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海情报局:一台光刻机,能不能救中国半导体?
最后更新: 2021-03-09 08:30:07【文/星海情报局】
2021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或许是一个“时来运转”的年份。
一月份,铁了心要封锁中国科技的特朗普竞选失败,灰溜溜地离开了白宫。以至于继任者会不会“萧规曹随”延续特朗普的政策之类的问题都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了,毕竟,不论谁在白宫当总统,情况都要比特朗普好太多。
3月3日,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中芯国际刚刚获得了14nm光刻机的供货许可,今年将计划斥资12亿美元来购买荷兰ASML(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经过了去年那个充满了动荡和制裁的夏天,中国半导体产业似乎又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了。
但问题是:光刻机,救不了中国半导体。
或许是光刻机太过于特殊,以至于我们已经把它看做了半导体行业“救命稻草”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光刻机只不过是漫长芯片生产线上的一个部件而已。一条生产线上少说也有几十上百种设备,单纯地进口一个光刻机,显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公众将关注的重点全部都放在了光刻机这一种设备身上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就“失焦”了——我们渐渐地忽略了那些和光刻机一样重要,却没它那么出名的半导体装备。
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半导体行业里更是信奉“一代装备,一代芯片”,半导体装备的水平决定了芯片的水平。
当人们都还在操心“中国芯片”的时候,老司机们的关注重点早就全都放在了诸如北方华创、上海微电子这样的企业上了。套用那句名言就是——“不要问芯片怎么样,要问设备怎么样!”
半导体设备体系有多复杂?
半导体装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常规来看,诸如台积电、中芯国际这样的大型晶圆厂往往会划分七个独立的区域来完成芯片制造的不同工序,不同的区域中之中,安装相应的设备和准备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这七个区域分别是:扩散(Thermal Process),光刻(Photo-lithography)、刻蚀(Etch)、离子注入(Ion implant)、薄膜生长(Dielectric deposition)、抛光(CMP)、金属化(Metalization)。
具体来看,每个区域又需要如下设备来完成相应的工艺:
粗略来看,半导体装备至少也有20几种,光刻机不过只是其中一个而已。“一代设备,一代芯片”,除了光刻机之外,其他的设备也都需要达到足够先进的水平才能满足高级制程工艺芯片生产的需要。
以中芯国际位于天津的T3 12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为例:
在一个成熟的、月产1万片12寸晶圆的生产线上,
扩散设备需要22台,CVD设备需要42台,
涂胶去胶设备需要15台,光刻机需要8台,
刻蚀设备需要25台,离子注入设备需要13台,
PVD设备需要24台,研磨抛光设备需要12台,
清洗设备需要17台,检测设备需要50台,
测试设备需要33台,其他各种设备需要17台。
所以,半导体行业是不折不扣的重资产行业——钱基本上都用在买设备上了。而上述的这些晶圆处理设备又是设备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占了设备投资总额的80%。
如果只是设备种类多,倒也没什么稀奇的。但随着如今芯片的制程工艺越来越走向物理极限,随着台积电、三星这样的大厂开始试制5nm制程的芯片,芯片加工工艺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工序也越来越多。
- 原标题:光刻机救不了中国半导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白紫文 
-
F5G:国家产业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新契机
2021-03-08 17:30 F5G进行时 -
试车成功!我国500吨级重型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要突破
2021-03-05 16:47 航空航天 -
为建空间站,长征火箭将首次进行组合式发射
2021-03-03 19:27 航空航天 -
“中国飞艇”AS700将于年内首飞
2021-03-03 18:54 中国精造 -
数学家周毓麟院士逝世,曾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21-03-03 15:54 -
中日合作团队观测到超100万亿电子伏特的伽马射线
2021-03-02 08:11 天文 -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1-02-27 08:44 观察者头条 -
我国制定的航天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2021-02-25 21:09 航空航天 -
解决以太网丢包世界难题:华为方案落地
2021-02-25 17:32 华为 -
“解剖”百年历史建筑:上海城市智能体迈出关键一步
2021-02-25 15:23 -
清华团队新成果在《自然》发表:有望解决光刻机自主研发难题
2021-02-25 14:17 科技前沿 -
今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
2021-02-25 07:28 航空航天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3组卫星
2021-02-24 11:30 航空航天 -
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2021-02-24 09:07 航空航天 -
美德研究:地球上某些微生物可在火星暂时存活
2021-02-24 08:18 航空航天 -
NASA公布首批登陆火星图像和音频
2021-02-23 09:00 航空航天 -
月球样品即将在国博向公众展出
2021-02-22 22:01 航空航天 -
这位老科学家入场,大家纷纷鼓掌!
2021-02-22 21:48 航空航天 -
首个恒星级黑洞最新数据:21倍太阳质量、自转速度接近光速
2021-02-22 09:46 科技前沿 -
首次揭秘!华为手机循环利用全过程
2021-02-21 19:05 华为
相关推荐 -
习近平: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论 24史无前例!G7公报提到中国14次 评论 617最后一刻,土耳其同意芬兰瑞典加入北约 评论 576“50人闷死惨剧”背后:美国党争与千疮百孔的美墨边境 评论 130中疾控回应“风险人员隔离期缩短为7+3” 评论 217最新闻 Hot
-
朔尔茨拿定主意:G20就算有普京在,我们也会参加
-
英媒:若天然气危机加剧,英国可能切断对欧盟输气管道
-
习近平: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CGTN主持人回怼《经济学人》:人写不出这种话
-
北约挑拨:不把中国当对手,担心中俄走近
-
苹果自研5G基带被曝失败,iPhone或将继续采用高通芯片
-
英媒:G7想对俄油限价,找了中印
-
岚图首次起火,云母电池起作用了?
-
北约峰会开幕,俄罗斯直接警告
-
又跳票?澳新防长:核潜艇2030年“无法就绪”
-
史无前例!G7公报提到中国14次
-
美以支持俄军方为由“拉黑”5家中企,我使馆驳斥
-
因支持“侮辱先知”的女发言人,印度一裁缝被当街斩首
-
埃尔多安:土耳其得到了它想要的
-
“那天特朗普想去国会山,还和特工抢方向盘”
-
得州移民惨案升至51死:身上洒满牛排调料,掩盖恶臭
-