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爆料“拜登下令炸北溪管道”,美俄回应
-
齐倩邮箱:qiqian@guancha.cn
最后更新: 2023-02-09 09:16:44(观察者网讯)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事故距今已发生四月余,调查各方均认为管道遭“蓄意人为破坏”,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仍众说纷纭。北京时间2月8日晚,美国资深调查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此次泄露事故正是此前一直将矛头对向俄罗斯的美国政府所为。
据赫什所说,去年6月,美国海军潜水员在一次军演的掩护下,在管道下埋设了爆炸装置,以完成美国总统拜登亲自发出的命令。对此,白宫、美国中情局等美政府机构则紧急否认。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发布报告,直指美政府炸毁北溪管道
这篇调查报道发表在西摩·赫什个人网站,题为《美国是如何毁掉北溪管道的》。在发布11个小时内,已被英国《泰晤士报》、路透社、法新社、俄新社等各国权威媒体转述,引起广泛热议。
赫什在报告一开始,就将矛头对准美国海军“潜水和打捞中心”,称几十年来,该中心一直在培训技术精湛的深水潜水员。据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去年6月,在挪威政府的帮助和“波罗的海行动22”(Baltops 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美国海军的潜水员在波罗的海海底布设了爆炸装置。
赫什继续指出,炸毁北溪管道正是美国总统拜登的决定,而这个决定是拜登与其外交政策团队——国安顾问沙利文、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纽兰,讨论了长达九个月后做出的。美国中情局随后制定了具体计划。
赫什援引“直接知情人士”的话称,炸毁北溪管道的想法最初由沙利文提出。在此后的讨论过程中,海军提议动用新近服役的核潜艇执行任务,空军讨论了空投装备延时遥控引信的炸弹。最终敲定由中情局执行破坏行动。
去年3月,中情局行动组成员飞赴挪威,与挪威情报部门和海军讨论实施破坏的具体地点。期间,美挪两国经过商议,决定向丹麦和瑞典的高级官员通报近期将准备实施潜水行动,以免两国海军一线人员干扰行动。
按原定计划,爆炸装置上装有一个延时起爆器,爆炸将发生在布设后的48小时,但白宫方面认为爆炸时间离演习太接近。为避免外界生疑,华盛顿方面要求将起爆装置改为远程指令起爆。最终在9月16日,一架挪威海军的P-8巡逻机在目标海域投下了一个声呐浮标。浮标发射信号,传到爆炸装置。几小时后,高能C4炸药被触发。
谈及美国这么做的原因时,赫什分析称,这源于美国的政治担忧:首先,俄罗斯依靠天然气贸易持续获得能源收入;而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一直“沉迷于”俄罗斯的低成本天然气,却减少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同时削弱了他们对乌克兰支持的承诺。
英国《泰晤士报》制图
西摩·赫什是美国资深调查记者,现年85岁,曾为美媒《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撰稿。
1969年,赫什因揭露美军在越南战争时期的“美莱村大屠杀”的暴行,在美国新闻界展露头角,并于1970年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
20世纪70至90年代,赫什相继为《纽约时报》报道水门事件、美军对柬埔寨的秘密轰炸等事件。2004年,他还报道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的虐囚事件。赫什因持续揭露美国政府丑闻,获得过两次美国国家杂志奖、五次美国乔治·波尔克奖、一次英国乔治·奥威尔奖等权威新闻奖项。
但据路透社报道称,近几年,赫什发布的两篇报告因消息来源问题引发争议:第一篇报告质疑奥巴马政府关于2011年击毙基地组织创始人本·拉登的说法;第二篇报告指责叙利亚反政府武装2013年8月在大马士革郊区发动沙林神经毒剂袭击,造成数百名平民死亡。
西摩·赫什(资料图)
这篇指向鲜明的调查报告,将美国置于风口浪尖,也使得美国政府机构纷纷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同日晚些时候,白宫国安委员会发言人沃森(Adrienne Watson)断然否认了上述指控,并称赫什的调查报告“完全虚构”(complete fiction)。美国中情局(CIA)和国务院的发言人回应称,上述说法“完全是错误的”(completely and utterly false)。
当被问及挪威政府支持美方行动的说法是否正确时,挪威外交部也称:“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另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被问及相关问题时,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表示,他没有关于北溪泄漏事故幕后黑手的信息。他说:“如果他们(美国人)报告这么说,你可以去问他们。我不知道是谁炸毁了它。”
丹麦国防网站发布泄露海面航拍,视频截图
去年9月26日至28日,位于丹麦水域附近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先后被发现至少4处泄漏。截至目前,参与调查的各方均认为管道泄漏“是蓄意破坏”,其中瑞典安全局在事故现场发现炸药痕迹。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至今未有定论。
而此前,俄罗斯方面曾呼吁多国协调开展调查,一度遭到拒绝。
在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官员和美国立即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俄方予以否认,并暗指美国和北约参与其中。去年10月,俄国防部曾指控英国皇家海军官员参与恐袭“北溪”。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时任英国首相特拉斯在“北溪”事件后第一时间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信息称“已搞定”(It's done)。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北溪管道泄露事件,美国多名官员表示出“喜闻乐见”。
去年10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该事件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今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在国会表示,她对北溪管道被摧毁成一块“海底废金属”而感到“满意”(gratified)。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北溪- 责任编辑: 齐倩 
-
中方向叙方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援助
2023-02-09 09:07 地震 -
韩方:朝鲜举行夜间阅兵纪念建军75周年,规模创历届之最
2023-02-09 08:51 朝鲜现状 -
-
“中老泰”全程铁路运输往返班列成功首发
2023-02-09 08:27 一带一路 -
中国救援队成功参与营救首位幸存者
2023-02-09 08:20 -
他敦促德法,“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2023-02-09 07:28 乌克兰之殇 -
俄外交部宣布永久禁止77名美国人入境
2023-02-09 07:16 俄罗斯之声 -
叙官员:叙境内有近30万人因地震流离失所
2023-02-09 06:54 -
先提查尔斯再赠礼物,泽连斯基借此呼吁英国支援战斗机
2023-02-08 22:58 乌克兰之殇 -
叙代表:西方制裁让人道主义飞机都不敢降落叙利亚
2023-02-08 22:55 地震 -
-
朝鲜举行阅兵式庆祝人民军建军75周年
2023-02-08 21:50 朝鲜现状 -
美方声称向40国通报中国无人飞艇调查情况,中方回应
2023-02-08 21:26 中美关系 -
漂来3.2吨可卡因!新西兰截获“最大批”毒品,相当于30年供货量
2023-02-08 20:17 -
惠誉:中国经济迅速反弹,2023年增长预测调高至5%
2023-02-08 20:03 中国经济 -
土耳其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3-02-08 19:49 地震 -
强震已致土叙两国超1万人遇难
2023-02-08 19:14 地震 -
事关上合,伊朗总统签署重要命令
2023-02-08 19:06 上合组织 -
泽连斯基到了,苏纳克与其会面
2023-02-08 18:27 乌克兰之殇 -
“援乌重型武器,会把北约拖入不可预测的俄乌冲突中”
2023-02-08 17:38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评论 27毕节通报“记者被打”:3人被拘留,镇长被提名免职 评论 607“46.1%!在东盟这一市场,中国超越韩国跃居首位” 评论 157“全职儿女”和“掏空6个钱包买房”,哪个更啃老? 评论 546350余位专家高管联名:AI堪比疫情和核战,或灭绝人类 评论 670最新闻 Hot
-
河南小麦现在咋样了?央视记者邓州实地探访
-
说到中国登月计划,他又泼脏水:我们要抢先,以防被“抢水”
-
路透、彭博、华尔街日报记者禁止参会!他的主意?
-
印度5月日均进口俄油196万桶,沙特份额被“蚕食”
-
马克龙:西方得改主意了
-
美众议院通过债务上限协议,票数倒挂被批“笑话”
-
布林肯:跟中方见不上,遗憾
-
“他也想访华”
-
“是时候弃用美元了”
-
韩乔生将赴现场解说,“村超”能救中国足球吗?
-
大众中国CEO:在华不打价格战,销量被自主品牌反超“无所谓”
-
NASA不明飞行物小组召开首次会议,称美国领空有安全风险
-
多名明星遭虐猫团体“开盒”?网友曝光
-
卢拉向11国喊话:团结起来!创立南美货币与美元抗衡
-
美国施压、瑞典催促,“土耳其外长直接不来了”
-
昔日副手正式变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