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鹏鲲|西方高校濒临破产:教育产业化是主因,反智主义是助力
教育产业化是主因 反智主义是助力
只熟悉中国大学的人完全不能理解这种现象,因为他们无法在疫情和大学的钱变少之间建立起因果联系。
对于中国的大学而言,疫情期间学生通过网络上课,减少的收入只有住宿费和食堂的承包款。这两项对于学校而言,原本就赚不了多少钱,相反还节约了水电费开支,但加入教育产业化之后就不一样了。
中国大学的本科学费,一般不超过1万元/学年。这样的学费,有人认为高了,应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补贴,有人认为不高。但不论是认为高还是不高,都是着眼于中国收入偏低的家庭的承受能力。
如果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的学费相当低。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数据,美国大学的学费自1980年以来直线上涨。公立大学四年制每年的学费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大关,私立大学本身学费就不低,增长的速度还更快。私立大学四年制的学杂费加上食宿在19-20学年平均为498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是三十多万。
美国大学学费变化趋势
教育产业化使得学生更加挑剔,学生和家长将更加严格地审视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付出高额学费的这些学生而言,大部分人是不接受交一样的钱,但是线上教学的。
这个逻辑有一个前提,就是认为疫情不是一件值得严肃认真对待的事,线上教学不是非此不可的。这就需要有一股非常强烈的反智主义的力量,和善于利用这股力量的“精英们”。
英、美、澳和很多英联邦国家一脉相承,在这点上是共通的。英国有人因为相信5G基站会传播病毒而选择纵火,这样的事仅仅在4月11日-14日就至少有20起。9月5日,因为认为抗疫措施过严,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抗议者涌上街头,要求取消限制措施并和警方大打出手。
美国在反智主义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登堂入室,成为了一种文化。历史渊源、组织认同、现实体现和原因在1962年就可以写成《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几乎每次总统选举,展示自己的民粹主义反智倾向讨好选民都是两党候选人必备操作。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很善于展示自己的反智倾向,而且擅长引导美国民间的反智主义力量。
网友MaestroZiikos讽刺特朗普注射消毒液的提议
大学与反智原本联系不到一起,但是社会不可能对大学完全没有影响。既然大家都相信特朗普说COVID-19就是厉害一些的流感,那么为了避免被感染而在线学习就是不可接受的。有部分学校如印第安纳大学,提出来要在线上课,立马导致学生起诉学校,要求赔偿部分学费、住宿费和其他杂费。
美国大学生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步接受了网络上课,反智主义的盛行功不可没。
以学费为威胁,对美国大学震慑非常大,布朗中心对教育政策的一项统计显示美国高校学费占总营业收入之比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反智主义一方面没法控制住疫情,或者至少对疫情控制不利,另一方面让学生和家长,利用学费在上课方式问题上,持续和大学斗争,再次推高了大学的管理和风险成本。
样本来自美国最高学位为本科的院校,横轴是学费与办学经费之比,纵轴是落在这一区间的学生人数
这就是这些学校出问题的直接原因,疫情期间不乐意交钱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了。为什么有底气不交钱呢?还是要怪高等教育产业化。产业化之后的高等教育和一切市场主导行业一样,都会产生一部分生产相对过剩。这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在高等教育行业的体现。
相对过剩的教育机会使得这些国家的大学更易申请,也容易转学。从统计数字来看,这一部分过剩并不大,但是交错流动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踩踏。
比如,同样的成绩可以去差一些的公立学校和好一些的私立大学。线上教学使得两者的差距变小,现在学生去了差一些的公立学校,对于高等教育产业而言,就是两倍以上的收入差距。这还没有算上选择转学和工作一年再读书的情况,这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完全不同。
再加上今年的疫情冲击了海外留学生,很多学校就真的无路可走了。美国的学费虽然高,但是学校通常会通过资助和贷款的形式帮助美国学生减少其中的80%。算经济账,这些举措并不亏,问题就在于现在美国的学校缺少的是现金流,而不是校友的口碑和应收账款。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留学生才是这些大学现金流的保证。一个国际留学生提供的现金抵上2-4个当地学生完全没问题。中国又是这些大学国际留学教育中最主要的生源国。
西弗吉尼亚大学全球战略与国际事务总裁兼副校长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失去中国学生“对许多大学都是沉重的打击,特别是那些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国学生招募中,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留学生带来现金流的大学”。2018年有近37万名中国学生就读于美国高校,贡献学费多达150亿美元。
而今年,英、美、澳迟迟控制不了疫情,而且和中国关系紧张。中国的家长和学生也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以及远程教学是否能值回学费。其他国家的海外留学生打退堂鼓的也不少,再次打击了这些大学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情况。
我们还要问,为什么堂堂百年大学,就一年没收到足够多的学费就不行了呢?还是要怪教育产业化。
如果我们把这些大学看作一个公司就好理解了。很少有两个月没收入,现金流还能维持的公司吧?也很少有回报周期冗长的项目遇到了经营困难,投资人还继续注资的吧?
这些大学的倒闭,并不是净资产已经为零了。而是在疫情影响下,现金流遇到了困难,但是投资人出于避险或是盈利上的考虑没有托底,也没有向银行贷到款,最终走向破产的命运。
破产之后,投资人的经济损失并不大,甚至是不亏的。但是破产大学过去的学术积累却是不能重组的,隐形的损失不可估量。
可以想见,如果这些西方国家的政府不救助,疫情结束前后将掀起一波波高校集中倒闭的风潮。有人问,这是不是中国高校弯道超车的机会。
笔者认为这对中国高校而言肯定不是坏事,但也不能高估其正面影响。目前遇到财政危机的学校,排名世界前100的只有莫纳什(QS世界排名58)和昆士兰大学(QS世界排名47),真正倒闭的学校排名还要低得多。
就像中国的人均GDP不可能因为疫情就超过美国一样,中国的大学也不可能因为疫情就世界领先,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追赶的过程。
英、美、澳的大学出现的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弊病的集中体现。过去的20年间,中国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恰逢家庭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的历史时期。如果哪一天中国家庭对于这部分产业的付费意愿出现了明显下滑,或者增长速度与相应市场规模之间有了差距,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此外,在这些大学的财政出现危机的过程中,英联邦国家的反智主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是广泛传播的阴谋论,还是民粹主义的街头闹事,最终都让事情更糟。中国的香港历史上曾经被英国人长期殖民,反智主义、民粹主义也非常盛行。2019-2020年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香港高校的世界排名出现了大幅下滑,不比英、美、澳大学因疫情受到的冲击差。
接下来,在协助香港政府管治香港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些殖民遗毒的清理,树立起理智、有序的社会参与,这一点非常重要。
疫情的流行和对留学生制裁也让我们警醒,每年送出几百亿美元,还要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地求学并不好受。还是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起来,早日具备国际竞争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特朗普:“不满意”TikTok与甲骨文拟定协议
2020-09-17 07:41 中美关系 -
美联储:保持几乎零利率至2024年
2020-09-17 06:25 美国经济 -
美国新增26046例,累计超662万例
2020-09-17 06:23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FBI欲策反伊朗教授当间谍,被严词拒绝后…
2020-09-16 22:49 伊朗局势 -
当上首相后,菅义伟首提中国
2020-09-16 22:31 日本 -
路透社:美国将罕见地一次对台出售七种武器
2020-09-16 21:23 台湾 -
小泉进次郎1票,全场爆笑……
2020-09-16 20:28 日本 -
对中俄赞助的节目,美国又动歪脑筋
2020-09-16 19:11 中美关系 -
习近平致电祝贺菅义伟当选日本首相
2020-09-16 17:35 日本首相 -
菅义伟内阁名单公布,过半都是老面孔
2020-09-16 17:16 日本 -
蒙古总统会见王毅:增加对华优质农牧产品、煤炭出口
2020-09-16 16:35 中国外交 -
外交部祝贺岸信夫任防相,就台湾问题特意提醒了一句
2020-09-16 16:14 日本 -
外交部:中国领导人将向菅义伟致电祝贺
2020-09-16 15:47 日本首相 -
澳警方被曝翻看中国外交人员邮件、短信,包括一名领事
2020-09-16 14:58 中国外交 -
美国儿童新冠病例快速增加 已有55万人感染
2020-09-16 14:49 -
菅义伟当选日本第99任首相
2020-09-16 13:16 日本 -
11天增加100万例,印度超500万人确诊新冠
2020-09-16 13:14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
世界最老旅行社倒闭后,被中企复活
2020-09-16 11:24 不列颠 -
特朗普正猛吹“新中东黎明”,以色列收到两枚火箭弹
2020-09-16 10:21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印度“外交战”再升级:停发加拿大人签证 评论 49德企巨头顶住政府施压,“中国市场事关生死存亡” 评论 167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评论 310普京会见王毅 评论 63“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拜登首次见了,“中亚五国领导人没有讲话”
-
“法国又推出一个将中国电动车排除在外的武器”
-
波兰总理:将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
“巴基斯坦是过去式,加拿大是印度的新头号敌人”
-
亚美尼亚指责俄“做得不够”,佩斯科夫:这是阿塞拜疆内政
-
“与中国走太近或丧失主权”?柬埔寨首相驳斥
-
“对中国电动汽车征税,还很遥远”
-
克宫回应拜登涉普京言论
-
“乌克兰如溺水之人”,波兰威胁上了
-
“违抗”民意修好关系,日韩领导人获“肯尼迪勇气奖”
-
福岛核事故再爆丑闻,日环境大臣:遗憾
-
纽约时报:布林肯访问当天,乌克兰炸了自己
-
“国庆住我家”,可行吗?
-
被质询访华时华为发新机,美商务部长:不爽
-
绍伊古马不停蹄访问伊朗:加强俄伊军事关系
-
近20年来首次,“叙利亚总统将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