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正:为什么说民主生活是中共集体凝聚力的来源?
——以几则军政干部的日记为例子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傅正】
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首次民主生活会。
对于“民主生活会”这个词,常看时政新闻的朋友可能并不会感到陌生。那么,什么是民主生活会?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实际上,民主生活会、集体学习等党内民主实践方式是从苏联那里传过来的。为了弥补“大清洗”造成的不利局面,1930年代后期,联共(布)开始强调党内民主的巨大作用,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
1937年2至3月召开的联共(布)中央全会要求进一步贯彻党章所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始更广泛地开展起来了”。[1]1939年初,苏共十八大首次把自我批评写进党章。新党章规定:“在各个组织内或在全党内自由而切实地讨论党的政策问题,是每个党员根据党内民主制所享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只有在党内民主制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巩固党的纪律。”[2]
这些改革措施给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在这期间,中共创造性地发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民主生活会和集体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远远超出了苏联共产党的实践范畴。直到今天,民主生活会和集体学习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它们构成了中共民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到这里,我顺带补充一些关于民主的问题。在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理论热点,关于它的诠释层出不穷。在我看来,这个概念并不复杂,全过程民主是相对于西方选举民主而言的。
卢梭有言:英国人选举议会时是主人,选举完了又变回了奴隶。西方选举民主本质上是选票游戏,与它不同,全过程民主强调民主实践不应该停留在人民投票的那一刻,更应该体现在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今天的全过程民主应该怎么落实?这需要交给更加专业的政治理论家进行讨论。在这里,我以几则日记为例子,谈一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实践。这些民主实践是同集体学习、群众动员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仅仅是投一票了事,更是对人的改造和对社会关系的改造。
秦基伟的例子
我们知道,电视剧《亮剑》的主线是以团长李云龙和政委赵刚的关系展开的。李云龙需要赵刚来教育自己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赵刚也需要李云龙来教育自己怎么跟基层打成一片。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知识分子需要军人和群众来改造自己,军队和地方干部也需要知识分子来改造自己。
现实的例子比影视剧更加鲜活深刻。比如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秦基伟,他10岁丧母,11岁丧父,12岁唯一的哥哥去世,从小孤苦伶仃,靠砍柴放牛为生。13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工农红军。可以说,他只接受过不到一年的小学教育,除了《百家姓》《三字经》以外,没有读过什么正经书。[3]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秦基伟开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从1938年7月开始,他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一则通过日记巩固自己新学的文化知识,再则通过日记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省自己有哪里需要改进。
我摘一段他在1939年8月5号的日记。
我们看,字迹还是很稚嫩。秦基伟将军在日记开头写道:
自三八年七月开始做工作日记亦至三九年的七月,在这刚刚的一年过程,自己文化上的进步虽然得到些成绩,但我认为是太慢了,还不能赶上我今天的工作须[需]要,确感觉到对我工作许多的限制,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中表现进步慢而并对整个工作上亦会受到极大的障碍,因为我今天仍然是要继续日常工作日记,他的作用不仅是炼[练]习文字上的进步而是每天对自己思想意志上的检查,并希望诸同志时[常]检查加以批评,其目的是使这个日记的过程能促进向着规律而正确的方向发展。[4]
秦将军没有食言,没有说大话,他的日记非常细致。我们能够在其中看到许许多多对于工作不足之处的总结,很多总结还非常细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相关推荐 -
“俄军炸毁坦克后,发现对方用德语喊‘别开枪’” 评论 288亚运会首金!中国赛艇队姑娘夺冠 评论 62开幕式总导演:我们选择的点火方式是充满自信的表达 评论 95习近平宣布杭州亚运会开幕 评论 65他在联大怒批日本:应立即停止 评论 113最新闻 Hot
-
被拜登爽约过的他们将缺席此次峰会,美方“失望”
-
“不该对乌开出空头支票,除非...”
-
美外交官认了!“是五眼联盟...”
-
他在联大怒批日本:应立即停止
-
“无法将中国排除在外,非常乐意合作”
-
美对华芯片限制“护栏”最终规则公布
-
“乌克兰已头脑发热,美国应让他们冷静冷静”
-
“拜登已对泽连斯基承诺,将提供远程导弹”
-
“中国唤醒成功了,但印度还没收到月球探测器信号”
-
“俄罗斯明年将大幅提高国防开支,至GDP的6%”
-
中美俄高层一周内密集互动,释放哪些信号?
-
学起乌克兰,俄罗斯鼓励民众用APP报告来袭无人机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韩国要求美国解决问题
-
刚果(金)驻以色列大使馆将迁往耶路撒冷
-
来了!22条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
92岁默多克卸任福克斯和新闻集团董事长,长子接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