的同城化,长远来说可能比补贴香港青年人的工资意义更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居民网购涉疫食品被罚,湖北黄州:撤销处罚
2020-12-12 09:4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020-12-12 09:47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中央开的这个会,为2021年经济工作定了调
2020-12-12 09:40 -
“这3种情况 黎智英可交内地审判”
2020-12-12 09:21 香港 -
安徽一网约车司机砍伤女乘客实施强奸后,疑似跳江自杀
2020-12-12 09:17 -
逃往美国后,他宣称与家人断绝关系
2020-12-12 09:07 香港 -
国家卫健委:新增确诊13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12-12 08:0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黑龙江新增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20-12-12 07: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12-11 22:38 -
成都完成核酸采样145万人,除首发病例外检出阳性11人
2020-12-11 21: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12-11 20:34 新时代之声 -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12-11 20:13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2020-12-11 20:11 -
联合调查组:张家慧涉及的部分案件因腐败行为影响裁判结果
2020-12-11 18:51 廉政风暴 -
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于明年1月22日至24日召开
2020-12-11 18:46 -
中央明确: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020-12-11 18:44 观察者头条 -
-
国家医保局:心脏支架集采节省了117亿
2020-12-11 17:11 医疗改革 -
美驻华大使馆微博鼓动“和平抗议”,外交部回应
2020-12-11 16:49 中美关系
相关推荐 -
国会开支僵局难破,白宫通知员工做好“关门”准备 评论 32假期第一天,多地火车站开启“人从众”模式 评论 92对华征税有必要吗?朔尔茨这么回 评论 141“为抗衡中国,美国要在太平洋海底广铺光缆” 评论 150美国教授作证:中国绕过了我们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马来西亚总理:平衡东西方科技,华为将更有效参与5G建设
-
“为抗衡中国,美国要在太平洋海底广铺光缆”
-
“对华征税有必要吗?我不确信”
-
美国教授作证:中国绕过了我们
-
取消中企锂矿特许权?墨西哥矿业商会表态
-
与中国竞争?CIA捞情报有了AI新工具…
-
他回美国了,白宫:感谢中国
-
乌军方:瓦格纳集团成员已重返乌东前线作战
-
他终于道歉,“总理之路走到头了”?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美国将无限期延长对韩豁免”
-
在黄岩岛拆中国的浮动屏障?菲律宾谎言被拆穿
-
俄外长:准备就乌克兰问题谈判,但要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
印度外长:加拿大有很多有组织犯罪分子,攻击印度被纵容
-
都想减少“对华依赖”?谈判遇挫,澳部长对欧盟警告上了…
-
俄罗斯再制裁23名英国公民,包括英国防参谋长
-
“我不会坐在那里听美国人说教,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