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玲: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创新平台和战略高地
最后更新: 2022-07-25 16:41:15【文/陈文玲】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演化之中,大国竞争博弈日趋激烈,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俄乌冲突引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剧烈调整,如何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暴风骤雨中驾驭中国这艘巨轮破浪前行,从长远看,决定胜负的将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竞争力,而其中的主战场是科技创新创新能力的国际战略博弈。
主要国家把强化创新能力作为大国竞争博弈、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此,必须加快打造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的战略性创新的高地,持续提升创新引领战略能力,为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战略高地,是国家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
一、充分认识粤港澳大湾区不断积累的科技创新集成优势,使存量资源与增量资源叠加形成战略性创新能力和优势
16 世纪以来的500年,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始终被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美国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原始创新和发明创造占全球80%以上,成为与美元、美军三足鼎立支撑美国占据全球强国地位的战略性基础和称霸世界的霸权能力。环顾世界,今天的创新型国家都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具有强大创新优势的国家,既包括综合国力大国,如七国集团(G7)国家等;也包括小而强的国家,如瑞士、以色列等。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体,制造业产能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国家,中国正在走向创新型国家,但与创新能力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相比,战略性、原创性、基础性创新能力薄弱,仍是中国在所有经济、科技领域中的最大短板。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创提升创创新能力的排头兵,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积淀了有效存量优势,有条件、有可能、有基础、有必要实现创新发展的新突破。对比世界上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建设模式,开创了世界区域经济发展史上未有之先例。如果能通过标准和规则对接实现一体化发展,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后发优势。假以时日,无论是人口规模、制造业规模、GDP规模还是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都有机会超过东京湾、纽约湾、旧金山湾等世界主要湾区。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打造国家创新高地的历史使命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
相比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与经济等要素高度集聚在约为1万平方公里的建成区,人口密度接近东京湾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且空间高度连绵,跨界地区功能高度融合,已超过东京湾成为亚洲最大城市连绵体。国家支持在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建设了散裂中子源、驱动嬗变装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广州中新知识城等一批重大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推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不断提升能级。
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魅力所在,科技创新力量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演化和调整中,粤港澳大湾区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已经被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建设世界第一科技走廊的光荣使命,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从而创造超越美国和日本湾区发展的综合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已经纳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行列,其目标是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中国2021年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中心具有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集聚区。在珠江东岸地区,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成为大湾区产业创新的主轴。珠江西岸的广州、佛山和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创新发展重要区域。在珠江西岸地区,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海西部生态新区、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肇庆新区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正在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引领带动粤西地区创新发展。
港珠澳大桥 @视觉中国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
从全球四大湾区比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人才成长势头处于领先态势。在湾区内,聚集了5所世界100强的大学,多于其他湾区。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粤港澳大湾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达1187.81万,占6797.49万常住人口的17.47%。按照8%的高等教育人口增长率,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人口将达到 1883.6万人。
对比国内主要区域中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引进数量上已有一定优势,大湾区陆续颁布了《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关于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诸多高质量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了制度供给优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大湾区的重要学术研究中心,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和国际惯例接轨的优势。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和科技文化中心,拥有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深圳特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中心,除了深圳大学之外,还引进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香港相关大学的研究院,创办了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并且和中科院合作筹建深圳理工大学和深圳海洋大学。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资源,大湾区不像其他湾区的“单核”发展模式,而是以深圳、香港和广州三城为联动核心,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快速流动的多层级城市群,从而实现了丰富的资源联动。其中人才的储备和供应更是联动的关键所在,大湾区一方面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进计划,另一方面优化人才要素跨境跨区域政策。
全面实施大湾区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珠三角九市累计发放个税补贴23.9亿元,引进近9000名境外创新人才。2021年在穗全职院士人数64人,近200位院士、40余位港澳科学家集聚广东开展研发,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根据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0》,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拥有年末从业人员707.73万人,大专以上从业人员占总人员的42.19%,留学归国人员比率 0.3670%,人才质量结构不断优化。
以深圳特区和广州市为代表,吸引了全国大批优秀人才聚集,大量留学生加速回国,相当部分聚集在粤港澳大湾区。据《2020年深圳人才竞争力报告》,2019年深圳引进各类人才28.75万人,引进人オ数量逐年稳步上升,在深圳有省创新科研团队38个,连续十年居于全省地级市第一;制造业的人才总量超过104万,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超过40%。目前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达548万余人,深圳科技大军人数超过200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近1.6万人,全职院士超过50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4万人。东莞人才总量达到258.4万人,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比重的24.6%;高层次人才总量18.3万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各类人才平台1523个,通过机构集聚基础研究人才近万人;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5个。
标签 粤港澳大湾区- 原标题:加快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创新平台和战略高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巨资批发东南亚博士,四线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2022-07-25 16:28 中西教育 -
又一起!邢台学院选聘13名韩国博士,起底“速成博士”产业链
2022-07-25 16:27 -
台湾新增2例BA.5本土病例
2022-07-25 16:26 台湾 -
男子核酸检测不戴口罩自称“政府的”,沈阳回应
2022-07-25 16:08 抗疫进行时 -
历经三年、杜富国康复出院
2022-07-25 15:34 -
公安部:十年来共3700余名民警因公牺牲
2022-07-25 14:35 -
兰州城关区本轮疫情已处理37名干部
2022-07-25 14:07 抗疫进行时 -
杭州灵隐寺:深刻吸取南京玄奘寺事件教训
2022-07-25 13:29 依法治国 -
海关总署: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人员,入境时应主动申报
2022-07-25 12:04 -
公安部:电信网络诈骗境外作案占比八成,大量涉诈重点人员滞留境外
2022-07-25 11:56 中国这十年 -
公安部回应唐山打人事件:一定会彻底查清全案
2022-07-25 11:07 -
多地佛协通知:佛教活动场所自查供奉牌位
2022-07-25 10:42 -
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曾兵突发疾病去世,享年52岁
2022-07-25 10:42 -
接待吴啊萍的僧人灵松初中辍学,曾因撞死人被判刑
2022-07-25 10:33 -
“南京女大学生遇害案”主犯提出无罪上诉
2022-07-25 10:28 -
疫情过后,房租“补涨”了?
2022-07-25 09:22 -
31省份新增本土“101+579”
2022-07-25 09:10 抗疫进行时 -
广西新增本土22+210,其中北海22+205
2022-07-25 08:46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本土3+15
2022-07-25 07:52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尹锡悦,终于抓到了 评论 251“中俄关系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 评论 54“形势十分严峻”,洛杉矶奥运会危? 评论 150TikTok案,能指望特朗普吗? 评论 110脑机接口竞赛:又一场典型的中美模式较量 评论 2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