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凯伊:有老师答应帮我考证照片却突然去世,我当时太难受了
最后更新: 2023-03-24 08:56:01和凯伊的见面,约在了上海京剧传习馆。
这是一栋有着百年历史沉淀的三层老建筑,外墙上铺满各色小块鹅卵石,复古感十足。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京剧院入驻于此。
另一栋LOFT风格的现代建筑里,正在举办“源流——上海京剧院五大流派创始人影像展”,展出的56张京剧老照片修复都是出自凯伊之手,是他一帧一帧修复的。
自从2014年进入上海京剧院艺术档室,将近十年,他修复了近两万张老照片和一百多部演出视频,其中著名的有周信芳的《明末遗恨》、梅兰芳的《太真外传》、马连良的“四十八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后,他也被称为在“京剧院修老照片”的年轻人。
除了修复照片,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考证。为了确认周信芳和盖叫天的一张合照,他花了两年时间。
现在,京剧院库房里还有20余万张老照片,修完这些可能要到退休。“我是在赤着脚跟时间赛跑”,凯伊说。
我们的对话,也从这些老照片开始。
观察者网:可能在很多人的理解里,修复照片不就是PS吗?能不能先给大家介绍下你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修复老照片,如何做到修旧如旧,既保持老照片的年代感,又不影响观赏性?
虞凯伊:我修复的老照片一般有两种,分别是从底片或纸质照片扫描而来的。底片的工序稍复杂一些,我先会对底片进行一些清洗,去除最表层的脏污。然后底片和纸质照片都有相应的扫描仪进行扫描,再用电脑PS进行逐步修复。
我用的设备在国有院团艺术档案工作来说是中高配置的了。其实这一套工作流程也是我多年来不断在探索学习和自我修正的。比如底片扫描前的清洗,我用过近十种不一样的手法,数次调整药水配比、温度、晾晒方式等等,目前的这种是在不损伤底片的情况下洗得最干净的。
工作中的虞凯伊。对于他来说,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桩故人故事,他的工作,就是拂去岁月的沉积,让它们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受访者供图)
最大的困难或者说遗憾,就是不管是底片还是老照片都很难有一个完美的储藏方式,关于这个我也跟许多从事博物馆专业或者老照片研究领域的朋友探讨过,照片实物的老化损坏是不可逆的。所以我做的工作一个是扫描电子化,另一个就是把底片和照片用现在已知最好的方式进行保存,今后有了更好的技术,我的后辈也可以再把这些照片原件拿出来进行新的处理。
说到修旧如旧,我现在对自己工作的定位,就是京剧史料的摆渡者,把这些可贵的老物件做电子化、把实物用更现代合理的方式做保存、尽可能地把背景信息写清楚。我想让他们能发挥光彩、让人看到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所以其实我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角色,不过这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最早扫描老照片完全出于兴趣,我在做修复时会根据自己的眼光来调光、剪裁,后来我意识到我裁去的可能是历史的一部分,不能那么主观。另外刚开始修复时手法比较粗糙,所以我有过四次对自己修复工作的全盘否定,把之前的所有照片全部重做。我现在做的所有照片,原件也都会做好保存,因此我提供的只是我修复的一个版本,未来的相关工作者也可以用原件再去做更好的处理。
上海京剧院艺术档案库。徜徉在这些旧典籍中,仿佛与那些流派大家隔空对话。(受访者供图)
观察者网:你刚才提到了电子化。现在的技术已经比较发达了,除了修复以外,数字化技术对于你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帮助?
虞凯伊:许多年前我们就喊出过“给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口号,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这个目标的实际价值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在艺术资料保存方面。我有非常宏大的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把我们所有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资料全都电子化,建成一个可查阅、可检索、可互相关联的京剧数据库。在现在看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特别是数字化的过程非常繁琐,且人力物力的消耗极大,道阻且长。
最近人工智能的话题非常火,有很多人说人工智能对于京剧相关问题的回答很不理想,其实就是关于京剧的电子化数据真的太少了,特别是传统京剧的资料,人工智能根本无从学习。
另外在老照片上,其实这几年人工智能修复也兴起了,我前阵子还特地用了PS的Neural Filters的智能修复和自己做的进行了一番比拼,目前我的手艺还是要比智能修复的要精细不少。另外戏曲的妆面行头和日常生活差异很大,有一些特殊的装饰可能会被识别为划痕去除,这些还都需要人来做判断。当然我也在尝试利用AI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比如在一些背景图层的除痕上我已经会开始用它来帮助。相信科技和我工作的结合会越来越好。
大家都在担心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对于凯伊来说,让他自信的并不是自己的修复手法,而是背后对京剧的热爱和理解。(受访者供图)
观察者网: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视频时代,而且对于戏曲来说,看视频比看照片来得更直观、更享受。你觉得老照片的价值和魅力在哪里?
虞凯伊:智能手机让拍照现在变成了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也没有了胶卷的限制,任何人随时随地可以记录生活,但其实我们也发现生活中珍贵的能保存下来的照片反而少了。在我们艺术领域,往往一张照片留下的瞬间韵味要比一整段视频更足。我就经常会反复看老照片,不禁感叹,哎呀那时候怎么拍得那么妙,这个定格太棒了。
另外一个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京剧最鼎盛的时期,也是京剧大师艺术生命最旺盛的黄金岁月。可惜当时并没有普遍应用的拍摄技术,大多数大师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只有少数几位拍摄了电影。因此对于京剧艺术来说,那一代人留给我们最好的记录媒介就是照片了。
现在有几位演员也会来我这和我一起研究老照片,他们会惊叹于老先生在照片里身段的“样儿”,这种“样儿”不是那么好学好找的,要慢慢实践体会。京剧艺术是程式化的,百年来身段动作就是那么些,唱腔板式就是那么几种,但是不同的人表演出来千变万化。老照片的存在,也能让我们现在业内的人学到很多。
《徐策跑城》周信芳饰徐策。周信芳的老师三麻子将这出戏从徽班移植到京剧中,周从三十岁左右开始演这出戏,经过多年演出逐步加工丰富,成为其代表作。这组照片是1961年为出版《周信芳舞台艺术》所拍摄,共24张,记录了周信芳跑城身段的舞台细节,且有底片保存下来,弥足珍贵。(受访者供图)
观察者网:虽然修复的是老照片,但拿到手的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人的故事。比如你经手最多的周信芳老院长的照片,从对他的照片修复中,你对他个人的认识有没有经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虞凯伊:我开始做老照片修复的契机,正是2016年接手了给周信芳先生出一本图像集的工作。我父亲是从事京剧演出管理的,类似我们以前戏班中的经励科,他工作很忙,逢年过节都在剧场,所以我差不多两岁开始就被抱着在剧场看戏。
最开始看戏总是被台上的热闹吸引,那时特别爱看的戏是《狸猫换太子》,因为情节曲折、故事也很动人。到后来才懂这是连台本戏,才知道主演是麒派传人。差不多到初中开始,我开始系统地去听老院长的戏,深深地被他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吸引。
到2016年接手出版任务的时候,我感到责任非常重大,因为之前没有出过他的图集,这是第一本。我是带着为自己的偶像把这件事做好的使命感开始工作的,所以不光是搜集照片、修复照片,我开始更深入地去了解老院长,读了我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他的文字。在编纂过程中,我努力把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考证得尽可能详实准确,有时候翻了许多文字资料终于找到与照片相应的信息,我会高兴地拍桌子,那种兴奋感和满足感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另一方面,越深入全面地了解老院长,我就越发地敬爱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大师。我也一直说他不仅是个艺术家,他始终思考地比同行更多更深。他一直坚持着为人民而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创排了一系列抗击侵略者题材的戏来唤醒民心。当时日军四处请京剧名角唱戏,软硬兼施,许多人选择回避来应对。有人问周信芳会不会因为日本人不再唱戏,周信芳坦荡回复:“唱!为什么不唱!抵御外辱,战士们有枪,我周信芳有京剧,京剧就是我的枪!”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周信芳一生都和自己塑造的人物一样,一身正气。
《明末遗恨》,周信芳饰崇祯。“九一八事变”当天,周信芳在看到新闻报道后拍案而起,排演了《明末遗恨》。在那个戏曲为主要娱乐方式的时代,这成了最好的宣传。他从戏里传达的力量——“亡国的人,就没有自由了”,号召起了大家内心的抗日情结。这张照片是周信芳先生在后台时拍的,眼神中充满了身处乱世的愤恨。(受访者供图)
同时从他的日记里,又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老人,他爱读书,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当地书店买书来读。性格宽厚的他也会吃一些哑巴亏,回到家在日记里发牢骚。这些文字都让我对这个素未谋面的老人感到熟悉、亲近,我也想让更多人知道他的故事,所以我在普及活动和讲座的时候都会一遍遍地跟大家讲。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洋媒吐气栏目加入观察员频道
2023-03-14 17:41 流浪地球 -
158个奖!《瞬息全宇宙》成影史获奖最多电影
2023-03-11 16:57 -
石家河最新考古成果:面积近350万平米,与良渚古城相当
2023-03-09 09:32 考古 -
电影《望道》开启2023上影“连台好戏”
2023-02-24 17:46 -
商务印书馆列出20年十大“时代新词”:疫情防控上榜
2023-02-09 16:15 -
今年春节档,“蚂蚁扳倒了大象”?
2023-01-31 19:27 中国电影 -
《满江红》是靠这些“夺冠”的吗?
2023-01-31 15:40 中国电影 -
导演郭帆人民日报撰文: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科幻产业
2023-01-31 09:51 中国电影 -
《满江红》片方:不再起诉其他“造谣者”
2023-01-29 22:47 中国电影 -
《满江红》官博连发数条回应争议: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2023-01-28 20:11 中国电影 -
2023春节档票房67.34亿元,创春节档历史第二
2023-01-28 07:47 观察者头条 -
衣服挺好,就是模特有点多余
2023-01-26 21:11 -
神兔文化受青睐 月神兔灯一难求
2023-01-21 09:24 老外讲故事 -
《中国奇谭》破圈,国漫如何重新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2023-01-14 12:32 国产动画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启动: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
2023-01-06 07:58 -
认出一个字奖10万!河南安阳将分批推出未释读甲骨单字
2022-12-27 15:27 考古 -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提取出土,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2022-12-27 07:32 考古 -
美国原住民抵制《阿凡达2》:“白人救世主”电影,挪用我们文化
2022-12-26 20:53 -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给孩子备药服药要注意什么?专家解读→【科学防疫小贴士】(4)
2022-12-13 23:26 健康中国 -
日本2022年度汉字↓↓
2022-12-12 16:06
相关推荐 -
C919今日商业首飞! 评论 170这次连西方国家也没站在科索沃这边 评论 289百岁基辛格:美国自诩正义,但其他国家并不买账 评论 283谈判依旧无果,耶伦宣布“美债违约日”延至6月5日 评论 564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评论 208最新闻 Hot
-
“美国尊重中国制度,才有机会修补美中关系”
-
美右翼组织创始人因“国会山骚乱”被判18年,自称“政治犯”
-
美安全协议引发巴新学生抗议:我们不能被欺骗和霸凌
-
东航:C919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
-
8年前被诬为“间谍”,美籍华人学者诉FBI案终获翻盘机会
-
“不应被美国公司敲诈”
-
“普京是头号暗杀目标”
-
多名网友收到“枪决通知”短信,警方下场吐槽
-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获美FDA批准
-
“干涉”美国大选?墨西哥总统明着来
-
“美欧再也没能力将经济意志单方面强加给亚洲大国”
-
加拿大最大养老金投资机构:依然认为需要在中国投资
-
“俄朝正建立卢布结算系统”
-
“朔尔茨呼吁远离中国,却被德企老板们无视了”
-
拜登将提名他为新任美军参联会主席,“非常了解中国”
-
“这事上,中国做法非常明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