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城地铁齐涨价,票价定多少才合理?
关键字:武汉地铁涨价后,不少乘客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票价不符合当地人均收入水平,“坐不起地铁了”;南京地铁涨价消息公布后,也有类似的声音。
新浪微博推出了一项“地铁是否应该涨价”的投票调查,共有6711人参与投票,其中近96%的人不支持地铁涨价。
专业人士对此却另有看法。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认为,地铁涨价涉及日常民生,公众感到不满很自然。但事实上,如果地铁不涨价,入不敷出的部分就要由公共财政补贴,最终还是全体纳税人买单。
以南京为例,南京地铁自2005年开通以来,票价水平基本持平,但随着劳力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一直在增加,设备经过多年使用也已老化,陆续进入大、中修周期。这些因素导致地铁运营和维护成本激增,现行票价政策对地铁运营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下降。
2017年,南京地铁营业收入约20亿元,营业成本高达32.1亿元,缺口超过12亿。南京市财政当年给南京地铁补贴了15.18亿元,其中运营亏损补贴14亿元,其余1亿多包括安检补贴、岗位补贴和税费返还。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贾顺平也认为,地铁票价应该动态调整。他对界面新闻表示,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应获得政府补贴,但这并不意味着票价不能变动。票价是否上涨,跟当地的经济发展、财政负担、居民收入水平等都有关系,并且应当经过公开合理的程序。
武汉原先的地铁票价是2012年制定的,根据武汉市统计局数据,2012年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61元,到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359元,比2012年增长了75%。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铁价格小幅上涨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武汉的刘女士算了一笔账:她每天通勤需从武汉地铁3号线沌阳大道站坐到1号线东吴大道站,涨价前这趟路线来回票价共9元,现在是10.8元(有折扣),每个月总体的交通成本增加了40元左右。
刘女士并不觉得这样的涨幅有太大影响。“轨道交通非常准时,这对上班族来讲非常便利。我虽然有车,但不喜欢开,因为很堵。”刘女士说。她认为,现在物价都在涨,如果地铁运营成本确实提高了,调升票价也是支持的。
调整地铁票价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贾顺平表示,城市公共交通制定价格时会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成本,二是通过价格调节乘车习惯。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适合长距离出行,因此地铁定价会有意鼓励市民在短途出行中尽量使用地面公交。
目前国内地铁票价采用“递远递减”的原则,即乘坐的里程越长,平均下来每公里的票价越便宜。以武汉为例,起步价2元可以乘坐4公里地铁,平均每公里5角钱;而坐18公里地铁的价格是5元,平均下来每公里只要2.7角。部分城市5元地铁票可乘坐25公里以上(即2角/公里),其中郑州最长,达到30公里。
南京和深圳均明确表示,此次调节地铁起步里程,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分流一部分短途客流。南京地铁目前有近一半的乘客出行距离不足10公里,涨价后,他们需要支付的票价将从2元上升至3元乃至4元,一部分人会因此转移到公交,从而使地铁的运营压力得到缓解。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排除远途出行,在地铁和公交耗时差不多的情况下,地铁贵1元会让15%的人转乘公交,贵2元会让53%的人转乘公交。
刘岱宗对界面新闻表示,三公里之内的出行方式很多,除了地铁,还有常规公交,现在还多了共享单车,即使地铁起步价提高,乘客也有其他选择。
“南京地铁10公里2元的价格跟公交差不多,但地铁的建设成本更高,硬件设施和环境也更好,理应在价格上体现出跟公交车的差异。”刘岱宗说。此外,常规公交公司的运营也有很多困难,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头部系统,涨价也能给公交留出一定发展空间。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公众反对涨价,跟沟通工作没做好有一定关系。“涨价要按照程序来进行,除了举行听证会,如果地铁公司能主动公开他们的成本和运营情况,做到有依据的涨价,公众可能会更理解。”
深圳发改委也表示,将要求地铁集团公开更多经营管理信息,让公众了解地铁运营状况和未来规划,做到科学、规范、透明定价。
地铁公司的账本
目前,国内地铁的建设成本往往由政府承担或和地铁公司分担,建成后的运营成本以乘客负担为主,政府补贴为辅。
在大部分城市,地铁的客票收入远远不能覆盖运营成本。前面提到,南京地铁2017年总收入仅20亿元,其中客运收入约15亿元,其余收入来自广告、租赁、物业、施工等。
武汉和深圳地铁相比之下“赚钱”得多,2017年武汉地铁总收入达到了120亿,是南京的6倍,主要因为武汉地铁在土地一级开发方面获得了近100亿的收入。深圳地铁则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141亿元的营业收入中,房地产开发占到了91亿,录得净利润67亿元。
不过,地铁公司的收入不能全部用来支付日常运营成本,更多投入了后期建设。深圳发改委表示,地铁建设资本金50%由政府拨付,另外50%由企业通过土地开发、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办法来解决。也就是说,虽然深圳地铁盈利了,但目前仍处于大规模地铁建设阶段,这些“创收”将重新用于地铁建设和追加投资。
此外,地铁公司也有不少负债。武汉地铁2017年底的负债为1648亿元,当年仅利息就支付了34亿。
南京和深圳均强调,这样的责任划分是为了保持地铁能够可持续发展。深圳发改委还表示,财政资金的投入要保证公平性,要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各项民生领域均衡投入。
在提高票价的同时,地铁公司也在寻找其他方法增加收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学习香港地铁的“轨道+物业”模式。深圳地铁已尝到了房地产开发的甜头,杭州也建成了2个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未来还有6个将落地。
不过,对内地许多城市来说,推进地铁物业上盖建设仍面临一定的政策困难。
有待提升的服务
和票价相比,部分乘客对地铁的服务质量意见更大。
曾在武汉生活的胡先生对界面新闻表示,考虑到武汉之前是全国地铁票价最低的城市之一,涨价可以理解,但不得不看到,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的服务水平也应该相应提高。
例如,武汉地铁晚上10:30就收班,在国内二线城市中算是早的;武汉地铁的速度也比较慢;部分线路的发车间隔时间过长;地铁和公交之间没有换乘优惠,等等。
相比之下,广州地铁的价格和涨价后的武汉地铁齐平,体验却好得多,包括速度更快、车次频繁、有WiFi、上下都有电梯、干净、站点密集、线上支付普及等。
刘岱宗也指出,乘客支付了更高的价格,就应该同样提高服务质量标准,而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也能减少部分乘客对于涨价的抱怨。“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到底是要低价,还是要更好的出行服务?”他问。
专家们还认为,地铁公司在涨价的同时,也应优化运营策略。
贾顺平提到,地铁公司应给予高频乘客一定的优惠,例如北京地铁每月车费超过100元后,多出部分可享受折扣。
刘岱宗则建议在票种组合方面进行更多探索。台北、香港、东京等城市的地铁均推出了多种套票,比如台北地铁除了固定的单程票和交通IC卡外,还有旅游票、定期票、团体票等,其中仅旅游票就有14个种类,包括不同有效期、不同线路的车票,还有与旅游景区合作的包含景点门票的车票。
刘岱宗认为,内地地铁公司可以借鉴香港等地的经验,多样化的票种有助于吸引不同需求的乘客,也有利于地铁公司增加收入。
- 原标题:多城地铁齐涨价,票价定多少才合理?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最后更新: 2019-03-28 10:40:41
-
去哪儿、飞猪回应被北京消协点名涉嫌“杀熟”
2019-03-28 07:38 -
中兴通讯2018年净亏损69.83亿元
2019-03-27 21:30 商业 -
不正当竞争!美团强制商家二选一被罚25万
2019-03-27 18:04 商业 -
最新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支付宝第一,腾讯金融第二
2019-03-27 17:32 TMT观察 -
华为胡厚崑:下半年发布颠覆性VR终端
2019-03-27 15:50 大公司 -
小米海外喊话华为P30系列:这真的是必需的吗?
2019-03-27 15:47 大公司 -
“相互宝”首现争议案例,是否违背初衷?
2019-03-27 15:23 -
-
滴滴、易到、途歌各自遇阻,新巨头联盟为何此时联手入局?
2019-03-27 10:19 TMT观察 -
华为:潜望式摄像头经过三年研发 50倍变焦是可接受的最大倍数
2019-03-27 10:14 手机 -
雷军是否会履行10亿赌约?董明珠:不知道
2019-03-27 09:23 -
今年,新能源车地方补贴全面取消
2019-03-26 20:29 新能源汽车 -
京东方18年财报:盈利缩水54.61% ,液晶面板出货全球第一
2019-03-26 17:19 大公司 -
高喊“活下去”的万科日赚近1亿,高管: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
2019-03-26 17:18 中国房市 -
华润置地年报:全年总有息负债比率42.3%
2019-03-26 17:18 -
阿里大文娱拟新招1800名新员工 加码内容制作和技术开发
2019-03-26 17:18 商业 -
苏宁与ITA达成战略合作 2019年引进150个意大利品牌
2019-03-26 14:04 大公司 -
映客失速:去年营收净利双降,市值不及虎牙十分之一
2019-03-26 11:17 上市公司 -
柳青看望遇害滴滴司机家属 微博反思:恳请给机会改过自新
2019-03-26 10:37 商业 -
满减变少+配送费增加!美团饿了么正集中涨价!
2019-03-26 10:08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国会山骚乱会重演吗?
-
“中国必须有自己的ChatGPT,现在特别像‘两弹一星’的时候”
-
没点名,但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这话“让人秒懂”
-
不丹首相称“已为中不签署边界条约做好准备”,印媒急了
-
美俄停止共享核武数据,俄方:仍会通报发射
-
再添一位?“访华名单越来越长”
-
美官员宣称:俄罗斯“不该”是五常之一
-
英国获准加入CPTPP,成该组织首个欧洲成员
-
俄外长:要是没西方,冲突早结束了
-
华为回应5G手机何时能回归
-
特朗普成美国首位被刑诉前总统,各方回应都在这了
-
特朗普被起诉
-
“不确定的世界,大家可以相信中国,中国说到做到”
-
集体退席!泽连斯基演讲现场,奥地利第三大党抗议“违反中立”
-
AI进入情报战?英大臣称计划成立新部门,还以马航空难举例
-
“为中美关系加护栏这事,拜登政府尚未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